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网红奶茶=奶精+咖啡因+高糖?这次我要说不!

药事网 2022-10-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鹏城食事 Author 鹏城食事

药事网—全国领先的互联网药师集团,中国药学会和《健康报》共同评选出的全国排名第一的专业药学服务平台。汇聚全国三甲医院在职医生、药师、护士专家团队一对一在线咨询。


此前两篇10万+的文章2块钱的维生素C,和98块钱的维生素C,有什么区别?《关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是我看过最牛的科普文了!》很受大家的欢迎,本篇我们深挖另一个大热话题:奶茶。邀请合作伙伴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为我们起底揭秘:

最近网上一篇奶茶揭秘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霸屏了,各大媒体甚至来不及细看内容第一时间强势转发。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小编一般是不看这些的,可是转发率这么高实在有点好奇,那咱也看看吧。咖啡因、反式脂肪酸、含糖量……猛一看似乎有理有据,可仔细一读小编一口老血差点喷在屏幕上,好好的奶茶就这么被妖魔化了……



 来,咱们一起分析一下吧。

大家可根据需求自行阅读下文。


粉丝1:我很忙,一分钟好几个亿,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快告诉我内幕。

小编:这位客官,请看精华版

1. 调查样本量偏少,统计学意义不明显,结果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2. 奶茶作为一种茶饮料,含有咖啡因没毛病。

3. 使用奶精的奶茶未必含有反式脂肪酸,而且奶精中也有蛋白质。

4. 总糖≠添加糖,不要混淆概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其实是添加糖日摄入量不超过50g。

5. 奶盖脂肪偏高很正常,想控制体重可选择无奶盖的奶茶。

粉丝2:我有钱又有闲,而且是个能看懂各种科技读物的民!间!大!神!

小编:这位客官,请看完整版


不含咖啡因?那我为啥叫奶~~茶?

茶:怪我咯?

咖啡因并不只存在于咖啡和茶中,很多饮料都含有咖啡因,包括茶类饮料(如奶茶)、可乐、能量饮料(如某牛)等。根据GB 21733-2007《茶饮料》的定义,奶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奶茶作为茶饮料的一种,以茶作为原料,含有咖啡因难道不正常吗?


此外,根据QB/T4068《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液》,制作奶茶的主要原料——茶浓缩液中的咖啡因含量还有最低限量要求;根据GB/T 21733-2007《茶饮料》,预包装奶茶饮料中咖啡因含量也应≥35mg/kg。所以说,不含咖啡因还真不能称为奶茶

QB/T4068《食品工业用茶浓缩液》

GB/T 21733-2008《茶饮料》


调查中提到的奶茶中的咖啡因含量达到270mg/L,这一点我们就从统计学的角度客观分析一下。该试验中样本量偏少(涉及27家不同品牌的不同口味奶茶总共只取了51个样品?你在逗我吗?),抽样误差大(如计算平均值时,受个别极端值干扰较大),统计学意义不明显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值得商榷。

至于咖啡因的危害,咖啡因摄取过量确实可令人产生焦虑、心跳加速、影响睡眠、胃部不适等情况。但是,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健康成年人只要保持饮食均衡,适量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不会导致健康问题。而特殊人群只要注意控制摄入量即可,根据欧洲食品标准局(EFSA)的研究报告,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每天摄入的咖啡因的含量不超过200mg不会对胎儿或哺乳喂养的婴儿健康产生影响,儿童每日摄入不超过每公斤体重5.7毫克(如30公斤的儿童每天摄入量不超过171mg)也不会带来健康危害。


我们暂且假设该贴的数据可信,以平均值270mg/L计算,折合一杯中杯奶茶(500ml)中咖啡因含量为135mg,一杯大杯奶茶(700ml)含量为189mg,都低于200mg。所以有些长辈就不要再苛求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了,这不让吃那不让喝的,会抑郁的好么?咱们看数据说话。据说很多欧美孕妇还有每天喝一杯咖啡的习惯呢。


不加牛奶的就不算真奶茶?

谁告诉你的!

