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让30套闲置农房蝶变成高端民宿和自然森林体验项目?这位90后第一书记用两年时间做到了!

灼见 灼见 2023-12-12

改造对比图↓

民宿原来VS现在

民宿原来VS现在

餐饮原来VS现在

学堂原房VS学堂在建中

学堂内部



“难道什么都做不了了吗,我不死心,还要试试看,咱们一定能闯出一条路来。”到村3个月后,胡雪这样说。


作为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选派到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银冶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她遇到了棘手的难题。


村子是市级集体经济薄弱村,早在2013年就把几乎所有的土地,大概近2万亩租给了企业,一直没有开发,导致村庄发展基本停滞,想自己做点事情也没了“本钱”。



下派时是有思想准备的,但她没想到“空壳村”空得如此彻底,想发展竟无从下手。


驻村前,组织殷切嘱托要好好地帮村里发展;驻村后,困局面前朴实的村民们并没有对新来的年轻女书记抱太大的希望,她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


平躺两年,村庄如旧,没功劳有苦劳,平缓地完成一届驻村是一种选择;撸起袖子加油干,迎面的是困难,顶着的是风险,哪怕有一点点进展,无愧于心、无愧于两年驻村岁月,这也是一种选择。



她选择了后者,苦干不苦熬,决心带领村庄趟出一条符合村情、有利长远发展的路子。


01

用心把脉发展方向


“看,那里就是华北最大的滑雪场——南山滑雪场。”一位银冶岭村民指向邻村。


一眼望去,山北的滑雪场热闹非凡,山南的银冶岭静谧困顿,一山之隔两重天。


历史上银冶岭也有过很旺的人气,它自元朝起因盛产金银而聚落成村,留存了很多抗日卫国的英雄事迹,90年代因红果种植和加工盛极一时。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起步超前的村庄,今天却面临发展之困,银冶岭靠什么走向乡村振兴?


弄透村情是第一步,把没地的问题放在一边,要找一条不靠地也能弯道超车的发展路径。


可村里有什么呢?


有农房——“结合乡村旅游业适度放活农民房屋使用权”,闲置农房可以成为产业起步的支点。



有山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银冶岭的自然生态就是招牌。


有历史——“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挖矿造银和抗战史实是一代代银冶岭人筚路蓝缕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文化筑魂和打出村庄品牌的着力点。



农房、山林、历史,三个词合在一起指向了“文旅”, 一个依托闲置农房发展文旅产业的设想在她心中产生。


02

用勤趟出发展路子


当她把想法跟村里提出时,大家普遍质疑。


“咱们村要是能发展文旅早就做了,还用等到现在?”


“想干事是好事,干成事难啊”


“你回单位要点资源就是帮我们大忙了”……


她暗想,话说千遍不如干成一件,只有引来有信誉的企业先行先试、建有希望的项目示范带动,才能用事实打消顾虑、增加信心。


她做了7件事。


第一,“摸”农房底数。


得到村书记全力支持,把村里几十户闲房的大小、位置、新旧、租金期望等调查清楚,制作了涵盖十几项细目的《银冶岭村闲置农房情况数据表》,并绘制了《银冶岭村闲置农房和重要路点平面图》,让村庄资源一目了然。



第二,“写”投资报告。


为了打动企业,她站在市场的角度思考研判,从政策、投资、盈利等方面撰写了《银冶岭村农房集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把村庄的资源、潜力和投资价值掰开揉碎了讲,让投资前景一目了然。


第三,“邀”企业考察。


她拿着3份文件走进城区20多家文旅企业,表来意、畅前景,真情邀请到村考察。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她和村书记拉着企业看房、上山、入洞,与企业共情沟通、耐心倾听、谋求共识,最终争取到了2家民宿企业的投资意向。



第四,“择”合适企业。


选对企业关乎长远,她坚持“三要”“三不要”原则,要有实力的、信誉好的、长期深耕文旅的,不要蹭热点玩概念的、单打独斗没团队的、不出资金套政策的,不辞劳苦地到多地考察企业的成功案例,意在避免前期热闹、中途搁置、后续乏力的现象发生,不让穷村添新愁。


第五,“明”管理原则。


村企关系也是良性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她倡导和推行企业的事情企业定、村里的事情村里管、交叉的事情商量办;村书记管总、第一书记对接协调、村合作社靠前服务,农房在村集体“过道手”再转租,公正担保解决“两头怕”的问题。


