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唉,黄渤怎么也陷入4分烂剧了

青年文摘 2023-02-1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Vista看天下 Author 林麻酱

作者:林麻酱

来源:Vista看天下(ID:vistaweek)


是什么让黄渤的粉丝齐刷刷冲他发出怒吼——


“berger,你是不是缺钱?!”



哦,是黄渤的新剧——


《打开黄渤错误的方式》。


不对,是《打开生活正确的方式》。



谁也没想到,在这个“叔系”崛起之年,别的中年影帝个个混得风生水起,春节档由他们屠屏——


吴京因为追妻实录又圈一波新粉,沈腾一路飘红,连张译都因为小细腰摇身一变成了颜值男。


只有黄渤,前后共出现了两次:


一次在春晚,一次,就是这部豆瓣4.5分的剧。


评论区画风:“中年男人大型YY现场”


就像今年他在春晚里踏上的跑步机,这位内娱第一个百亿影帝,事业仿佛也踏上了跑步机——


以原地踏步之势,一跑就是数年,成就了娱乐圈最大未解之谜:“黄渤咋就突然没爆款了?”



黄渤,神坛跌落?


把时间往回拨你会发现,黄渤的最后一部爆款,还是四年前。


2019年春节档,他和沈腾一起出演了宁浩的喜剧科幻片《疯狂的外星人》。


上映后,票房一路遥遥领先,最后突破22亿。



打这以后,他和沈腾出现了分水岭。


这边厢,沈腾都化身计量单位了,“含腾量”成为上座率的保障。


那边厢,外星人一放完,黄渤就没了声响儿——


偶尔几次在大银幕上亮相,也是一些群像戏或拼盘电影。


《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夺冠》,还有抗疫题材的温情片《穿过寒冬拥抱你》。


大腕儿很多,黄渤夹在众多角色中也变得不起眼。



更大的票房差距,发生在2022年。


黄渤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和沈腾的《独行月球》在暑期档狭路相逢。


同样是科幻喜剧,同样是传说中的“票房担当”。


然而,这一役黄渤战绩惨烈,只拿下不到4亿票房。反观《独行月球》,31亿的票房,超了有近十倍,成了业内眼中的“救市之作”。



比票房坍塌更惨的,是观众跳水般的失望情绪。


总结下,当时一位黄渤粉的典型心路历程是这样的:


看之前:有黄渤必看!


看之后:求求了berger,远离有些人…



“尬”“如鲠在喉,如芒刺背”“自我感动”等声音,在评论区多次提到。


很多人言语间充满了困惑:明明黄渤的这些片子,制作都很下血本,怎么偏偏就不灵。


反倒是他早些年演的草根电影,虽说都是小成本,但几乎每部都是叫好又叫座。



从《上车,走吧》《生存之民工》《杀生》《斗牛》,到《疯狂的石头》。


尤其是《疯狂的石头》,投资300万,票房3000万——在当年的市场,妥妥票房奇迹。


更别说2012年的《泰囧》,投资不到3000万,却硬生生在一众大片里杀出一条血路,晋升为首部破十亿的国产电影。



最高光的还是2013年,他出演的电影上映了四部:


《西游·降魔篇》《无人区》《厨子戏子痞子》《101次求婚》……真·高产。


不算冷知识,那一年,也被媒体称为“黄渤年”



这之后,黄渤的片约大爆发——


《亲爱的》《心花路放》,一次次刷新华语国庆档票房天花板,他和陈坤合作的《寻龙诀》也突破了10亿票房。


口碑和票房双开门,当时甚至有知名影评人把他列为唯一可以和葛优、傅彪、范伟齐名的“国民演员”。



为此,有好事者还当面采访,问黄渤“觉得自己会不会超越葛优”,黄渤回答得滴水不漏——这也是后来他被扒出来的诸多“情商名场面”之一: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闪耀,你也不会掩盖任何人的光芒。”



然而,时代对个人的影响力,可能还是远超黄渤的想象。



黄渤向左,沈腾向右


黄渤的吸金力和票房号召力,都毋庸置疑。


可如果把他放到整个国产电影的坐标系上看,会发现他当时的成功,也是赶上了市场发展的电梯。


2012年,我国影院建设迅速,一年间银幕数量就从2011年的9200块增长到了13000块,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进入“万块”银幕时代电影的市场。