该贴还提到“蛋白质偏低和反式脂肪酸含量偏高,是商家可能并没有用‘真材实料’,牛奶的原料上很可能用了奶精之类的代替”。我们再回到GB 21733-2007《茶饮料》中“奶茶饮料”的概念: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茶粉等为原料,加入乳或乳制品、食糖和(或)甜味剂、食用奶味香精等的一种或几种调制而成的液体饮料”。可见牛奶(乳)并不是原料的唯一选择,奶精本来就能用啊。 


首先,奶精中大多含酪蛋白(从牛奶原料中提取而来)。该贴提供的数据中有一个蛋白质含量甚至达到2.92,已接近平时常见的盒装纯牛奶中的含量。其实现在的奶茶品种和工艺多样,可根据不同口感和营养需求,选择使用鲜奶、奶粉、奶精和炼奶等做原料,消费者可自行选择。再者,奶茶只是一种休闲时的消遣食品,并不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日常饮食中的肉制品、乳制品、水产品等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对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如果真有人拿奶茶给孩子补充蛋白质,估计那是后妈吧。


奶精是植脂末的俗称,市场上出售的奶精大都以糖、糖浆、食用氢化油等为主要原料,部分奶精的成分包括氢化植物油,因此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添加奶精并不代表一定含有反式脂肪酸。实际上,大多数奶精原料反式脂肪酸控制良好,甚至经过工艺改良可做到 “零”反式脂肪酸。细心的小编专门查看了该贴的原始数据,51件样品中的47件样品都不含反式脂肪酸(其中30件样品检出值低于检测限,17件低于0.3g/100ml)(ps:根据GB 2805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声称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g/100ml就可声称“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仅有2家奶茶店的4件样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

深圳市食药局也做过相关抽检工作,有些配料中含植脂末的预包装奶茶样品,其“反式脂肪酸”含量也是未检出;香港食物中心前期的调查数据也显示有些奶精样本中是不含反式脂肪酸的 。


实际上,生活中想要一丁点反式脂肪酸都吃不到几乎不可能,因为很多食物中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植物油(平均值0.86g/100g)、生鲜牛羊肉(平均值0.4g/100g)等。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2012年的评估报告,中国居民通过日常饮食中对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比仅为0.34%,远低于WHO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


严重的概念混淆:总糖含量≠添加糖含量

膳食指南都气笑了

现在大部分奶茶店都会推出不同的甜度口感供消费者选择。而此帖中给出的检测数据是总糖含量,这跟添加糖的量完全是两个概念。奶茶的总糖主要构成为:原料本身含有的糖,即牛奶中的乳糖、食用奶味香精中的糖等;以及制作过程中额外添加的糖,这一类我们才称为添加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实际是: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退一步说,即使把文中正常甜度奶茶中的总糖都归为添加糖,平均每杯含量34g,也未超过膳食指南中不超过50g的建议量,更不用说“无糖”奶茶的了;再者,按照抽检中,正常加糖样品的平均含糖量7.2g/100mL,参考香港相关规定,这个含量还算不上高糖分(香港卫生署认为:当每100毫升饮料中的糖含量超过7.5克,则为含高糖分饮料)。


即使是摄入纯牛奶、水果一样会摄入糖分呀,奶茶检查不出糖分那才是有鬼呢!奶茶作为现制茶饮料,目前我国尚无“无糖”的标准。但如果消费者购买的是预包装奶茶,且声称无糖或者低糖,那么根据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其糖含量必须符合不高于0.5g/100g(ml)和5g/100g(ml)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特殊人群的饮食本来就有特别的要求,对热量、糖分有限制要求的人群来说,可以选择甜度低、分量小的奶茶。另外,添加糖摄入过多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的风险,普通人也要控制摄入量哦。


好喝的奶盖脂肪都高?

地球人都知道!

奶盖脂肪高大家都心知肚明啊,该贴的调查中明明显示合计78%的消费者知道奶茶中含有脂肪,话说经常阅读我们“鹏城食事”科普文章的消费者科学素养可是很高的呦,请不要为了说事就把大家塑造成傻白甜好吗?谢谢!

另外,介意脂肪含量的可以选择无奶盖奶茶呀。至于热量高什么的,咱喝完奶茶中午少吃半碗饭或者晚上跑两圈不行么?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又追求细腻口感又不爱运动还希望不长肉,哪有这么好的事啊!


小结

平时多了解些食品安全知识不是坏事,想要健康并不等于苦行僧式的生活,膳食合理,吃动平衡。该吃吃该喝喝,天空飘来五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


编辑:蒋兵、于甜、黄河玲

排版:黄琳丽


文章获独家授权转载自:鹏城食事(ID:SIST_FDS)。文中部分数据来源:上海市消保委


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 关注药事健康公众号 | 与专家团队一对一咨询


临床招募

《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研究招募》

《重获新声!免费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招募》

《高血压患者临床研究招募》

优选阅读

2块钱的维生素C,和98块钱的维生素C,有什么区别?

中国所有保健品都是骗人的,没有例外

《最全中药肾损害清单》

《咳嗽有痰,中成药怎么选?》

《内科医学年报:每日咖啡,可以长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