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们用“奔赴一线” 书写青春

8月19日,是中国医师节。对于此刻的伊宁市来说,很多医生过节的方式,是奔赴抗疫一线。
在奔赴的队伍里,有两个年轻的身影,一个21岁,一个22岁;一个大学在读,一个刚刚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为什么报名成为医务志愿者?
她俩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共同的答案,“因为选择了这个专业”。

图为和队友并肩作战的石雨彤(左)。

石雨彤:那个身影,是激励我们后辈前行的力量。
8月5日,伊宁市南岸新区利达时代庄园小区微信群里发布了一则招募医务志愿者的信息。石雨彤的妈妈看到信息后,对石雨彤说:“你学医这么久了,得用上啊。”她鼓励石雨彤去做志愿者。石雨彤是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大三学生。这会儿,正值暑假在家。听了妈妈的话,石雨彤二话没说,报了名。这不是她第一次当志愿者。2020年第一次疫情暴发,正值寒假,她和哥哥一起报名成为小区志愿者,帮助配送物资。
既然选择了医学专业,就意味着吃苦,意味着承担风险。妈妈告诉石雨彤,“你要把他做好,发挥自己的作用。”
成为小区采集核酸的医务志愿者后,石雨彤提前感受到了一种职业的光荣。根据工作需要,她被分配在辖区平房区,负责300余人的核酸采集工作。

图为石雨彤坐在三轮车上采集核酸。

核酸采集工作一般开始于晚上。平房区住户居住分散,300多人分布在不同的巷道里。小巷子路面崎岖,每到夜间,光线昏暗。为了加快采集速度,社区工作人员找来一辆电动三轮车,拉上石雨彤挨家挨户上门采集核酸。等300多人采集完毕,常常是凌晨三四点以后了。
当她跟记者聊起近半个月的志愿者生活时,她说她很感动,“因为即使我们那么晚敲开居民家的门采集核酸,他们都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配合,也看到了那些配送物资的志愿者们的辛苦,感谢他们。”
她感动于大家的默默奉献、毫无怨言和万众一心,却只字未提自己的辛苦。她只说,大学时,看到一名负责在学校采集核酸的医生累到躺在一间空教室的桌子上睡着了,觉得特别心疼。那个身影给到她这个后辈的,是激励和前行的力量。
她在8月10日的深夜,曾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张丰盛的晚餐图片,配文是:无论多晚多累回家,总有一盏灯为你而亮,也总有热腾腾的菜等你去吃。
等她回来的晚餐,是她的妈妈准备好的。

图为布祖合兰·木沙江和她的队友。

布祖合兰·木沙江:一轮核酸采集,将近爬一百层楼。
布祖合兰·木沙江在她22年的人生履历里,可从没一次性爬过这么多层楼——将近100层。
她刚刚从新疆医科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毕业,7月底回到位于伊宁市9号小区的家,准备找工作,开启人生新一段旅程。
没想到,疫情爆发了。疫情发生两天后,她找到社区报名当志愿者,“因为专业是医学嘛,用得上的时候,就该发挥点作用”。
自此,这个年轻的姑娘成为了一名万能型的大白,“哪里需要哪里搬”。配送物资、小区消杀、做抗原,医生不够用的时候,顶上去,采集核酸,哪样工作她都没落下。
采集核酸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9号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核酸采样时要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爬楼。平均每天要采16个单元,一个单元有6层,16乘以6,等于96。这是一道小学数学题,落在布祖合兰及和她一起采集核酸的队友身上,就是爬完将近100层楼之后的防护服下湿透的衣服和酸痛到抬不起的脚。
图为在一张旧沙发上小憩的布祖合兰。
采访时,她在电话里坦言,实在累的时候,也后悔过,干嘛要报名志愿者呢?但这个念头不过转瞬即逝——因为,选择了这个专业,日后就会是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所以,无论如何也得坚持,这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预热练习。
这不,昨天晚上,她回到家时,时针又一次指向了凌晨4点。(伊犁日报 记者 李剑 照片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大家都在看


吐尔干江,你有一封表扬信
武晖:回伊犁探望父母 变“大白”抗击疫情

来源:伊犁零距离监制丨刘   冰审核丨邹文辉责编丨蔡立鹏编辑丨张   瑛    魏红梅
            

伊犁零距离∣一个有深度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伊犁零距离投稿邮箱:yililingjul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