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 | 为什么有时活着比死更可怕?
最近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贡献许多泪点。豆瓣网友magere点评——
其他病人戴一张口罩,他戴三层,穷而惜命。个子高,但人前一直佝着,态度和软畏缩。散伙饭最后一个离桌,是被赶走的。人物曾经起过死志,又被刚出世的儿子勾起生之欲,拼尽所有,挣扎地活着,只为有一天能听儿子叫声爸爸,稍松一口气时甚至敢想想将来。这么大的创作空间,喜欢表演的人应该会很开心吧。
这也是让我反复思量的人物。在他身上,我看见人们很难逾越的一个困境:有时,活着比死更可怕。
1
面对想要自杀的朋友,有人会说:你有勇气死,难道没勇气活下去吗?
其实,想到自杀,本身就说明:活着变成了比死更可怕的一件事。
怎么会这样呢?因为失去了希望。没有希望的人生,早已是地狱。
电影里,吕受益是个小市民。如magere所说,他个子高,但「和软畏缩」。妻子怀孕5个月,人生新阶段正在酝酿,他却被查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这是一种恶性肿瘤,通过血液在全身扩散,导致病人出现贫血、易出血、感染及器官浸润等。
有一种叫格列宁的药能救他,然而一瓶4万块,又需要长期服用,怎么负担得起?
他想到自杀。
但宝宝的出生,让他重燃生之欲。他跟主角程勇说:「看见这个小家伙第一眼,我就不想死了。我想听他亲口叫我一声爸爸。」
他找到程勇,是为了一个希望:有一种印度仿制版格列宁,药效一样,但一瓶只要几千。有这种药,他就能活。程勇有进药的渠道。
但这是走私,销售仿制药也不合法。所以程勇断然拒绝。
吕受益却不放弃。《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句台词:「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何况这还是活下去的希望!
吕受益是众多慢粒白血病患者的代表。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希望;而希望有一个具体的名字,是「印度格列宁」。
为了活下去,为了听孩子叫一声爸爸,吕受益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希望。
2
希望是怎么破灭的呢?因为权力的滥用。
围绕权力,电影呈现了四种人。
第一种,是活在权力之下、恳求权力怜悯的人。比如吕受益等患者,让他们活下去的权力,在制药公司手上,在药贩子手上,在警察手上……反正不在他们自己手上。
有一位阿姨,声泪俱下哀求警察:
领导……我……我就是想求求你,别在追查印度药了,行吗?我病了三年,四万块钱一瓶的正版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药,你们非说他是假药。那药假不假我们能不知道吗,那药才卖500块钱一瓶,药贩子根本没有赚钱。谁家能不遇见一个病人,你就能保证这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可以吗?
一声「领导」,让人心里发颤。领导,把我的命给我,可以吗?
第二种,是正当使用权力的人,比如警察、法官。他们的工作,虽然让一些患者陷入困境,但毕竟是依法办事,不能苛责。
第三种,是滥用权力的人,比如卖假药的张长林。他从程勇手上,夺取售卖印度格列宁的权力;然而高抬药价,让患者们买不起,以至于不再维护他,让他暴露,被警察追捕。
吕受益买不到药了。人生真的到了无路可走的境地。他夜里醒来,望见妻子抱着孩子熟睡的身影,露出一抹微笑。他再也听不见小家伙叫爸爸了。他选择了自杀。
这一幕,让许多观众泪崩。谁能保证这一辈子不生病?谁能保证这一辈子不经历绝望的时刻?
有些人,仅仅为了活下去,就已竭尽全力。如此还不能活下去,除了微笑受死,还能做什么呢?
3
所幸还有第四种人,就是甘心放弃权力的人,比如程勇。
他起初卖药,是为了钱。张长林落跑后,他再卖药,是因为看见吕受益的死,想救人,为此甘愿赔钱,甚至受刑,甚至和自己的儿子分开。
这一选择,之前有铺垫。
他的合伙人里,有一位叫思慧的钢管舞娘,是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的妈妈。赚钱后,程勇领着大家,到思慧工作的夜总会庆祝。领班叫思慧跳舞,程勇甩出一沓钱,让领班自己上去跳。领班从命。大家笑啊,叫啊,拼命起哄,享受权力的感觉太美妙。
结束后,程勇执意送思慧回家,暗示要过夜。思慧默默地顺从了。也许她想:刚才的得意,都是幻梦,自己终究逃不过男人权力的支配。
不料,程勇看见思慧的女儿,忽然良心发现,灰溜溜地离开。关上门的那刻,思慧低头浅笑。
程勇的选择,表现善念的萌生。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颗心,在过夜的事上,维护一位女性的纯洁;在卖药的事上,给予数不清的患者希望。
印度格列宁卖到外省时,无数患者在聊天室里表达感谢。镜头慢慢推近,一位患者的发言里,「希望」两个字越来越大,逐渐占满整个屏幕。
其实,程勇为慢粒白血病患者们做了两件事:第一,让他们能吃上药;第二,让他们摘下口罩——戴着口罩,他们是一个个「患者」,是谋取利益的对象;摘下口罩,他们才恢复人的尊严,脸上焕发希望的光。
难怪大家尊称他为「药神」。所谓「神」,不就是在绝望的幽谷中,带来希望的那一位吗?
