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区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共筑疫情防控“安全线”

 “这么热的天,还穿着防护服给我们一家家送菜,真是辛苦了。”“感谢志愿者们,一定注意做好防护……”在伊宁市解放路街道萨孜勒克社区碧溪湾小区的微信群里,志愿者们的真挚服务赢得社区居民点赞。

自8月3日以来,萨孜勒克社区党员干部、医护人员、志愿者等昼夜不停,24小时坚守社区防疫一线。其中,碧溪湾志愿者团队的故事,更充满了许多温暖和感动。

 “疫情不退 我们不退”

在碧溪湾小区的门岗处 ,随时可以看见一个带着眼镜,说话有条有理的“85”后的身影。

 “亮哥,东岳,咱们十点在大门口碰下头,商量下晚上核酸的事”“静姐,物资到了,你要是有时间,给大家发一下。”正在布置任务的是州党委办公厅的下沉干部刘大鹏。

小区住户多,日常服务保障的压力较大。刘大鹏将志愿者队伍划分为巡逻组、核酸组、物资组,分别组织协助医护人员上门为居民做核酸采集工作,为困难老人、群租户的一对多帮扶、药品配送、物资保供等工作,每个志愿者都各司其职,工作有条不紊。

每次核酸检测前,刘大鹏都会在群里把次日工作安排好。在社区居民和志愿者通力配合下,碧溪湾的核酸检测流程愈发顺畅。每次门岗值班,最晚时间最长的班,他总是留给自己,“你们都抓紧时间休息,我在这里呢。”这是刘大鹏说的最多的话。

“面对高温天气、加班加点地工作……但是没有一个志愿者退缩。”刘大鹏说,静态管理期间志愿者们高涨的热情对他触动很大,他深信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都可以挺过去,疫情不退,我们不退。

聊起志愿者,萨孜勒克社区主任凌新翠也是眼眶泛红。“我们在这个岗位上,服务好居民是本职工作。但如果只靠我们这几个人,真的是承受不了。”凌新翠说,是志愿者在疫情面前勇敢站出来,抢着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儿,社区才得以保持正常运行。“无论是下沉来社区帮忙的干部,还是来支援的志愿者,都说我们小区的居民是最好的。”

 “不用谢,我们都是一家人”

早8点30分,吃过早饭,志愿者韩飞便穿戴好防护服和防护手套,调整好口罩、鞋套。9点,他和搭档董国祥准时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阿姨,这是您要的面粉。”扛着两袋10公斤的面粉爬上五楼,韩飞的额头已布满汗珠。这已经是他今天送的第20家物资。

自从8月3日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后,韩飞就当起了22号楼楼栋志愿者,从那天起,每天一早就开始挨家配送,由于小区都是多层住宅,没有电梯,一天下来韩飞胳膊、腿都有些酸胀。

 “小韩,刚才忘了说,再帮我带点大葱,家里没有葱了。”70岁的王成华老人从五楼窗户探出头喊道。“好的,叔,没问题。”韩飞一边挥挥手,一边脚步匆匆地,往大门口走去。

 “王大爷和老伴年纪都大了,不会用微信,我每天都会打电话问他们需要买什么菜和生活用品。有时,老人在窗户前看到我从楼下路过时,也会跟我打招呼。”韩飞说。

每天下午,是韩飞挨家挨户上门收垃圾的时候。居民们不但将垃圾袋的口扎好,许多居民还用便利贴写上了“谢谢,辛苦了!”并画上笑脸,居民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感谢。

 “这一次的志愿者经历,让我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快乐。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啥时候都不能忘。”韩飞说。

二单元的秦梅英阿姨心疼地说:“每天看到小韩楼上楼下来回跑,我都不忍心让他买菜,不到万不得已还是让他少跑一趟。”“每天看着他们跑来跑去,他们在这疫情当前不顾家不顾孩子,全心全意地为我们服务。我们肯定不会出门,大家一起咬紧牙坚持住,按照社区的要求,让疫情尽快结束,让他们少辛苦。”居民张静阿姨话语中透露出对志愿者们的敬佩!

每一次,当居民说着谢谢的时候,韩飞总是说一句:“不用谢,我们都是一家人!”

