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已有9年,但这次我们不想谈奶粉

药事健康 药事网 2022-10-09

药事网—中国药学会和《健康报》共同评选出的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药学服务平台。北京药学会最具人气药学科普公众号。汇聚全国三甲医院最富经验的药师与医生为您在线咨询。看病用药,上药事网,用药事健康!



在三聚氰胺事件发生9年后,河北日报5月20日的头版文章《一罐奶粉装进四个全国第一》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原文如下:



坦率地说,香港居民是否首选河北奶粉,大家并不一定关心,所有人最关心的是,中国的食品到底是不是都是安全的?


9年前,当三聚氰胺再一次拉长了由苏丹红、吊白块、福尔马林等组成的“恐怖名单”,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的恐惧达到了顶峰。但是事实上,三聚氰胺是非法添加物,它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但是,除了不知何时还会现身的“非法毒素”,我们对于那些“合法的”、“符合标准的”的食品,又了解多少?当人类的食物97%都含有添加剂时,当2300多种添加剂充斥我们的生活时,对于食物的重新认识,当从添加剂开始。


人类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十分久远,制作豆腐时使用的卤水(凝固剂)、蒸馒头时加入的碱(酸度调节剂),以及烤面包时使用的小苏打(膨松剂),都是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常用的还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甜味剂、着色剂等二十余类。


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


但为何很多消费者一谈到食品添加剂就色变呢?这主要是因为某些不法商家使用了“违法添加物”。


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工业明胶等,都是非食用物质,不是国家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禁止向食品中添加这些物质。


严格的食品添加剂安全评估体系


我国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剂量都制定了严格、详细的标准,按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全方位的科学、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和评估。目前批准使用的合成食品添加剂,都是已经在两个以上的发达国家批准使用的。


用食品添加剂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质量缺陷、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未被我国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等,都属于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


常见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常识


防腐剂


食物很容易因微生物滋生而腐败变质,威胁人们的健康,这曾是很多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根源。在防腐剂出现之前,人们主要通过糖渍、盐腌、晒干等方式保存食物。防腐剂的出现,解决了某些食品的保存和远距离运输的难题,既极大地避免了食物的浪费,也使人们可以享用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

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因氧化引起的食品变质,常用于需要长期保存或食用周期较长的食品。食品被氧化后,不仅色、香、味等方面发生不良变化,还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食用油因保存不当会有“哈喇味”,就是氧化的结果。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


甜味剂


喜欢甜食是人类的天性,但是某些特定人群因为身体原因不宜摄入过多的糖分,甜味剂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甜味剂代谢后只产生很少的能量或几乎不产生能量,对血糖的影响也很小。许多低热量或无热量食品和饮料中都会使用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纽甜等,以甜味剂代替糖,可以在保证食物和饮料口感的同时,有效降低含糖量。


着色剂


着色剂又称食用色素,主要目的是赋予和改善食品色泽。食用色素的使用历史悠久,被广泛用于食品生产和加工。常见的色素有红曲红、姜黄、以及β-胡萝卜素、焦糖色、柠檬黄、日落黄等。


增稠剂


增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赋予食物各种形状和软、硬、粘等不同的口感,其原理和淀粉勾芡一样。在酸奶、果冻、酱料、冰激凌、果汁、肉制品等食品和饮料中常会用到增稠剂。


我们坚决支持监管部门继续重拳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同时呼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规,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我们也希望学界和食品行业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

药事网原创文章 | 尽情分享朋友圈 | 转载请联系授权


相关阅读:

《“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

《最全中药肾损害清单》

《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