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丨如何更好地做出小企业贷款的信贷决策——“两排查、四模块”!
出品 ▏信贷风险管理
作者:马福熠
微信号:mafuyi123
小企业信贷实践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风控决策体系的系统性失效。宏观上表现为信贷机构风控体系的不健全、不成熟;微观上表现为风控人员心智中的风控决策基因不一致。这种风控决策基因的不一致,使得即使同一机构、同一岗位的风控人员,面对相同的风险场景,都有不同的风险判断和结论。最终的结果就是风控体系不能系统性的发挥作用,尤其在经济整体处于下行区间,甚至于整体性失效!
因此,风控体系的有效性首先表现为风控决策基因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本文尝试性提出小企业信贷风控决策的总体性框架,试图从信贷决策的微观层面统一对小企业信贷风控的认知,进而强调风控决策基因一致性对风控体系功效的基础决定性。笔者深信,基因的健康才能保证未来器官与组织的健康,进而表现为健康的组织和卓有成效的功能。不同信贷机构可能因市场定位和业务模式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决策基因,但对决策基因的逻辑性表述则因触及小企业经营与成长的本质属性而殊途同归。
小企业信贷风控决策的主要内容
35 43416 35 15287 0 0 2044 0 0:00:21 0:00:07 0:00:14 3454 35 43416 35 15287 0 0 1769 0 0:00:24 0:00:08 0:00:16 3069简单的说,小企业信贷风控决策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如何授信;2.如何收贷(离场)。与大企业信贷的决策不同,小企业信贷决策特别强调收贷,即离场问题。这是由小企业经营失败率高的前提条件决定的。大量的小企业信贷机构实践失败皆因没能有效解决离场机制问题。小企业的经营波动大,抵御外来冲击能力弱,决定了小企业经营能力的易变性,从而降低了经营成果的稳定性。所以,小企业信贷产品天然是短期属性的,信贷离场的及时性与有效性自然就成为了信贷安全的关键所在。
1、如何授信:授信依据与决策逻辑
授信评审过程通常表现为,收集关于企业与实控人的相关信息,经过整理、加工与分析,给出相关的授信结论。评审过程的展开类似于医生经过验血、验尿等全面检验后,给出诊断结论并开处方的过程。貌似程式化的工作过程,现实中遭遇着授信依据模糊、决策逻辑不清晰等诸多尴尬。首因是小企业的财务信息不规范、不健全,需要重构财务报表,方可决策。次因在于如何通过重构的报表推导出授信决策,逻辑线索上并无共识性的认知。授信决策逻辑不能标准化的表述使得风控决策工作颇具老中医色彩。所以,通读许多尽职调查报告,通常会有虎头蛇尾的感觉。尽调人员在描述企业经营如何精彩后,却没有严谨的逻辑推导出对应的授信结论,最后只能通过标准化的抵押物得以释怀。因此,如果能够在利润、资产、现金流等决策依据与额度、期限、利率、担保方式、还款方式等决策结论之间建立严谨的逻辑推导桥梁,将很大程度上改善上述尴尬局面。
2、如何离场:风险监控与离场安排
上述的授信依据模糊与决策逻辑非标,直接将信贷风控问题遗留至贷后管理。动态的、长期的贷后管理更是面临诸多的窘境。理论上讲,贷后监控要监控那些影响信贷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的重要因素。对于有足值抵押物的贷款,企业经营劣化貌似只会影响贷款的流动性,而不会影响其安全性与收益性;对于没有足值抵押物的贷款,经营劣化影响流动性的同时就已经破坏了其收益性乃至安全性。这种由担保方式不同引发的不同监控要求,反映的正是前述授信决策过程的逻辑混乱不清。贷后监控就是要监控那些产生决策的前提与依据,正是因为这些前提依据发生变化,使得原有的授信决策变得不合时宜,进而需要调整乃至离场决策。只有在此过程逻辑严谨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及时的、有效的离场安排。
