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十二 | 眼泪不只往心里流

2017-08-22 阿浅 无花果听歌
↗点击上方“无花果听歌”即可关注




感谢:晨光配音 | 喜马拉雅FM:无花果听歌


1


中国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二十二》,记录了日军侵华期间受害的「慰安妇」的生活现状。


这些曾经青春洋溢的少女,如今已是肉黄皮皱的老人。导演郭柯说,采访的时候,「我就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奶奶」。


据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统计,曾经20万的受害女性,到2014年仅剩22人。影片以此为名。事实上,到2017年8月,这个数字已是个位数。


一群正在消失的老人,终其一生很少谈起那段过去,对世界也没有什么影响,默默地过着自己的苦日子。


但她们身上似乎总有什么东西,让我们放不下。


2


谈起《二十二》,许多人都会提到一个词:克制。


和这类题材常引发的仇恨与怒火不同,这部片子的整体风格,是淡淡的、温柔的。镜头平实地记录几位老人熬粥、聊天、走路、看山。有一位志愿者,给奶奶看日本军人老了的照片。奶奶笑了:「原来,日本人老了也是没有胡子的。」


然而,平淡不等于遗忘。在温厚的缓流中,偶尔闪现的悲伤,像一根根针,扎得你心疼。


这种悲伤,尤其表现在拒绝谈论的时候。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奶奶,在回忆过去时,都会来到一个阶段,捂起脸,摆摆手:「不说了,不说了。」


有时候,眼泪就沿着皱纹流下来。


我的妻子吉吉,看到这些时刻特别有感触。她说:「我认识的几位老人,虽然没有这样的经历,但说起过去也是这样的反应。她们总是说:『不要讲了,不要讲了。』当时的眼神特别复杂,有失望,有落寞,有恐惧,还有一点点愤怒。好像一瞬间陷进回忆里,却不愿意提起这一段往事。」


幸存者们各有各的不幸,但战争留给人的创伤,似乎一样深。


影片主题曲,由受访者之一韦绍兰老人原唱、燕池翻唱的《九重山》,里面有这样两句词:


出门人笑我也笑,

回家人笑我忧愁。

人进大门呵呵笑,

我进大门眼泪流。


韦绍兰老人说:「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


心里的眼泪,冷暖自知,外人不晓得。


3


生活越苦,欢乐越醒目。


2012年,郭柯发布了一部45分钟的纪录片《三十二》(那时还有32位幸存者)。这部片子,主要讲了韦绍兰老人和她的「日本儿子」的故事。


1944年,20出头的韦绍兰被日军抓走。拼命逃回来后,生下了中日混血的儿子罗善学。母子俩一辈子受穷,儿子更是终身没有娶妻,没有后代。因为在村里人眼中,这儿子就是个「日本人」,没有姑娘愿意嫁他。「等我老了,连给我递杯水的人都没有。」罗善学说。


但在影片结尾,韦绍兰想起了更早年间的记忆。她和一帮男孩女孩在田间玩耍。一位会唱歌的大爷,赶着牛过来。他们像迎新娘一样迎着他:「我们给你看着牛,你教我们唱歌!」于是大爷教他们唱歌,其中就有《九重山》的原型:


日头出来点点红,

照进妹房米海空。

米海越空越好耍,

只愁命短不愁穷。


近一个世纪过去,韦绍兰还在采访中说起这句话:只愁命短不愁穷。意思是,只要能活下去,穷有什么可怕。那年天真烂漫的她,恐怕想不到,这首年少时学的歌,会陪伴她在人生苦海里跋涉了这么久。


如今,她对生活还有热爱,甚至有憧憬。她说:「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


现在的日子,总是比过去好些了。老人们住进了有屋顶的房子,有的儿孙满堂,不时还有志愿者来看望。晚年生活在日光之下平静地流逝。


当三十二变成二十二,二十二逐一减少为零,战争记忆随最后一位幸存者埋入地下——


是否还有人会唱起这些歌,想起遥远年代的血和泪?