程勇却拒绝这个称呼。他说:我不是药神,只是凡人,尽一个凡人的责任。他的善行与谦卑,都令人钦佩、感动。
4
这是一部好电影,呈现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过程,以及每一个凡人在此过程中当尽的努力。
但我想:这部电影,本可以不止于此。
影片中有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镜头:程勇第二次去印度求药,在烟雾弥漫的街头,举目望见一尊时母神像行过,手中举着一个人头雕塑。
那一瞬间,真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悯。
慢粒白血病,只是人死亡的一个原因;买不起药,只是人绝望的一个原因。还有数不清的原因,会让人死亡,让人绝望。人不只活在其他人的权力之下,更活在死亡的权力之下。在死亡面前,掌握再大权力的人,仍然是渺小的人。
尤马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写到,人类有三大宿敌:饥荒、瘟疫、战争。如今,这三大宿敌基本都已被战胜,接下来人类的目标,就是战胜死亡,成为神一般的存在。
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航程。医疗制度改革,是航程中一段闪亮的乐章。可这航程的尽头,真的如此乐观吗?
近500年来,技术和制度取得极大进步,人性却几乎没太大变化。花季女孩仍会被黑暗吞噬,选择自杀;仍会有人拿起刀或枪,在街头杀害幼小的生命。甚至技术越强,犯罪的手段越高超。
人类真正的敌人,不是饥荒、瘟疫、战争,而是罪和死。
程勇从印度回来,仿佛从旷野回到人间。最后服刑的那段路,大家都来送他,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切都如此清晰,如此幸福。
可我总忘不了印度那条烟雾之路,觉得更接近人类求索的象征。生我是为何?死后去哪里?许多问题隐没在雾中,人无法了解,却看见比自己更巨大的存在时隐时现。
5
将人引向更高追求的,不仅罪和死,还有善和生。
C.S.路易斯在《人之废》里,提出一个根本问题:每个人都有善的观念,这个观念是从哪儿来的?
简单地说,我们基本认同:活着是好的,健康是好的,听孩子叫一声爸爸是好的……这些价值判断,是从哪里来的?
圣经说,这是神创造人时,刻在人心里的。我们是同一位神所造,因此关于善和恶的基本观念是一致的。
在电影里,老牧师是一位正义感很强的人。他凭良心做出决定,将印度格列宁发给病友们;撞见卖假药的张长林,他也是第一个站上台揭露真相。他做这一切,因为对人有怜悯,希望病友们能好好活下去。
他为何有这样的正义感和怜悯之心?问题的答案,在一声声God bless you和随之引发的笑声中被消解,实在太遗憾。
其实,神之善是人之善的来源和根基。神在无尽的爱中创造万物,又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人犯罪后,他差遣独生爱子耶稣到世上,甘心放弃权力,为人钉十字架,牺牲赎罪。他的慈爱和良善,超出人的想象。
这样一位慈爱和良善的神,如今从死里复活,在天上做王,掌握终极权力。这是多值得欢庆的一件事!
他的旨意如何掌管我们的生活呢?对基督徒来说,信主后,并不是整天等着上天堂就好了;而是看见今生包含在永恒中,在基督里重生的人,如今已有永生,要在地上活出永生神的心意。
所以,基督徒会努力参与人类的进步事业,为身边的人带来益处;与此同时,又不以今生为满足,知道自己的家在天上,满心盼望完全沉浸在神之爱里的那一天。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6
电影选择朴树的《生如夏花》作宣传曲,很合适: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我在这里啊
就在这里啊
惊鸿一般短暂
像夏花一样绚烂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是啊,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终有一天,我们都要离开。但愿那一刻,充满你心的不是绝望,而是对更绚烂的生命的希望。
*每天回复【吗哪】,可接收听友Lili制作的精美小卡片。
晚祷时刻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诗篇23:4
作者写文不易,恳请赞赏鼓励。点击文末「喜欢作者」即可自由赞赏。
无花果听歌是个人订阅号,分享好歌,以及有信、有望、有爱的生活故事。你的赞赏能帮助我持续努力,阿浅在此诚挚感谢你!
阿浅出生于1989年,是吉吉的丈夫,泡泡的爸爸,微读圣经公众号的编辑。很高兴认识你!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