3、两种极端的授信决策依据与逻辑
考虑两种极端的担保方式:纯信用担保方式与足值抵押担保方式。前者是完全基于企业经营能力展开的授信决策;后者则是完全基于锁定企业资产增加客户的违约成本来夯实客户的还款意愿(资产损失大于不还款的收益,最极端情形下变卖资产偿还贷款)。
理论上,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经营利润在信贷期限内足以消化负债,信用贷款的逻辑成立。企业不会违约是因为得不偿失。因此如果信贷调查能够掌握关于企业经营利润的真实情况,就可以据此产生合理的授信决策。因为现实中偿还负债用的是未来的经营利润,信贷决策逻辑演变成依据历史与当下的经营利润预测未来的经营利润,类似于条件概率问题。从而增加了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另外的情形,企业的资产足够多,通过锁定足值资产,增加客户的违约成本,迫使企业处于不得不还款的被动境遇,否则得不偿失。抵押贷款的逻辑由此成立。逻辑与现实中的差异通常表现为,经营劣化导致的第一还款来源丧失,不得不依赖于处置资产产生第二还款来源来保全本息。所以,现实中通行的作法是以锁定足值资产作为保证,模糊判断经营状况是否劣化突破授信底限,制定授信决策。这是传统银行的小企业信贷的风控逻辑,也是造成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必然逻辑。因为小企业最大的信贷前提就是抵押物不足。
由此,信贷的竞争就逐渐演变成了:弱抵押保证条件下的基于经营能力授信的竞争。照此逻辑很自然解释了源于担保方式创新的信贷创新。例如:动产(机器设备、存货)质押;应收保理;融资租赁;第三方保证、互保、联保等。各类创新,形式不同,逻辑类似。不外乎谋求两类极端授信逻辑的有效组合,从而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4、两种授信决策逻辑的有效组合
基于经营能力的授信决策逻辑,是将风险控制建构在第一还款来源基础上;基于锁定资产的授信决策逻辑,在于通过提高违约成本将风险控制建构在第二还款来源基础上。基于经营能力的授信决策逻辑,是建立在经营信息对称的前提条件上的,假设历史可验证、未来可预测,并可依此而授信;基于锁定资产授信决策逻辑则弱化了上述前提条件的硬性约束,更适合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经营模糊)的授信决策。基于经营能力的授信决策逻辑,更适用于短期的流动性补充贷款;基于锁定资产的授信决策逻辑,更适用较长期限的投资性配给贷款;两者各有独自的敏感有效区域,亦有交叉覆盖区域。
显然,有效的风控方式一定是两种逻辑的有机组合。如果换一种视角认知资产,将资产尤其是净资产(历史经营成果累积)视为历史经营能力的表现。那么,风控担保方式的本质就是历史经营成果累积与未来经营能力的有机组合,由此保证企业的还款能力与意愿。通过构建较高违约成本迫使企业不得不履约还款,通过预测未来的经营成果确保企业有真正的还款能力。
过于强调经营能力的授信逻辑将会陷入理想化、单纯化的、高成本的逻辑验证之中,且不能低成本的抑制企业有钱不还的主观违约;过于强调锁定资产的授信逻辑将会走向抵押物崇拜的传统误区。两者均不是解决小企业信贷难的可取态度。
所以,现实中的风控决策逻辑,既要强化逻辑验证谋求经营信息最大化的对称与解读,又要通过锁定资产或其他增信形式有效的提高客户的违约成本。兼顾两种授信逻辑的特征与替代效应,创新小企业信贷风控模式,拓展信贷服务边界,走出“因风控不严而产生风险和因风控过严而获客困难”的两难困境。
5、贷后风险监控对两种授信逻辑的依赖
如前所述,贷后监控的关键点就是贷前审查的要点。资产一经锁定、保证一经达成,违约成本在相当期限内稳定有效,但资产也有贬值、折旧、灭失等变动状态,保证也因保证方的能力变化而变化,这些都是需要动态监控的。同样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受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变化而影响,都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需要结合贷后风控需要进行及时的监控,进而调整信贷决策或终止信贷合作。
