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明月村:社区营造,就是在“搭伙求cai”
主讲人:夏莉莉(社区营造研究与实践者,明月村新村民)
主题:明月村的社区营造分享
时间:2016年6月23日
地点:成都市蒲江明月村“石头房子”
一段时间以来,乡村营造、社区营造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人们开始探索,当城市趋向饱和与稳定时,乡村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成都的明月村,在规划设计行业已成为知名案例。营造者通过挖掘本土特色资源,吸引了一批艺术家、创业者、年轻人,共同完成乡村社区的营造。因其取得的成功经验,不少地方官员、投资者、设计师等,也来到乡建实践基地取经。
明月村明庭•乐毛家以及都江堰夏寂书院的创办人夏莉莉,进行了十余年的社区营造研究和实践探索。作为规划专业的学生,笔者也曾参与这些实践,然后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社区规划师的工作。
到底人们为何而来,在明月村又做了什么?自去年十二月,她决定留在明月村之时起,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在她的分享当中,我们可以看到答案:
我来到明月村,继续探索社区营造,是因为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回到土地上来思考:生存的根本是什么?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k0320mrbn4p&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所理解的社区营造,就是“搭伙求cai”。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最简单的解释。要完成乡村建设,还要挣到钱,就需要更多的人一起合作。Cai,有至少五种表述:彩(项目出彩、过程精彩)、材(文创带动农业的素材)、财(私产增长,积累社区共有的财富)、才(增长才干)、菜(放心的土地上长出安全的食物)。
如何“搭伙求cai”?要开始社区营造,首先要形成community,即树立共同的追求,形成共同体。作为一个群落,我们如何在环境中找到自己生存的地方?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保护现有的环境,让大家可以永续地生存下去?
明月村的旅游合作社就是一个直接的例子。明月村的旅游合作社,只允许本地村民入股,具有文旅运营经验的双丽,来这里担任经理,帮助村里开发,生产,销售特色旅游产品。比如明月窑的陶碗,本村产的茶叶和腐乳等。双经理不可能一个人完成这些工作,她找到了村里村外的大家来参与,把合作社搞起来了。人就是社区营造中最核心的要素。
社区营造有方法
在乡村营造的实际操作阶段,最重要的是,政府要懂得放权,把决定这片土地未来的权力还给当地人民。比如说,在明月村里,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人家用竹篱笆、陶片这些材料来美化自家的院落,样式都不相同。这是因为政府所通过的决策,将这里打造成为“明月国际陶艺文化村”,但村民仍有权自己决定,该怎样响应这样的规划。村内村外的文化创意项目得到支持,村民们自发进行的改造也得到鼓励。于是,大家想尽办法,来凸显本地的文化特色,塑造陶艺文化村。最后的效果不比被政府拒之门外的地产开发商打包运营来的差,村民们琢磨出的设计细节也比外来的大设计师的方案带给我们更多感动。
在明月村举办的夜校、分享讲座等,以及成立合作社,这些都不是政府主导发起,而来自新老村民的努力。原住的村民用很小的成本即可加入合作社。村里的青年也会获得资金支持和相应的空间,来开办陶艺体验空间等。这样的事情在明月村发生,说明这里的人们是有主体性的。
社区营造有五要素,"人、文、地、产、景"。我把它理解成,我们要搭伙求财,实现永续经营。我们在明月村,有这几项非常好的条件:第一,明月村的自然环境非常好;第二,这个项目定位非常清晰,以明月窑为核心,用陶艺文化带动整个村落的文创发展;第三,有很多人才被吸引,共同参与这个项目——有奇村长、合作社的双丽经理,以及来这里创作和创业的各位艺术家。在明月食堂吃饭用到的餐具,全部来自陶艺家李清泉的清泉烧。明月村要把自己浸泡在陶艺文化的氛围中。
就在几年前,明月村还是蒲江县依靠传统农业、经济发展落后的村子,自唐代兴起的烧陶历史延续至汶川地震。直到垮塌断烧的明月古窑进入一份来自民间陶艺师傅李敏的邛窑保护报告,这个以明月窑为核心的"明月国际陶艺村"的文创旅游规划使明月村获得了新生。
搭伙求财,也要讲方法。当然,不是任谁来到乡村合起伙来都能够建设这里的。首先,有一位获得金话筒奖的主持人宁远来到这里,她又是作家、服装设计师,给明月村带来了巨大的关注和人气。她的“远远的阳光房”成立后,原来在北京跑销售的村民就回到村子里,和她一起“搭伙求财”。阳光房还在培训本地的村民,提供工作的机会,计划和村里的人一起做出“明月染”这个品牌。像这样的例子,在明月村有很多。很多人都已经在村子里面找到了搭伙求财的方法。
