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首场“名师面对面”活动举行
2
022年9月9日晚,由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京物理学会主办的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名师面对面”活动在北京大学老化学楼东配楼101教室举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大学客座讲席教授、“物理卓越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昌璞院士应邀作了题为“创造性学习与科学家精神”的报告,开启该系列活动的序幕。本场活动由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原宁院士主持。
面对近70名从课堂、食堂纷纷赶来的“物理卓越计划”2022级学生和其他北大学子,孙昌璞首先陈述了一个令全体北大人自豪的事实——在以“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长期工作过的“两弹一星”元勋中,有七位来自以科学强国育英才为己任的北京大学物理学科,一下子拉近了同学们和“两弹一星精神”的距离。由此,他进一步阐述,国家重大需求离不开“从0到1”的基础研究,其关键在于原始创新、在于具有科学精神的卓越人才;自己和其他科学家一道担负着引导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艰巨使命。
孙昌璞把从学习知识到创造知识的转变过程形象地喻为“化蛹为蝶”,鼓励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就要有意识地尝试创造性学习的模式,不断提高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在研究生阶段更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提出并解决重要问题,进一步培养判断问题价值的能力,最终成长能够解决重大原创科学问题的顶尖科学家。
孙昌璞鼓励同学们尝试创造性学习
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孙昌璞以自己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钻研过的三道习题为例,即如何从帕斯卡定律推导阿基米德定律、如何用变分原理一般性地推导各种分布、如何证明有几何相因子的量子绝热近似,讲述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不仅发表出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而且形成了迄今他仍在耕耘的前沿科研方向。由此他总结出创造性学习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能够把握好合适的切入点,有求真务实的研究方法,找到与自己相伴成长且有发展前景的新方向;指出发掘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创造新方法正是创造性学习的魅力所在。他还通过引述李政道、杨振宁和黄昆等名家名言,强调了养成学术品味、形成研究风格和提高驾驭知识能力的必要性。
在报告的第三部分,孙昌璞讲述了彭桓武、郭永怀、邓稼先和于敏等“两弹一星”元勋的感人事迹,生动地展现了科学精神的光芒,即求真务实、坚持科学真理,敢于争先、攀登科学高峰,淡泊名利、严谨治学,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彭桓武先生践行“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的故事为例,有力地呈现了前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他鼓励同学们要秉承“科学精神+爱国主义”的科学家精神,把自己对科学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融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伟大事业中去。最后,孙昌璞简略论述了当代理论物理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对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孙昌璞鼓励同学们秉承科学家精神
报告结束后,在高原宁的带领和鼓励下,侯翰飞、陈颜忻、侯宗岳、陆宸、宋卓洋、张纪烨、张亦鑫、庄博皓等同学大胆提问或主动答问,讲台上下互动热烈,在座师生兴致高涨。
孙昌璞、高原宁与学生面对面畅谈
现场师生热烈互动
高原宁在总结语中讲道,“物理卓越计划”的入选者不应沉溺于高起点、流连于好分数,也不应纠结于“内卷”,而是应当以平常心超越今天“相对卓越”的自我,追求更加卓越的明天。
“创新成就卓越,人才成就未来”——愿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为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孩子们照亮引领未来的创新之路。
李政道先生为“物理卓越计划”题词
物理学院刘玉鑫教授、曹庆宏教授、杨振伟教授、全海涛教授、方哲宇研究员和“物理卓越计划”2022级辅导员等也出席了当晚的活动。
衷心感谢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刘雨龙友情客串本场活动的摄影师
供稿:孙 琰
摄影:刘雨龙
编辑:曲音璇
审核:孙昌璞、高原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