进入贷后管理的决策程序就必须强调对第一还款来源优先监控。因为基于资产锁定的授信逻辑是基于第二还款来源的。对于无敞口业务,首要任务是监控因经营劣化而引致的流动性风险,但流动性弱化并不意味着风险损失;对于敞口业务,保证信贷流动性与安全性是一体性的问题。流动性恶化很大程度上意味着风险损失。无论业务类型,经营劣化导致的流动性恶化总是风险监控的一个重点。更进一步,经营劣化导致利润降低,甚至产生亏损,尤其是形成亏损趋势,成为风险监控的重中之重。因此,这标志着第一还款来源的实质性弱化与灭失。此外,对于导致锁定资产变动致使锁定价值降低或未来处置收益减少的种种变动,均在重点监控之列,风控人员在贷后不可不察。
基于经营能力授信决策的本质逻辑是考察经营利润(通常定义为第一还款来源)对贷款的支撑性。考虑到小企业业务简单性,经营性净现金流接近于按收付实现制记录的经营净利润(经营性净现金流=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因此,小企业信贷决策的主要决策变量就是净利润。确切的讲,净利润及其流动性、趋势性、波动性成为了影响授信决策的最主要变量。
净利润的绝对规模相比总体负债规模的大小,反映了企业总体的负债支撑能力以及消化能力。净利润的流动性反映了经营性净现金流对负债的支撑程度;净利润的趋势性反映了支撑程度变化的趋势;净利润的波动性则反映了支撑程度的稳定性。此外,所有影响企业净利润的经营变量,全部成为了影响授信决策的子级变量。诸如:行业政策、竞争状况、营业收入规模、成本费用结构、营销能力等。具体行业、具体企业,不尽相同。
基于资产锁定授信决策的本质逻辑是考察资产融资或变现可实现的第二还款来源对贷款的支撑性。企业的净资产绝对规模越高越容易得到授信;净资产表现为资产形态后的融资性越强、变现能力越强,越容易得到授信。由此净资产成为了资产锁定逻辑下授信决策最主要的决策变量。至于净利润则成为了授信的参考变量可以模糊处理。 由此,影响净资产对负债保障作用的所有其他变量成为了子级变量。诸如:资产负债情况、资产处置市场状况、资产价格变动趋势、资产再融资、变现的前提条件等。
原则上,只要锁定足够资产,构建较高的违约成本,可以适当淡化对企业经营能力的精确考察。如果涉及第三方保证或互保、联保的形式,则等于锁定他人资产或经营能力进行决策,考察对象转至第三方,但风控的逻辑并未发生变化。
通常授信决策中,要考虑这两个主要的决策变量:净利润、净资产。逻辑上讲,判断净利润是否支撑信贷的收益性与流动性,即净利润是否支撑平时付息以及到期的本金偿付;判断净资产是否支撑信贷的安全性,即净资产是否构成足够的违约成本,或者能够锁定的资产是否提供足够的第二还款来源。
值得说明的是两决策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简单说,在净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净资产条件越好,越容易得到授信;在净资产一定的条件下,净利润条件越好,也越容易得到授信。两者这种替代效应在某一变量劣化至一定水平后逐渐消失。也就说,净利润较差条件下,净资产状况再好,也不能进行授信;净资产较差的条件下,净利润状况再好,也不能进行授信。
理论与逻辑上的概括通常是静态的、简单的,实务中的情况通常是动态的、复杂的。这是因为有诸多的扰动变量参与其中。同时贷后监控涉及的是动态的授信决策问题引入了时间变量,使得决策过程处于动态持续调整过程中,上一时期正确的决策到下一时期却不一定没有问题。
通常必须强调的是三类因素可视为决策的扰动变量。其一是因外部环境变化使得企业的经营发展趋势发生变化,可称之为外因驱动型经营能力增强或劣化,会影响到正常的授信决策;其二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的重大投资行为,因支出大额资本且面临不确定性的投资效果,可称之为内因驱动型经营能力增强或劣化,亦会影响到授信决策。其三是因企业自身能力、资源变化使得企业经营能力发生变化,比如企业的营销能力弱化、技术骨干的流失都可能导致经营劣化,也属于内因驱动型扰动变量。各种扰动变量结合诸多子级变量共同影响了主要决策变量与决策结果。
