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纠结的一生,是真正的神作
我花了两周左右,读完巴刻的《认识神》。
这是一本神学书,但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一位骨瘦如柴的老先生,坐在讲台上碎碎念,下面一帮学生昏昏欲睡,小鸡啄米。
它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探险家,虽然头发花白,仍然精神矍铄,志在千里,领着一帮小年轻跋山涉水,为每一次日出映现的万物而惊叹。
读完以后,我最深的感动是:你不是蝼蚁,你是一位伟大的神所创造的人;对这位神的认识,将引导你度过哪怕纠结却蒙爱的一生。
1
我感觉这是一个扁平化的时代:生活一再降维,人们每天在公司和家之间往返,理想、志气、激情都被磨平;最大的满足似乎就是周末睡个懒觉、吃顿好的,周一再次投入新一轮的被剥削。
郝云在《活着》这首歌里,对这种状态进行了生动描摹:
每天站在高楼上
看着地上的小蚂蚁
它们的头很大
它们的腿很细
它们拿着苹果手机
它们穿着耐克阿迪
上班就要迟到了
它们很着急
在歌曲高潮部分,他发出心灵的呐喊:「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难道说我的理想,就是这样渡过一生的时光?」
这种平庸而压抑的人生,究竟是因为什么?固然有时代氛围、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因素,但巴刻在《认识神》里提出更深刻的原因:现代人对待神的方式,若非干脆否定他,就是与他保持距离。我们倾向于把人看得很伟大,对神的认识却贫瘠而浅薄。
我想,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不是扁平的,而是巍峨的;不是在平原上庸庸碌碌,而是有如登山,每个拐角都有不一样的壮阔风景。
最巍峨的山,是神的山。「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以赛亚书2:2)登这山的人,必脱离「小蚂蚁」的宿命,活出人本该有的样子。
2
人如何认识神呢?巴刻提出两件重要的事:首先,要了解自己对神的认识是如何不足;其次,要寻求主。这也是我半年来特别经历的。
我09年信主,到现在快10年了。我总觉得自己每年读一遍圣经,每周听讲道,长期浸润下,「不会作诗也会吟」:许多关于神的知识,对我已是老生常谈,偶尔我还能热烈地和大家讨论一番,显得很「资深」的样子。
但半年前到微读圣经工作,我才发现自己对神认识太少,大部分观念是僵化而破碎的。
举一个近期的例子吧。我和一位作者讨论《马可福音》第8章,耶稣说你们要「舍己,背起十字架,来跟从我」。这对很多基督徒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话,祷告、讲道、唱赞美诗的时候,都常常引用。
但到底什么是舍己?什么是背十字架?要是从前,我会轻率地觉得:就是吃苦呗。贪吃的时候不要吃,贪玩的时候不要玩,生气的时候压制住,然后读经、祷告、传福音,总之做个「好基督徒」。
但现在,回到福音书里,我会关注耶稣这段话的上下文。上文,彼得对耶稣做出惊人的认信:你是基督。下文,耶稣带领几个门徒登上高山,显出荣耀,「衣服放光,极其洁白」。而关于「舍己」和「背十字架」的命令,夹在这两段话之间。这说明什么呢?
