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胃健康|吃粽子、泡药浴,健康过端午

最关注您健康的 广东省中医院 2023-05-24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齐名,史书上也有称“端阳节”“重午节”的。各地围绕这一节日的习俗很多,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吃粽子、泡药浴、插艾叶、喝菖蒲酒、赛龙舟等等,反映出百姓对健康、驱毒、辟邪的希望,今天就给大家讲讲如何吃对粽子,泡好药浴,欢喜、健康过端午。

01

粽子好吃,但也有讲究

每年端午节一过,就有很多人来到医院的消化科看病了,说自己食积了,都是贪吃粽子惹的祸。其实粽子好吃,粽子的原材料还有养生作用,但是吃粽子有讲究。

粽子在古代常常用黏大黄米来做,但后来慢慢被糯米所取代。糯米味甘性温,有补益脾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包粽子一般选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片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食、健胃等作用,还能减少粽子的黏腻,有助于机体对粽子营养成分的吸收。在粽子中添加大枣、花生、莲子、芡实之类配料,增加了补益作用;添加眉豆、绿豆等配料,还可以清热祛湿解毒,近期还有新增的茶叶粽子,具有祛湿消滞的作用,清香不腻。

但由于糯米性黏,不易消化,因此端午节前后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配其他食物,这样容易导致消化不良、肠胃不适。一个中等大小的粽子,其糯米含量大约为50~100克,就如同一碗饭的分量,如果摄入过多,特别是粽子里再加有大枣、豆沙等甜食,就有诱发糖尿病血糖升高的危险。因此,粽子好吃还要控制摄入量,糖尿病患者应调整其他食物的摄入量,以免血糖升高。

在食用粽子后可进行散步、慢跑等适量运动,这样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此外,吃粽子后可服用普洱茶、陈皮茶、山楂茶等茶饮有助于消化解腻。这里推荐1款消食茶饮,可以帮大家减轻吃粽后的胃肠负担。

推荐:陈皮山楂二芽饮

材料:陈皮10克,山楂10克,炒谷芽30克,炒麦芽30克。(2-3人份)

做法:

1、将上述药材全部放入锅中,加入300至400毫升的清水浸泡20分钟备用;

2、将泡过的上述药材与水一同倒入砂锅中,烧开后,再转小火继续煎至100至150毫升;

3、关火,出锅。

功效:消食导滞、醒脾开胃。

适合人群:因饮食积滞引起的腹胀、纳呆、大便异常。哺乳期及孕期妇女禁用。

02

 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

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泡药浴。药浴是指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煎汤或浸液,或直接用中药蒸气沐浴全身或熏洗患病部位的健身防病方法。

民间谚语有“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的说法。古代端午节又称为“浴兰节”。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其气味芬芳浓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

推荐:艾叶生姜药浴方

材料:艾叶10克,生姜15克,桂枝15克,藿香15克(1人份)

做法:先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在锅内浸泡20-30分钟,水量一般可控制在5000毫升左右,先用大火将药水煎开,再用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煮好后将药水倒入浴缸或澡盆,加入适量热水,待水温摊凉至40-50摄氏度左右,即可开始局部浸泡、擦洗、冲洗等。药浴疗法每天1次,1周2-3次。

功效: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适合人群:寒湿痹阻者,常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或有肿胀,痛有定处,肌肤麻木,手足困重,活动不便,舌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推荐:金银花桑枝药浴方

材料:金银花15克,桑枝15克,佩兰15克,薄荷10克(1人份)

做法:同上。

功效:清热祛湿、舒经活络

适合人群:湿热痹阻者,常见肢体关节红肿疼痛,痛有定处,肌肤发热,兼有发热、口苦、烦躁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端午节的药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方子,各地都按照各自的习俗自行搭配药材。提醒一句,药浴用药与内服药一样,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谨慎选药。药浴虽好,但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皮肤病及对药材过敏者、孕妇及经期妇女不建议使用。


保胃健康|厨房里的宝藏中药——大蒜

保胃健康|小小芝麻,大大药效!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周三晚上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曾梦芸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