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工生态|志之所驱,他们一直在路上

大工生态 大工融媒 2024-03-31


在大工,每年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满怀着爱与希望跨越祖国的万水千山去兑现一份承诺,去延续一份爱心,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去到祖国的各个地方传道授业解惑,去助力他人的梦想,也为自己的青春添色。



筑梦·豫爱童行


2011年奔赴舟曲是筑梦·豫爱童行团队与孩子们筑梦的开始。十年历程间,泥石流、洪水、疫情都无法阻隔他们与远方的联结。今年是筑梦·豫爱童行支教队的第11年,他们接过大旗,前往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北关镇第一初级中学开启新的旅程。


他们今年在北关镇第一初级中学教授六、七、八、九四个年级的课程,14天教学总课时达308节,早八晚六坚守在孩子们身边,开设基础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开展党史沙盘、扎染、实验、励志等11种特色课程开拓知识视野,勤工俭学筹集资金为孩子们购置图书百余本,在学校设立豫爱图书角。


各种特色课都是根据支教老师的个人优势和兴趣来开展的。沙盘党史课是建设工程学部的徐雅轩同学根据自己学部去年的沙盘制作,教授孩子们自己动手模拟了长征中的六大战役,让是书本上的历史知识以更鲜活的方式灌输给孩子,把红色基因融入教学。扎染课是经济管理学院的苗欣雨同学根据传统文化扎染让孩子们在动手设计、绘画、涂染的过程中制作自己的小手帕或小T恤,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图案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扎染的过程中,较重要的是扎结和染色,孩子们大开脑洞地扎结,仿佛在编织斑斓的梦想,在扎染里感受色彩搭配,发掘孩子们的美术天赋,扎结和颜料下皆是风景,画世界,也画自己。


带队队长是经济管理学院2004班王绪晨,她在高中的时候就有一个支教的梦想,当时她满怀热血抱着尝试的心态参与了队长报名,这一段旅程也给了她圆梦的机会,传承豫爱的力量,传递十年的温暖


图为筑梦·豫爱童行团队实践图


大爱吾疆


大爱吾疆,意思是热爱着生活的疆土,热爱着自己的祖国。


大爱吾疆团队是由一群在大工上学的新疆学子组成的,当时成员们想通过自己的一份力为自己热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团队从2017年正式成立至今已经去往新疆哈密、伊犁、喀什、乌鲁木齐等地开展实践,并且这些实践地多部分都是成员自己联系的村委会、县委会,联系母校为成员们提供场地和住宿。实践内容包括公益支教、理论宣讲、实地调研,理想教育和为当地学生普及线上实验平台moolsnet。边疆部分地区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很多孩子从小没有接触过实验,团队成员们希望借助软件让这些孩子更早的接触实验接触化学。


他们的实践中有个很重要的环节是梦想起航,意在告诉孩子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就可以去外面看看。团队负责人是化工学院2020级的阿丽代·阿卜力克木,她在和小朋友们聊天时会问他们的梦想,她说每个小朋友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目标,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但令她十分心疼的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孩子们的未来也受到较大的约束。也正是如此,阿丽代和她的同伴们更加坚定自己的初衷,回到他们梦开始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自己的力量学以致用,回报家乡。


图为大爱吾疆团队实践图


西行寻梦


经济管理学院的2020级学生文新凯出生于农村,在他小时候曾有支教大学生来到他的小学,陪伴着他们玩耍成长,给他留下了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这一段回忆在文新凯心中埋下了一颗支教的火种,在他有能力的时候也想要去支教,去感受孩子们的童真,去散播快乐与希望,去回馈社会,为西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今年“西行寻梦”团队前往了有“堆谐故乡”之称的日喀则市拉孜县,平均海拔4000多米,距离珠峰不足百公里。他们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和自身专业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讲课形式,为同学们呈现了奋斗与青春、安全与责任、目标与成长、沟通与友谊等主题的“人生讲堂”,内容涉及航模、科普、逃生知识、手工等多个领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生活、感受生活,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生存技能。


图为西行寻梦团队实践图


梦起云滇,大爱龙陵


大连理工大学梦起云滇公益团队起于2014年赴鲁甸灾区实践团,2015年社团成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进行了6期支教,向支教地输送了200余名优秀大学生,覆盖了10余所小学、受众学生达到1500余人。


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20级任嘉琪是本次暑假活动负责人,据他所说,今年他们团队的实践活动有着很大的创新,不仅有着常规的线下教学,还同期进行家庭走访和实践调研,以期通过更多方式践行他们“青春奉献,服务社会,不忘初心,友爱互助”的宗旨。


任嘉琪大一就加入了社团,去年由于疫情没能成功线下支教,给他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今年想办法克服困难组织活动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更是责任所在。


图为梦起云滇团队实践图


研究生支教团


大工有不少暑期支教团在假期去祖国各地进行支教,也有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团中央和教育部的支持下从1998年就开始前往各地接力教育扶贫,为西部地区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上一届研支团团长田涵之说:“相较于短期支教着眼于带孩子们体验活动,拓宽视野,长期支教的根本是教书育人,也是教学相长。”田涵之是大连人,“见识过中国的农村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国”这句话深深地鼓舞着她参与长期支教活动。在长达一年的支教生活中,她付出了很多,也有所收获。这一年的经历与成长已经成为了她的一部分,她也因此更加有勇气走向未来的道路。


图为研支团实践图



志之所驱,愿以始终。教育是传递薪火、播撒微光,青年应心怀家国,志在四方。知识与责任是世界给予我们的永恒命题,在不断回答这份问卷的过程里,大工人会始终行走在支教的旅途上,以自己所学将教育的果实埋在祖国各地,以自己有限的青春时光回报这一片厚重的土地。



文字 | 聂陈昱

图片 | 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 孙子茗


请听凌工路2号|暑期兼职,多是一件美事!
大工“融”话|热热热热热……
大工生态|那年那校那些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