从贷后决策的角度考虑,就是要根据时间维度按照各类扰动线索展开,监控各类扰动变量对主要变量的影响,进而实施适当的授信决策调整。虽然决策复杂度增加,但是决策的主体逻辑未发生实质性变化。
授信决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申请贷款时的存量负债状况。所以称之为准常量是因为授信决策要考虑到原有存量负债及其变动趋势。通常企业没有完全达到融资边界时,或者尚有较大可融资空间情况下,存量负债可以在决策中视为常量,对新增负债的影响较小。如果新增贷款额度仍在边界以内,则问题不大。如果企业存量负债已经濒临融资边界,甚至存量负债中可能出现抽贷与断贷,则使得存量负债变成一个对授信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主要变量。
小企业经营的竞争激烈属性决定了大多数小企业处于融资边界上。更为详细的考量在于区分存量负债中足值抵押类负债、弱担保类负债以及信用类负债的构成。各类负债的边界在短期内具有相应的独立性,具体需要结合新增负债类型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上述三类负债的利率也会不同,越强保证条件的利息价格越低。越弱保证条件的贷款期限更短、额度更小。
信贷决策主要输出变量包括: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与担保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额度、期限与担保方式,可称为主要输出变量,其余两者可称为辅助输出变量。高质量的信贷决策就是结合前述变量分析,按照两条主要的授信逻辑主线推导出适当的额度、期限与担保方式综合性结论,从而达到在控制风险前提下确保利息收益和本金安全。特别强调一点的是担保方式与额度、期限的风控一致性。
小企业信贷风控决策的总体框架
有效的信贷风控决策取决于精准的变量分析与合理的逻辑推理。任何小企业信贷机构如果希望持续输出高质量的信贷决策,都应建立一个指导信贷风控决策的总体性框架。从而使得动态的、连续的风控过程,能够在一个视角全面、逻辑清晰的总体框架下得以实施。进而能够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风控工作质量。本文尝试性廓清小企业信贷风控决策的一个总体性框架,旨在帮助小企业信贷机构厘清风险控制的整体性脉络,进而形成结构化的风控认知,提升实际风控工作质量。
1
易被忽视的授信假设模块
任何结论的推导都是基于前提假设的,授信决策与贷后管理决策也不例外。对企业的授信决策均是基于一系列关于经营、关于资产的前提假设的,如果信贷的前提假设发生了变化,信贷决策的结论很可能也会发生变化。如果不能及时跟进这种变化,进行纠偏调整,就容易产生信贷风险。大量小企业信贷实践表明,小企业的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其经营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内部资源变化的冲击与影响,从而产生经营劣化,引致经营风险。
所以,授信决策赖以生效的前提假设,是必须要纳入到信贷决策分析框架之内的。因固定资产投资而申请的信贷是否会产生风险,自然依赖于投资计划是否成功。基于行业快速增长而制定的投资计划,自然会因为整体行业危机事件而受到影响。因此每一笔准入的授信都是假设了,大到宏观环境稳定、中到行业趋势明确、小至经营投资行为合理等诸多前提条件。信贷投资是低风险偏好的,即使再谨慎的前提假设,置之于较长的信贷合作期限内,都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信贷风控者完全有必要在授信决策之前理清授信决策赖以生效的前提假设,并在贷后给予动态监控。