脱下军装也是“钢铁战士”

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刘邦著终于有时间在单元楼门口的椅子上稍坐一会儿。

还没坐稳,刘邦著的电话响了。“请问昨天订的蔬菜啥时能到小区?”一居民问。核实完蔬菜准确的到达时间,刘邦著第一时间给居民回复。通话记录显示,仅当日上午,刘邦著就接了20多个电话。

2020年退役后,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刘邦著的军人本色丝毫没有改变。此次疫情发生后,得知社区需要人手,他迅速报名,并主动要求“请把我派到任务重的地方去!”

晚上,志愿者们跟随医护人员入户采集核酸,完成核酸检测辅助工作;白天,又当起了快递员,把生活物资送到群众家门口。每天不断重复搬物资、隔门沟通解释等工作,将物资送到每户的家门口,忙到凌晨两三点都是常事。

有两位老年居民不会使用手机微信;还有户居民是位孕妇,一个人在家……对这样的居民,刘邦著每天都会主动询问对方的需求。

刘邦著每天早晨八九点出门,配送、测体温、倒垃圾、敲门叫居民做核酸……直到凌晨三四点才能忙完。他的微信运动计步日日破万。持续几天后,他陆续收到居民的微信好友添加消息,下单的、问候的、互相鼓劲的……

“有邦著在我们放心。”近20天来,“邦著”成了该楼栋居民脱口而出的两个字。“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一定能赢。”刘邦著说。    

关键时刻 夫妻显身手   

志愿者王静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个子最小,身体最瘦弱的女生,在这次志愿服务过程中,她巾帼不让须眉,用瘦小的肩膀扛起重任,成为了物资配送组负责人,和7个身强力壮的小伙,扛起了整个小区1099户,近两千人的生活物资配送工作。

王静把从小区居民借来的闲置电动车集中起来,成立了“跑腿小车队”。“一般拉的都是居民平时吃饭做菜用的那些新鲜蔬菜还有水果、馕等,大多数都是新鲜蔬菜,居民的生活用品。”王静说。

每次早上8点王静就开始了物资配送工作。先从各个配送点将所有的物品进行清点记录,装车,再送到各个楼栋。

这两天物资配送组,多了一个陌生的面孔,王静使唤起他,格外地“溜”。

“静姐这活让我来吧,别让这个老哥再跑趟趟了。”“没事,谁让他来的晚,让他多干点。” 后面,大家才知道,这个老哥是王静的爱人。由于物资组人手不够,王静就让她老公参与了进来。“本来我想让她在家休息的,结果我没有说动她,她把我也拉来当志愿者了,感受了一下平时她的工作,很敬佩她,但是更多的是心疼。”王静的爱人柴蛟龙说道。

每天早上王静是物资保障组负责人,到了晚上核酸组需要支援时,王静总会第一个冲过去帮忙,一忙就忙到了凌晨,每天不够6小时的睡眠,却从来没有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

 “我们也被居民感动着”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们太辛苦了。”8月15日,碧溪湾居民杨洋为值守的下沉党员、志愿者送来80份免费的爱心午餐凉皮。

看到“大白”们忙碌的身影,杨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第一时间联系社区,提出要给志愿者提供免费午餐。

“看着志愿者们坚守防疫一线很辛苦,我想给大家提供午餐,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通过这样表达一点心意,相信我们一起努力,我们肯定很快渡过难关。”杨洋说。

80份凉皮,杨洋家为了能让志愿者按时吃上午饭,在前一天的下午六点,一家就开始忙乎,爸爸洗面筋,妈妈调卤汁,一家人一晚上都没有睡觉,为大家在午饭前拿上凉皮。

张玉富是杨洋所在楼栋的负责人,他介绍道:“前一天,她问了我们志愿者有多少人,当时也没有多想,就告诉她了,结果才知道,她是为了给我们所有的志愿者送爱心午餐,一晚上时间他们一家都在为我们忙乎,我们很感动。”

 “感谢热心居民给我们提供丰盛的午餐,他们的爱心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动力。”志愿者们感动地说。

志愿者们的辛劳与守护,居民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时送完物资,许多群众会叮嘱大家做好防护,一碗碗粉汤、一份份包尔扎克,一句句暖心的话或者以微信等方式为他们点赞加油鼓劲,这些来自群众的关心关爱汇聚成了一道道光,照映进每位志愿者的心里。

疫情当前,有人逆行,有人坚守,志愿者们虽都是普通人,但在特殊时期,他们更是“平凡英雄”。(伊犁日报 记者 韩莎莎)

大家都在看


危急时刻 他们挺身而出
他的嗓子哑了

来源:伊犁零距离监制丨刘   冰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汪   涓   安晓芸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