这又有什么长远的意义呢?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希望共同建设的明月村成为永续发展的生态社区,每个人在此都能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年轻人不需进城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也可以在土地上找到让自己安身立命的东西。学有所成的年轻人可以带着知识、创意、技术回到这里,不一定要下田种地,一样找得到自己的位置。
我以自己举例。我们在明月村的项目叫做“乐毛家”,乐毛是我刚刚出生的儿子,而“乐毛家”也会是众多孩子们一起成长接受教育的基地。等我们的房子修好了,我们会住在那里,还会办一个乡土自然学校。这个学校的作用,首先是自我教育,然后带动本村的人进行自我教育,再去教育我们的子女。另外,通过我们在这里的生活实践,还可以对来村子里的消费者进行教育。如果我们这里最终可以做到化学农药减量、生态土壤修复,探索出属于明月村的社区营造模式,那么永续发展的社区也就成为可能。
当我们说搭伙求cai的时候,我们是在求什么
乡村建设和社区营造中,有各方力量参与。在这片土地上,大家各自的目的不同,“搭伙求cai”的内涵也就有了变化。作为公共部门,希望“搭伙求彩”,这些努力是要出彩的。作为政府部门,要追求所谓政绩,这是可以理解的。政府部门必须要获得政绩,这样的事情才可以继续推进;而我们做事的人,必须获得公共部门的支持,才能得以生存。在我看来,明月村利用了各种资源,同时又是一个极具示范性和带动性的项目,探索了文创农创的方法。
明月村建设的过程又非常精彩。首先,这是一个勇于慢下来的项目,这就保存了各种可能性,它的着力点又在人,我们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才共同参与。这里所发生的故事很精彩,不仅是外界要讨的彩,我们在其中也感受得到自己的生活变得非常精彩。我们感受得到邻居很爱我们,每次带着孩子在外面溜一圈,都能带回来一些礼物,比如村民送的土鸡蛋。这可能也是生活在明月村的精彩之处。
明月村还有很多艺术家。有许多陶艺大师来到这里,他们很多并不是本地走出去的人。我想,艺术家愿意回到土地上来,是因为自然可以滋养他们。灵感是从土地上获得的,包括众多的陶艺家、画家、作家、染布的人、摄影师等,都要回到土地上观察自然和生活,找到自己创作的素材。因此,来到这里的文化业者、艺术家,想要“搭伙求材”。而文化艺术的发展繁荣,势必会进一步在这里汇聚人气,来游玩来体验的人就会更多。文创产业发展起来,村民们就获得了更多机会“搭伙求财”。在明月村,村民自己开起来的柴火鸡、豆花饭的小店都开始盈利了。
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求到“财”,生活都富裕了一些之后,在明月村,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我想,就是创造更多的乡村公共生活,保护本地遗留的历史文化,创造属于整个村子的共有财富,让大家理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实现永续发展。
更有意义的是,在明月村,我们每一个人还可以“搭伙求才”,实现自然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里,我们有很好的学习环境和交流氛围,经年累月下地劳作种植雷竹、茶叶、猕猴桃、玉米等作物的农民大哥,在空闲的时候,还是能够坐进我们的村民图书室学习,参与村民夜校。这样,村民们获得了种地之外的创业技能,比如,自家小店的招牌该怎样设计,基本的经营应该怎样管理?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人类社会进步的的自然机制,提升能力,增长才干,培育出这个村的自组织。比如说,将来村民们可以自发形成“雷竹合作社”、“手工茶合作社”,组织起采茶比赛、春笋宴等,形成了非常丰富和充实的公民生活。
社区营造是要让人与人相遇
“搭伙求cai”,实际是想让大家更易理解到社区营造的核心,就是要让人与人相遇。无论一座建筑还是一个公园,都是人与人关系发生的场所。有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互相之间达成生命共同体的认知,才能逐渐形成良好的社区。这样,我们才能说我们在社区营造。
最终,我本人希望能在明月村,和大家一起,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搞好特色的经营项目,开发多样化的文创产品,让整个村庄变成一个田野学校,带给大家不同的生活体验,带动社会各个群体来反省自己的行动和对待土地的态度,用实际行动,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的未来。
(澎湃新闻实习生杜一同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