4


想到一切就这样消失,我们总有一种不甘心:恶人没有受到惩罚,伤害没有得到补偿。


这种不甘心,源于我们对公义有渴望。人类不是动物,不满足于弱肉强食的所谓「自然规律」。我们总希望有人出来主持公道,赏善罚恶,扶助弱小。


但有些事情,仿佛注定要在沉默中渐行渐远。


更可怕的是,真正遮掩这些事情的,不是某个别有用心的「敌国」,而是我们这些观众。


我在电影院里看了《二十二》,在视频网站看了《三十二》。无论在哪里,都充斥着商业广告:游戏、美妆、综艺节目。浓厚的娱乐氛围,让一个平淡讲述的悲苦故事,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如果说,真有某些罪人的后代为了逃避责任,有意掩盖这些事;那一个享乐的时代无意的掩盖,更令人细思恐极。


不问别人,就问问自己:这些苦了一辈子的奶奶们,和我有什么关系?《九重山》的英文名,叫Granny’s Ballad(奶奶的歌谣)。这歌谣,我能否当成自己奶奶的歌来听?


纪录片贴近生活的艺术手法,让这些故事不知不觉中超越了国仇家恨,上升到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困境:凡人皆苦,谁为我伸张公义?


圣经中的《约伯记》,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思索。这卷书的作者似乎承认:有些事情,我们在今生是看不清的。在有限的今生,我们难免见到恶人享福、好人受苦。但我们可以有信心,在永恒的天国亲眼看见神的公义。


有解经家指出,《约伯记》的结尾意味深长。约伯因苦难失去的一切,最后都得回来了,并且翻倍:七千羊变一万四千,三千骆驼变六千,五百对牛变一千,五百母驴变一千。只有孩子的数目仍然一样,还是七个儿子、三个女儿。有人认为,这暗示着,约伯将在天国,与他失去的十个儿女重逢。人有永恒的灵魂,当然跟财产不一样。


今生未得伸张的公义,会在末日审判中得伸张;

今生未被满足的渴望,会在永恒天国中被满足。


《启示录》里有一句话: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21:4)。这给受苦的人极大的安慰。它告诉我们:眼泪不只往心里流,还能流到神的手上。他会接住、擦去、抚慰,用他为我受苦的钉痕手。


5


如果我们只有来生的盼望,那未免还是虚浮了些。我们总是期盼,今生就能有些什么事情发生,让悲苦的人心稍得满足。


神当然也在今生做事。而且,这些事常常是通过你和我来做的。


前两年,7Gtv也拍过一个纪录片,叫《胥妈妈的小屋》:年近70的胥焕珍老人,听从神的呼召,离开家乡和儿女,到偏僻的小村子照顾被遗弃的老人范建秀。两位老姐妹,住在小破屋里,喝稀饭,受冷风。但她们那么喜乐。在海报照片上,她们开怀大笑,露出嘴里残存的牙。



我参加过两次观影会,每次都很感动。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胥妈妈在做饭、挑水、洗衣服时,经常唱赞美诗。那是和《九重山》很像的民歌调子,但更有盼望和力量,一点也不飘渺。胥妈妈仿佛透过歌声说:我就在这里,我的根就扎在这里,我一步一个脚印,一定要进天国。


圣经上说: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我想,这不仅是因为爱永不止息,更因为信心和盼望,要在爱的行为中落实。


你说你相信神、盼望天国,我怎么知道呢?你按照神的吩咐,在今生切实地爱人,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我就知道:这真是一个相信神、盼望天国的人了。


对现在的我来说,没有机会走那么远,去服侍陌生的奶奶。但我可以从身边的人开始服侍:多做家务,少跟妻子吵架,体贴爸妈的心情,照顾将来出生的宝宝……我想,这些小事,在神眼中同样有价值。


哪怕当事人接连逝去,一个民族受过的苦,也会在血脉中累积。你怎样看待这些苦难呢?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533vqzxob&width=500&height=375&auto=0

燕池《九重山》


《九重山》里唱到:


一条江水去悠悠,

一朵莲花水面浮。

何时有意把花起,

你无心无意看花浮。


他人受的苦,如同水面莲花。你可以无心无意,做个看客,任它浮泛;也可以有心有意,将它撷起,用余生回应它的启迪。


信心、盼望和脚踏实地的爱,会激励你,克服险阻,跨越茫茫人生的九重山。


题图:《二十二》海报


*每天回复【吗哪】,可接收听友Lili制作的精美小卡片。




晚祷时刻: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4)





作者写文不易  恳请赞赏鼓励

安卓用户,点击文末“赞赏”按钮

苹果用户,长按以下二维码

即可自由赞


↑长按可自由赞赏


无花果听歌是个人订阅号

你的赞赏能帮助我持续运营

阿浅在此诚挚感谢你!




推荐阅读

放下这杯酒,谁为你消愁?

再穷,不能穷感情

「我根本不想做,都是你们逼我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