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工大这项颗粒污泥技术,助力含汞废水高效去除与回收
ZJUT 2024
汞(Hg)及其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气、水、土壤和食物中,因其高毒性、全球迁移性和生物积累性而备受关注。汞的环境归趋和毒性效应常常受到其他共存物质的影响。例如,某些含Hg废水中同时含有硒(Se),而Hg和Se这两种污染物通常存在生物拮抗作用。硒是一种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但其有效范围相当狭窄,为40–400 μg/天。硒缺乏会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等多种疾病,而硒摄取过量则对人类及其它生物构成毒性威胁。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潘响亮教授团队利用Hg和Se之间的微生物拮抗作用,开发并优化了一种新的颗粒污泥技术,实现了废水Hg和Se的高效去除与回收。在优化的“厌氧-好氧-厌氧”条件下,反应器Hg(II)和Se(IV)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9.91±0.07%和97.7±0.8%。废水中的Hg(II)主要(97.43±0.01%)转化成一种惰性矿物,灰硒汞矿(硒化汞HgSe),并且在污泥中未检测到剧毒的甲基汞(MeHg)产生。污泥中HgSe的毒性很低,几乎没有二次释放风险,并且可以被高效回收。汞还原抑制实验和mer操纵子(负责微生物汞还原)的高表达结果表明,大部分Hg(II)(约71%)首先被还原为Hg0,然后Hg0与Se0反应合成HgSe。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最终污泥(第182天)由两种未分类的细菌主导,分别隶属于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27.7%)和黄单胞菌目Xanthomonadales(6.3%)。它们都可以还原Hg(II)和Se(IV),可以独立或协同地合成HgSe。综上所述,优化的“厌氧-好氧-厌氧”条件下颗粒污泥可以高效、稳定、长期、同步去除并回收废水中的Hg和Se污染物,且消除了剩余污泥中Hg的二次释放风险。此外,颗粒污泥中发现的Hg(II)还原为Hg0再合成HgSe的微生物转化机制可能在多种工程和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
颗粒污泥反应器
运行性能与汞-硒的微生物拮抗机理
该成果以“Microbial antagonistic mechanisms of Hg(II) and Se(IV) in effici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using granular sludge”为题于2024年4月1日发表在环境领域知名期刊《Water Research》,浙江工业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环境学院何崭飞副教授为第一作者,潘响亮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1802901、2018YFC1802902和2018YFC18029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7476、42177461和U1703243)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22E080015)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3135424002136
学者介绍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何崭飞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微生物成矿、土壤重金属修复、矿山废水重金属去除等系列研究工作,其中研发的“生物成矿颗粒污泥”技术在废水重金属去除、钝化和回收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项。在Water Research、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3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潘响亮
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环境修复技术、新污染物、减污降碳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所研发的多项重金属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示范应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63计划、973计划等项目和课题多项,在Science Bulletin,Water Research等期刊发表SCI论文近200篇,被引9000多次,H指数53;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任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编委,应邀担任中国土壤学会环境微塑料工作组委员会副主任。曾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科技部科技创新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获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END
来源 | 环境学院
排版 | 张赛萍
编辑 | 许维婷
审核 | 王剑斌 陈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