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不懂爱。」「因为没人教过你啊!」

2018-01-19 阿浅 无花果听歌
↗点击上方“无花果听歌”即可关注




《无问西东》上映后4天,《一个人的课堂》上映。


两部电影,一部讲西南联大,一部讲西甲村小学。一间是世界名校,一间是即将废弃的乡村学堂,却都可以称作「教育史上的奇迹」。


1


如果把《一个人的课堂》写成小说,开头或许是这样:一个幽灵,「功利化」的幽灵,在神州大地游荡。


什么是功利化呢?在我看来,就是以赚钱多少为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


在电影里,一个典型的表现,是人们经常念叨「教学质量」。人们把孩子送去城里读书,组织老教师考试,找大学生来任教,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到底是什么呢?没有人明说。但从成年人的选择就能看出来:越来越多人前往大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越来越少人愿意留在家乡,照管这大好河山。


原来,所谓「教学质量」,就是让孩子考高分、上好学校,将来比自己赚更多钱,挤进更高的社会阶层,享受更舒适的生活。


这本无可厚非。但若因此忽视价值观的教育,乃至爱的教育,就得不偿失。


在这个大环境下,电影的主角、孙海英饰演的乡村教师宋文化,是一个异类。北大教授钱理群认为,现代大学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宋文化相反,他可谓一个「粗犷的利他主义者」。


他最大的外在特点,就是粗犷。上课铃敲得响,念课文嗓门大,举手投足都是一个乡野糙汉子。


他的人生选择也够「粗犷」,乡村教师一做36年,不生二心。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用高智商精打细算,研究怎样对自己最有利。他却不问投入产出比,专心坚守阵地,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也要教到底。


他不是没有人性的软弱。妻子的埋怨,也让他心烦;教育体系的不公待遇,也让他不忿。但在前往广东的火车前,他还是毅然决定回头,陪最后一个孩子读完小学。


对这个孩子来说,这一举动堪称救赎。这个叫唐明明的男孩,妈妈不知去了哪里,爸爸在工地意外身亡,相依为命的奶奶也在一次坠河事故后撒手人寰。小学还没毕业的孩子,恍然间,天底下竟只剩他独自飘零了。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没有父亲,老师就是父亲。最后半年,宋文化教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爱,不抛弃、不放弃的爱。这份爱不仅把明明送入中学,更会陪伴他今后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无问西东》里有一句重要台词:这个时代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这样的精神,在今天的大学生身上不一定能见到,却在一个高中学历的乡村代课老师身上活出来。


2


宋文化为什么能坚守到最后呢?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因为「孩子的眼睛」:「这学校不是没有领导,孩子的眼睛就是领导。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孩子都会看着,会记在心里的!」


电影有好几个镜头,表现孩子的眼睛。特别是当他们离开学校时,每一个孩子都会回头,久久地望着老师。太多说不出的话,都在眼神里。


张爱玲说:孩子的眼睛,像末日审判的时候天使的眼睛。这眼睛是令人敬畏的。


宋文化敲的上课铃(其实就是一条生锈的铁片)后面的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忠」字。这画面也出现过好几次,暗示「忠」是他最鲜明的品质。忠于什么呢?正是孩子的眼睛。他的每一次尽忠,都是为了将来有一天离别时,面对那双认真凝望(审视)的眼睛,可以问心无愧。


据我观察,不仅是留守儿童,在大部分跟孩子有关的问题里,大人都没有看孩子的眼睛。


比如最近网上热议的陪孩子做作业,许多家长吐露心声:心里很爱孩子,可一陪做作业,就忍不住发脾气,成佛了都是个武僧!在一张热传的图片里,甚至有一位爸爸让孩子戴上红头盔,自己在一旁陪着,手上是一根木棍。



爸爸妈妈这样着急,眼里都是孩子的成绩、名次、未来,怎么看得到藏在头盔底下孩子的眼睛呢?更不用说回应这双眼睛里的期待了。如果父子卸下武装,相互认真地看一看,可能很多事情会不一样。


这么看来,教育功利化最严重的地方,不是学校,而是家庭。父母的态度和价值观,会毫无保留地传递下来,影响孩子几十年的人生。


3


我是一个新手爸爸,孩子才两个月,又不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问题上理当没什么发言权。但我确实有话想说,因为看见功利化教育活生生的后果。


给我留言的听友里,有几位觉得生活没什么意思,好像没什么人爱自己,也不愿主动付出爱,日子就这样漫不经心,缺乏乐趣和意义。


我对此很有共鸣,因为也曾有过这样一段时间。那时工作和情感都没着落,也没心思经营生活,觉得日子怎么样都无所谓,做什么都没兴趣。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是「佛系」和「丧」的代表。


归根结底,是心里没有爱,对啥都爱不起来。


很多人觉得,爱无非是一种本能,天生就会。但见过爱的真实模样的人知道:爱是需要学习的。爱是什么,如何经营,如何捍卫——这门功课的难度,不亚于一个博士学位。


这么重要的一堂课,没人教过我啊。上学的日子,我忙着在题海里挣扎。等到18岁,终于浮出海面透一口气,却发现回头无岸。


后来慢慢学会爱,是从理解「恩典」开始的。什么是恩典呢?本来不配得,居然得到了。我渐渐意识到,那些大把大把荒废的时光,其实都是恩典,是上帝的馈赠。我没有为生命付出过什么,却白白享受着生命——这不就是上帝的爱吗?


功利,是努力配得上自己想要的;恩典,是白白得到那不配得的。而爱的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言传身教,将功利的心灵转化为恩典的心灵。


宋文化被国家清退,到广东另谋出路,这合情合理;但他留下来,亦师亦父,这是给孩子的一个恩典。没有恩典,何来感恩?没有感恩,何来内心的喜乐与丰足呢?


对恩典的回应,而非无止尽的贪婪,才应该是人努力生活的动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91zot1pw&width=500&height=375&auto=0

天韵诗歌《眼光》


《一个人的课堂》剧组想必很穷,以至于没什么宣传力度,甚至连主题曲都没请人写。如果能选一首主题曲,我觉得天韵诗歌的《眼光》很合适:


谁能跨过艰难

谁能飞越沮丧

谁能看见前面有梦可想

上帝的心看见希望

你的心里要有眼光


在功利化的时代,坚持感谢、回应、传递恩典,这是非常的眼光。你如果能以一己之力,为孩子贡献一点希望,哪怕微薄,也是以上帝的心为心了。


PS:

电影排片不多。公众号「儿童希望救助」提供包场观影,欢迎北京的听友点此了解:周日再次包场《一个人的课堂》,你还要错过吗?


题图:《一个人的课堂》剧照


*每天回复【吗哪】,可接收听友Lili制作的精美小卡片。




晚祷时刻:

神在他的圣所作孤儿的父,作寡妇的伸冤者。(诗篇68:5)





作者写文不易  恳请赞赏鼓励

安卓用户,点击文末「赞赏」按钮

苹果用户,长按以下二维码

即可自由赞


无花果听歌是个人订阅号

你的赞赏能帮助我持续运营

阿浅在此诚挚感谢你!




相关阅读

无问西东 | 所谓真实,无非是近在咫尺的爱

前任3 | 对不起,我爱自己胜过了爱你

爱,就是相互打扰 | 无花果听歌2周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