通常关于行业的、宏观的、外部的假设稳定周期较长;关于内部经营的、应对竞争的、实控人自身的假设稳定周期较短一些。所以风控人员常常对内部的变化更为敏感,对外部的变化相对麻木,久而久之,甚至因为内部经营的相对稳定而淡化了对外部假设的监控。而恰恰有些外部冲击是剧烈的、急促的,如果企业刚好这时因大额投资而处于经营风险敞口期,则很容易产生经营风险。
2
逻辑严谨的授信决策模块
依据信贷决策子变量、扰动变量与主要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推论,进而得出科学、合理的授信决策。内在的逻辑关系通常表现为业务层面的经营逻辑、财务层面的资本逻辑、企业及企业家动态成长逻辑等等。单条逻辑主线可以序列推演、不同逻辑主线之间可以交叉验证,风控的逻辑就是建构在上述底层逻辑之上的信贷视角的逻辑综述。
依据净利润及其趋势对未来的经营能力及经营成果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依据净资产及其变动趋势对历史的经营能力与经营成果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从直接风控的角度,结合未来的经营成果决策;从间接风控的角度,锁定资产与外源保证,增加违约成本。从而给出授信额度、期限与担保方式的有机组合,即科学合理的授信决策。
上述论述基于小企业经营可验证,但又不可完全验证。因此,既强调直接的经营判断,又强调间接的资产锁定。从而使得授信决策更贴近小企业信贷实务。不能因小企业经营信息不规范、不健全,而淡化尽职调查中的业务信息验证与财务报表重构。更不能因深入经营分析而忽视提升违约成本形成刚性约束机制。要充分利用两种授信逻辑,构建严密的风控措施组合。一方面,将贷款企业导入良性合作轨道。企业会逐渐增加经营信息透明度谋求获得更大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在风控上堵住贷款企业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路径,使其想逃逃不掉、想赖赖不了。
更详细的逻辑验证与推理,体现在由子变量导出主变量的过程,即所谓的尽职调查技术。主要表现为:如何进行营业规模验证、成本费用核定以及净利润估测;如何进行权益检验、隐性负债排查以及净资产的确定等。小企业的尽职调查天然性的依赖于逻辑检验与交叉验证。这里不做过多展开,另成文《小企业信贷风控过程中的逻辑要点》加以讨论。
3
全面动态的风险监控模块
小企业信贷风控决策中最关键的环节在于全面的、动态的贷后风险监控。监控的内容既要包括授信的前提条件,又包括影响决策结论的主要变量、扰动标量和准常量。监控的依据则是前述的经营逻辑、资本逻辑以及成长逻辑等。监控的尺度就是:外部环境稳定条件下,企业的动态发展合乎各条逻辑要求;外部环境剧烈变化条件下,企业的应对调整也合乎各种逻辑要求。底线就一条,企业的经营状况不能突破信贷安全与流动的底限。
信贷实践表明,债权人的风险偏好是明显低于企业家的,表现在小企业经营领域尤其如此。小企业所处成长阶段使得其不得不面临快速成长期的投资危机,无论是基于成长驱动还是竞争迫使,小企业的集聚性投资成为必然,企业家不得不赌。这是小企业信贷风险较高的先天特征。因此,风控角度必须将其纳入到贷后管理范围中来。信贷决策必须在企业打开风险敞口是给予及时调整,以此回避债权人承担投资者性质的经营风险。
基于经营能力的授信决策依赖于持续、深入企业经营分析。这一过程是在良性互动的贷后管理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基于长期的良性互动,形成良性的产融合作局面。企业清楚信贷者的风险底限,进而也会将经营逐渐纳入到稳健的轨道上来。企业清楚信贷者的风控原则,进而承担投资失败的责任,认赌服输,公平合理。
4
及时精准的贷后纠偏模块
信贷机构必须依据动态全面的贷后风险监控,才能实施及时精准的贷后纠偏控制。以此形成风险控制系统的闭环控制。授信准入与信贷离场、授信量增加与压缩、利率与还款方式的调整、担保方式的增加与调整,统统属于贷后纠偏的范畴。原则上可概括为:精准纠偏、收放合理。实务中决策的制定与执行常常因种种原因而脱节,使得风控措施失效。其中既有客户配合度问题,也有自身执行力问题。信贷机构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纠偏措施,确保贷后纠偏的有效性。具体内容既包括善意的客户提醒与教育机制、良性互动化解风险机制,也涵盖严厉的违约惩罚机制、快速起诉保全机制。要强调纠偏工作的组织化分工、流程化作业、制度化约束,从而形成系统性的制度安排。