第六,“丰”产业内容。


文旅产业最忌讳缺少特色,最尴尬内容单一,游客愿意来更要留得下,留连忘返才能长远发展。



她勾勒出一个文旅产业蓝图,“城郊山林、静谧村庄、银矿遗址、抗战史实”是撑起银冶岭文旅产业的魂,用它们讲好银冶岭的故事,打造沉浸式研学旅游的的丰富体验,照着这个蓝图一茬一茬绘到底。



第七,“争”政策支持。


她主持申报消薄资金200万元投入项目建设,确保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20万元,摘掉“薄弱”帽子,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80万元帮助村庄往宽路、明渠、净水的方向发展。


如村委所料,产业发展的道路不会平坦,每一步推进都阻力重重。


房主吵租金,邻居诉遮阳,村民有纠结……她甚至用上了日光照射3D模拟视频,解疑释惑、劝和促谈、督促改进……“办好事也难”伴随着整个发展过程。


幸运的是,大家被她一心为村所打动,也渐渐意识到,村庄产业发展有希望!



每逢遇到沟沟坎坎,村书记、两委、乡贤等纷纷上前出面调和,不让她一人着急,合力化解矛盾,推进项目建设。


如她所愿,银冶岭村迈出了产业发展的步伐,私汤民宿、青少年研学、自然森林体验等项目陆续落地,建成了精品民宿、餐饮中心、学堂书院、山间青旅等设施。



其中“隐野森林”项目被列为密云区2023年文旅产业重点项目。



她没有止步。


还想把村庄品牌树起来——她推动企业开发冶银工坊、森林基地,编撰《隐野四季》、《银冶拾光》自然科普书——让游客在银饰锻造、历奇探险中回味历史、感受乡村、拥抱自然。


还想让产业链条长起来——她鼓励有意愿的村民建石木工坊、开超市、饭店、快递站——让他们发挥特长,在致富中互补,补齐短板,拉长链条,村企合力把文旅产业做大做强。



03

用情奏出共进调子


两年时间,她与村民们携手,用30套破旧农房招商引资,4家公司村域注册,一期投资额1500万元11套农房翻修改造,村庄年收益50万元,争取扶持资金480万元,吸纳50-100名村民家门口就业,旧房子蝶变成了初具雏形的文旅产业。



但她很清楚,目前启动的基础设施改造和项目建设只是村庄发展的第一步,离全村富裕和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处灯火旺,难抵繁星亮。


要想走的远,互助共前行。


推动更多村民得实惠——她鼓励企业招收和培养当地村民,让有意愿者能近距离学习先进管理、运营经验,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派出单位送来4万元生活物资,让村里老人们知道党和政府一直在关心他们,村里发展好了更不会忘记他们。



携手周边邻村共发展——她为有地的邻村引进占地440亩的有机蔬菜项目和四季大棚种植项目,在落实退林还耕政策的同时,村庄年增收50万元,可灵活就业50余人。



助力密云走进城区——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城市带动大京郊”战略,她深受启发,积极争取重点站区管委会开展“站区共建·密云专宣”活动,在主城区火车站的宣传阵地推介美丽密云,助力走进城区、走向全国。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


两年时间,银冶岭村从无到有的产业发展起步了,家门口就业创业的热情被点燃了,有年轻人返乡应聘,也有村民自发建民宿,今天的银冶岭成为密云东南部文旅发展新高地的愿景在破土成竹……


胡雪说:“很喜欢两个项目的名字。”


高端民宿的名字叫守望,靠着一处处房院被租用,一户户村民家门口就业,一步步产业蓬勃发展,市区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班子、驻村第一书记和派出单位——北京市重点站区管委会,一同守望着1300余口村民,走向振兴之路。


研学基地的名字叫隐野,是银冶的谐音,隐野于大山之中的银冶岭村文旅产业起航了。



— THE END —


MORE
灼见热文 
◐◑“那晚,我和女儿大吵一架后,卖掉了学区房,人生彻底变了”
◐◑为了省成本敢排核污染水的日本,什么偷工减料的劣质产品不敢生产?
◐◑“留学生被20万卖到缅甸”刷屏后,有人问:国家为啥不能直接轰炸缅北?
◐◑河南老汉靠造假一年赚1.6亿,带领全村发家,警察:合理没犯法
◐◑“人都死了,药还没停?”168个医院院长被查,这场医疗反腐风暴,早该来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