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新定义成功 | 如何避免被“高目标”吞噬?

恰好 靠谱心理 2023-05-25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们!

暑假一到,各大网站便布满了减肥、运动的帖子。

看着别人制定的一个个完美的每日运动行程,你是否有一种:“完美身材都是别人的,长瞟的只有自己”的感觉呢?

然后,你开始立志要奋发图强,为自己制定一个减10公斤、增八块腹肌的计划,以每天数十个俯卧撑加上几公里的运动计划。

谁知第一天艰难的坚持完后,第二天就瘫倒在床上,之后又用更多的食物安慰自己。再顺便打开手机,继续翻看着各种属于别人的成功案例和帖子!



01


高目标后潜藏的“自我惩罚”



事实上,除了“减肥”、“健身”之外,还有关于“研修”、“工作”、“读书”等等各大圈子都充斥了他人在网上发布的完美锻炼和学习计划。 

以至于,作为在网络阅览别人帖子定计划的我们,总会有一种错觉:“这些计划是一种普遍标准”。故用他们的标准来规划自己的计划。

可我们却忘了,用健身达人的标准来定义自己的标准,无疑就是一个新手想要一步化身为老手,势必只有摔倒之果呀!而当我们无法完美复刻他们制定的计划后,我们的潜意识便对自己进行“自我惩罚”。

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帖子写了一个月减重15斤的计划,每天都需要去健身房完成一系列的健身运动。

这样一来,高目标就成了你的家长,每天监督你不能偷懒,而理由就是“计划如此”。而你,只能深吸一口气,每天给自己打鸡血,让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遵照一周就能够让你感到痛苦和乏味的目标。

此时,你身体的不适应开始让你产生逆反心理,潜意识中的反抗意志随时准备揭竿而起。

在一段时间紧张而激烈的运动后,你开始放纵自己吃高热量的零食,弥补自己消耗的能量和懈怠的情绪,随之开始茫无目的的煲剧、网上冲浪,试图拖延或回避目标。

原以为可以鞭策自己的高目标,最后成为了“自我惩罚”的武器,将自己屈服于目标当中,让你成为了它的奴仆,丧失掌控感。

自我惩罚之后,你又开始说服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下面其中一个或几个:

1.我不够努力

2.我动力不足

3.我没有时间和精力

4.我方法不对

5.这次只是运气不好......

唯一没有出现的原因是:“也许我的目标本身就不现实”。

当你忽略了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时,你只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加,自信心与自尊心也会受到影响,未来成功的可能性随之递减。

我们都可以想象一下,我们用尽全力进行了数十次的减肥计划,次次定了高目标,却没有一次能够达到目标,而且眼睁睁看着体重不停的反弹甚至递增。即使现在让你重新建立信心,也没有第一次信心那么足了。 

人的意志力就是一个有限的水库,每次失败了都会减少一点。


02 


二进制思维模式:数字信号



事实上,成功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一点一滴积累才是成功的本质。即使有人体会过一举成功的兴奋,这也绝不足以激励他们迈向更高的巅峰。

毕竟,我们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燃料才能支撑我们当天的进步。

在网络上发布的“成功帖子”,除去它们存在的营销本身自带的夸张成分。我们每个人的情况也都各不相同,并无法全部进行复制粘贴。

为了避免用别人的标准去定义自己的目标,又为了能够改变自己“懒虫”的现状,一位自称“天生懒虫”的作者斯蒂芬·盖斯提出了“二进制的思维模式”。

二进制,是一种数字信号,由0和1组成的算法。我们可以将0当做“失败”,1当做是“完成任务”。

你可以想象一下,此刻你的任务是打开房间的风扇。你只要按一下,任务就顺利完成了。即使过程中你绊了一下、跌了一跤,你也不会在意,只要按下风扇,就成功完成任务。并没有所谓的只完成一半的概念——开关要么开,要么关。

这就是二进制的视角。打开就是“1”,没动就是“0”。它要求的并非“细节”上的尽善尽美,而是最终任务的完成。

二进制思维只在乎事实——做还是没做?发生还是没发生?而不关心细节之处:也许这次的任务你表现得缺陷不少,但没关系,我完成了。

做=1,

不做=0。

它的核心就是简化我们的目标,去除复杂、高标准的“高挑战”模式。这也意味着,你并不需要严格的要自己减肥“10公斤”、看书“一个月看10本书”,只要你“动了一下”“看一句话”,即是成功。

这种思维模式,可以有效缓解你对过失的担忧,也可以赋予你强大的力量,因为它剥夺了你的“借口”,让你远离各种拖延行为,如看电视、约吃火锅。

因为行动目标已被简化,你再也没有任何借口去逃避,只能勇敢去做。


03


建立微习惯——每天进步一点点


 

其实,二进制思维模式是一种重新定义成功的方式。

本质上,它是将每一次的行动都视为是一种进步,使得每天“点滴的进步”都可以成为成功的标准。这样一来,你将源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为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试想一下,原先什么都不愿意行动、没有健身习惯、学习习惯的自己,如果能够“踏出第一步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怎么能不称为是一种成功的事情呢?

就如斯蒂芬·盖斯一样,他作为一个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一开始也为自己订过“高目标”——每天完成30分钟健身任务。但是事实上,一个新手瞬间完成30分钟的健身任务,无疑是度秒如年。

当时,他感觉到任务完成起来过于艰难与痛苦。因为自己付出这么多的能量和情绪,势必也会对结果抱着高期待。毕竟,人付出得越多自然会希望获得更高的回报。

但事实并不如意,没有得到太大回报的他,最后只能选择放弃。

之后,他改变了目标,将“1天1个俯卧撑”作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一个俯卧撑就代表他完成任务。

这也让他培养了一个微习惯,从一开始的一天一个,也逐渐的慢慢加码成每天30分钟的运动。整一个过程他都不再感觉运动这项任务的难度多大,而且令人心情愉悦,运动后会产生很强的满足感。

两年过去后,他也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

事实证明,相比雄心勃勃树立远大的目标,设立循序渐进的更触手可及的目标,效果会更好。

当将行动成为日常的习惯,而不是日常的焦虑和压力后,你的潜意识就会向往它,而不是抵触它,这就是胜利。

所以,你若想要获得最终的胜利,你需要的是持久的习惯,而不是三分钟热度的积极。

当然,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让自己“慢下来”,愿意用一个“长期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微习惯,这一件事情本身就需要你缓解与外界不同节奏的焦虑和拥有更多的耐心

原创 | Francesco Ciccolella

但想一想,这么多年的反复高目标计划,并没有让自己真正获益,何尝不能够给予自己长时间的行动,去感受从“一步”变成“二步”到“三十步”这种逐渐递增的欢喜之情呢?

祝好!

 

参考文献:
《微习惯》,斯蒂芬·盖斯

《如何成为不完美者》,斯蒂芬·盖斯


作者:恰好,不务正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恰好的文字,恰好的你和我。

编辑:刘祎

* 文中插画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靠谱心理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添加微信(微信号:stesschina)联系以获得许可,欢迎分享。



作 者 招 募 & 投 稿


详情点击:
诚邀各位“心理”同路人一起成为心理学内容的传播者

投稿邮箱:contact@stresschina.com





往期回顾

/社会热点985海外名校毕业,选择“躺平”,是输不起吗?

/亲密关系《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 你被爱情操纵了吗?


/人际关系

被长辈不断否定的我,如何找回自信?

/心理科普

随时随刻都能发生催眠?催眠真的有这么神奇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