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高温酷热易中暑,来一碗清热解暑汤
明天就是大暑了,炎炎夏日,气温不断攀升,我们时常可以从新闻中看到某某因长时间在烈日下工作而中暑晕倒的消息。虽然中医认为中暑分阳暑与阴暑,但现代医学及百姓口中讲的中暑多指阳暑,中(阳)暑者多是户外劳动工作者。今天就给大家讲一讲中(阳)暑的表现和如何预防。
暑邪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之前。故《素问·热论》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
中(阳)暑是什么?
中(阳)暑,通常表现为人体长时间处于一个炎热、高温环境时,表现出头晕头痛、恶心口渴、多汗,乃至面热潮红或苍白、冷汗淋漓、心率加快、血压降低,甚至晕厥、痉挛、休克、昏迷。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当人体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会加快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汗液分泌,通过汗液蒸发带走人体多余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作用。但如果周围环境持续过高,人体会因汗出过多,而大量丢失水和电解质,加上散热不足而使体内热量大量聚集,超出了体温调节功能的极限,体温异常升高,就会出现中暑的症状。
阳暑伤人的特点
从中医角度,高温下户外长时间工作的人群最易遭受了阳暑的侵犯,那阳暑伤人有何特点?
邪入阳明,气阴两伤
中(阳)暑或因暑邪入阳明,致气阴两伤,表现为身大热、口大渴、汗大出、脉洪大、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乏力等。
在中医理论中,汗是阳气蒸迫阴液所致,汗蕴含着阳气与津液,故有“阳加于阴谓之汗”的说法。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易感阳邪;而暑邪亦为阳邪,两阳相加,里热亢盛,邪热逼迫津液外出,所以见大汗淋漓,汗出不止。
《素问•宣明五气》:“五脏化气,心为汗”,指出汗乃血液化生,与心密切相关,有“汗为心之液”的说法。汗富含者津液,运载着阳气,若汗出过多,不仅会导致津液大量丢失,阳气也随之消耗,气随津脱,导致气脱,这就是病人大汗出过后口渴、乏力甚至头晕的原因。有些人夏季午休醒来后,浑身是汗,还全身无力,一派精神不足的样子,这也是汗出过多,气随汗损的表现。
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阴损及阳,致气虚欲脱,表现为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精神萎靡、汗出肢冷。
邪中心包,伤及神明
中(阳)暑或因暑邪直中心包,伤及神明,表现为猝然昏倒,昏狂谵语,躯干热而四肢厥冷等。中医有“心主神明”“心为君主之官,心不受邪,受邪立死”之说,所以当暑邪侵犯人体,直中心包,伤及神明,就会突发意识丧失、神志不清、胡言乱语,躯干发热但四肢冰凉,这是中暑的危重表现。
暑热亢盛,热盛动风
中暑或因暑热亢盛,热盛动风,就会出现昏眩欲倒,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全身肌肉僵直,牙关紧闭,神志不清。
如何预防中(阳)暑
预防中(阳)暑,记得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晒工作,戴太阳镜、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穿透气性好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烈日炎炎下长时间骑车最好穿长袖衬衫,或使用披肩遮挡太阳辐射。进行长时间户外运动时,要随时补充水分。中午至下午2时阳光最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中医治疗中(阳)暑主要以清热解暑为主,可用“白虎汤”进行加减。对于户外工作者,预防阳暑,最方便的防暑方法当数吃西瓜与喝绿豆汤。西瓜有“天然白虎汤”之说,民间谚语也有“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的说法。西瓜性寒,味甘,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绿豆有“食中佳品,济世之食谷”之美称。在炎炎夏日,绿豆汤更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消暑饮料。绿豆亦食亦药,其性凉,味甘,归心、胃经,可以清热解毒消暑。户外劳作,夏天出汗多,随着汗水的排出,丢失的能量、电解质、维生素等也多。适当吃些西瓜,喝点绿豆汤,不仅能补足丢失的水分,更有助于身体水、电解质平衡的恢复,预防中(阳)暑。
食疗方推荐
冬瓜荷叶扁豆排骨汤
材料:带皮冬瓜200克,荷叶1张,炒扁豆30克,绿豆30克,排骨500克(2~3人份)
做法:带皮冬瓜洗净切块,其余材料洗净,排骨焯水,以上食材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熬半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解暑
适合人群:室外工作,长期暴晒易中(阳)暑者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张靓雯审核校对:庄映格 陈一冰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