5
信贷欺诈与隐性负债的系统性排查
小企业信贷中最恶劣的信贷风险是信贷欺诈,最常见的信贷风险是隐性负债。尽管在风控决策的总体性框架中,上述假设、决策、监控与纠偏四步风控闭环控制已经包括对信贷欺诈与隐性负债的排查。为强调对信贷欺诈和隐性负债两类风险的控制,建议信贷机构单独针对信贷欺诈与隐性负债排查设计系统性安排。考虑到两类风险在小企业领域的高发性与严重性,这里给予概括式阐述。
小企业信贷领域中的信贷欺诈,通常发生在经营失败或大额投资失败之后,采取欺诈性手段骗取贷款,无论跑路与否,贷款是有去无回的。由于有企业经营作幌子,小企业信贷欺诈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与伪装性。信贷机构必须对对各类欺诈的动机予以充分的认知,对各种欺诈手段与行为予以充分的识别。风控体系价值的首要表现就是对信贷欺诈的防范。具体措施既包括识别验证资料、借款理由与经营信息的真伪,又包括深度的经营状况分析、大额资金流向追踪、银行流水深度核查等。笔者建议小企业信贷机构将信贷欺诈单列专题,形成针对性的系统性防范方案加以落实。将信贷欺诈防范摆在风控首要地位正是风控体系设计的题中之意。
隐性负债既是信贷欺诈的一种,也是小企业信贷中最常见的一种信贷风险。超过经营能力支撑的隐性负债本质上就是信贷风险。风控流程中应单列隐性负债排查流程,使隐债排查成为贷后管理的常规性、持续性工作任务。严格讲,小企业信贷不完成隐性负债排查,不应进行较大额度的授信合作。具体的内容包括:对隐债各种表现的识别、分析与判断;对隐债的容忍底限与化解机制;对隐债风险爆发的预估、预警与预案。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信贷机构依据“两排查、四模块”的信贷决策总体性框架,梳理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战略上确保风控总体框架得以建立和运转;战术上谋求风控决策总体框架的组织化、制度化;技术上实现风控动作的标准化作业、持续性优化。只有如此,风控体系才能为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结束语
小企业信贷业务模式可以有很多种,市场定位也不尽相同,但风控决策的底层逻辑确并无二致。笔者建立的小企业风控决策总体性框架,强调了欺诈与隐债两专项风险排查,构建了基于假设、决策、监控和纠偏的四模块闭环风控决策框架。期望在小企业信贷风控决策的底层认知上建立大同,进而为信贷机构的风控决策基因选择上提供公共代码。进而为风控体系系统性解决信贷准入与离场问题奠定坚实的常识性逻辑基础。
后语:大量用户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帮助和启发,请顺手点赞,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点击本平台最左侧菜单“文章精选”或“回复数字“m"查看本平台精华文章目录,点击下面链接直接查看相应文章,欢迎您在文章后面留言和我们交流讨论。
3、不是客户不好,是你的风控不好——小微客户风险征兆及风险演变路径!
10、本平台继续有奖征稿啦!
学习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今天你学习了吗?我们专注信贷领域,24万用户关注,创办宗旨是为了满足信贷人学习知识、提升技能、完善自我的需求。每天20:20更新,与您分享最新资讯、业务知识、实务技巧。关注我们,每天临睡前拿出10分钟,做更好的自己!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平台历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