我想,这说明「背十字架」的重点,不在于我所付的代价,而在于我对基督的认识:在理性上,我是否思想明白他的身份(神的儿子)和工作(降世拯救罪人);在感性上,我是否看见他的荣耀(山顶的光芒)和美好(地上所没有的洁白)。这也是巴刻在书中的好几章反复提到的,认识神的伟大和荣美。
总之,在我舍己和背十架以前,他先舍己和背十架。化用《大鱼·海棠》里的一句话:「你以为你接受的是谁的爱?是独一真神的爱。他在十字架上,倾倒了生命来爱你!」
对关于基督的这一切,如果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人能背起十字架。毕竟十字架可是一个刑具,终点是刑场,未来是死亡。只有耶稣所带领和保护的人,才能跟随他穿过死荫幽谷,迎来荣耀的复活。
我虽然能写下这一点新的认识,但不代表我已经充充足足地认识了他。这只是我从经文里读到的一个方向,我还需要沿着这条路,不断地祷告、研读和经历。在此基础上,付出自己去爱身边的人,才算背起了我的十字架。
巴刻引用一首圣诗作为总结:
主啊,是生是死
非我要操心的事;
我的本分是爱和服侍你,
求你为此赐我恩典。
读经、默想和祷告,加上爱和服侍,是我寻求神的途径,也是我当尽的本分。尽到这个本分,其他事情,自有主为我操心。
3
这本书尤其好的地方,在于毫不避讳基督徒生命的真相。那些挣扎、软弱、跌倒,不是作者羞于谈及的内容,反而是神的恩典彰显的地方。
这正是巴刻的写作目的。他在《前言》里说:他不是要坐在高高的阳台上,观看下面的过路客,批评他们的走路姿势,或讨论路通往何方;他是与过路客一起走这条路,同纠结,同喜乐。
最感动我的,是19章《神的儿子》,巴刻在这里讨论神与我们的家庭关系。他开篇就写到:「什么是基督徒?含义最丰富的答案,就是以神为父的人。」这让我想到:我与罪争战、寻求圣洁,乃至舍己背十架,都要从神与我的父子关系出发。
我在其他书里也曾读过:信主以后,我们不再是孤儿的心,而是儿子的心了。但我还没见谁完全以圣经为基础,把这个主题放在如此高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基督徒生活的核心。
比如,巴刻讨论「登山宝训」(《马太福音》中的这段经文,被人称作「神国的宪章」),认为耶稣在这里所有的教导,都是以「得神儿子名分」为中心:
要爱仇敌,这样就可以作天父的儿子,因为天父是完全的(5:44-48);
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若是这样,就不能得天父的赏赐(6:1);
祷告的时候,要说「我们在天上的父」(6:9);
不要忧虑,因为天父养活飞鸟,也必养活你(6:25-26)……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如果不是作为天父的儿女,许多命令都是强人所难,是不可承受的;但在神的家庭中,享有天父丰盛的慈爱和供应,接受管教是预备继承家业,激励人成长。
这让我想到自己一直以来的一个弱点,就是怕批评。有人在公众号留言批评我,特别是说很重的话,会让我难受很久。这背后有一个潜意识,就是别人的想法对我有决定性的影响。
但我如果确信自己是神家庭的一员,会怎么样呢?在这个家庭里,弟兄姐妹的看法固然重要,却比不上一家之主:天父,和长兄耶稣。神怎么看我的服侍,怎么看我写的每一个字?这才是我最应该关心的。
《箴言》说:鼎为炼银,炉为炼金,人的称赞也试炼人。这么看来,人的称赞也好,批评也好,都是一种「试炼」,看我能否始终专注于神,以他的意见为最高标准。
这需要我时常以祷告的心来读圣经,以顺服的心来实践其中的话。如此,才有《活着》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不慌不忙」,才有从天而来的、「我想要的自由」。
然而,就算我尽到所有的本分,还是会有不安和疲惫的时候;甚至在某些至暗时刻,还会厌恶自己,陷入纠结。这时,一个真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不是靠自己在工作,我的生命本身就是神的工作。
他对我的一生,有完全的慈爱和主权。我不必担心自己犯的错误会脱离他的掌控,造成无法挽回的恶劣后果——我的一切错误都会被挽回,并且终将被挽回,因为神的儿子耶稣已经献上了终极的挽回祭。
这是一个「神作」如雨后春笋的时代:一部电影,一款游戏,一首歌,都会被称为神作。但我想,真正的「神作」,是一个哪怕陷入纠结、仍依靠神的恩典努力前行的生命。
*每天回复【吗哪】,可接收听友Lili制作的精美小卡片。
晚祷时刻:
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以赛亚书2:2)
作者写文不易 恳请赞赏鼓励
安卓用户,点击文末「赞赏」按钮
苹果用户,长按以下二维码
即可自由赞赏
无花果听歌是个人订阅号
你的赞赏能帮助我持续运营
阿浅在此诚挚感谢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