因为市场的扩充,看电影也从原本的大城市专利,下沉到了三四线城市。



观影人群的扩大,注定了黄渤这样的“草根”是第一批百亿影帝。


在大银幕上,很多人看到了跟自己一样是小人物的黄渤。


用编剧史航的话形容就是:他能悲能喜,他有一副“大多数草根中国人最容易出现的表情”。



加上黄渤个人逆袭故事、高情商的金句流传——真的,没有人会不喜欢他,包括我。


但,那也是一个“草根文化”全面胜利的时代。


回头看,当时被观众捧红的又岂止黄渤,《老男孩》里的肖央(当时还是筷子兄弟组合)、《屌丝男士》的大鹏……这些看似形象不佳的草根男演员,几乎都是同一批火的。



时间快进到这几年,国产影视市场上票房最好的电影又是什么呢?


第一,是主旋律大片。


以吴京和张译为代表,《战狼》系列,以及《红海行动》《金刚川》《悬崖之上》《狙击手》《万里归途》等叙事宏大的题材。



第二,是喜剧片。


它当然在黄渤的“扫射范围”之内,但当时,黄渤却选择了急流勇退。


2015年《寻龙诀》上映后,黄渤的拍片量就直线下降——后来在采访中,他回应是因为约爆发,想要休息。


在黄渤前脚淡出大众视野的同一年,沈腾后脚因为参加《欢乐喜剧人》夺冠,受到业内关注。


第二年,他和马丽合作的《夏洛特烦恼》上映,火遍全国,开启了开心麻花时代。


2017年《羞羞的铁拳》、2018年《西虹市首富》等电影占据了票房主力。


沈腾和贾玲参加的综艺《王牌对王牌》在浙江卫视播出,抢占各大家庭电视屏幕。


和黄渤式底色悲凉的小人物不同,开心麻花更加没有攻击性,它不会让你联想到自身的痛点,更多的是一种松弛。


加上受疫情影响的几年中,电影市场备受打击,观众的心态也悄然改变。



比起黄渤、宁浩式的总还想上点价值观的喜剧——


观众更热衷于纯搞笑、没那么多私货,也不会戳到痛点的开心麻花模式喜剧。



不够商人的黄渤


就像在某个时空点发生了交错,黄渤和市场需求产生了错位。


这不仅源于客观条件,也有黄渤自身的选择。


就如前文提到的,在经历了工作狂的“黄渤年”后,他觉得自己成了一个“糠心萝卜”——


“一天能接11个通告,每晚只能睡很少时间,面子又薄,经常喝个酒一拍大腿就答应了。”


在采访里黄渤提到,他觉得自己当时在被透支,也透支着观众信任。


重复的市场向喜剧片,已经让他提不起劲,他想自己导片子,也就是后来的《一出好戏》。


这部他亲自指导并主演的喜剧类型片,2018年上映,拿下了13.55亿票房,比《寻龙诀》还高,目前在豆瓣依然保持着7.1分,看起来似乎算成功。


然而,这背后黄渤付诸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据报道,“这部戏筹备期长达8年,后期花了1年,2015年后,为了它黄渤更是把除《极限挑战》外其他的戏约、邀约全都摆在了一边。”


在现场,他也表现出了和他“处女座人格”极其符合的特质,完美主义。


“那时候演员各种嘲讽,说哎呀,导演控制得真好”,因为一句就能过词,黄渤能让人来20句,“这可都是于和伟这种,平时都演主角的”。


这个故事被一些报道叙述为黄渤精益求精的作品精神,然而在商业评价体系里,它的另一面是——


黄渤在幕后导演这块,还表现得不够老辣。


生意人都知道,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如果算上时间等隐形成本,《一出好戏》的商业价值并不如表面看来那般成功。


但黄渤一心要尝试幕后,除了导演外,他还跑去做监制。


2016年,黄渤做了一个HB+U新导演助力计划,章宇和宋佳那部《风平浪静》,他就是监制人,从编剧本、拉投资,到确定演员、拍摄和后期剪辑,统统参与了个遍。



他还多次为之站台,在路演里打出了“两代黄毛”的标签。



同一计划里孵化的项目,还有《被光抓走的人》,一部科幻文艺向的爱情片。


在商业和他的个人审美之间,黄渤的选择似乎总是站在商业的另一边。


包括他参演的节目《忘不了餐厅》,它关注的是认知障碍,也就是阿尔兹海默症群体。


这部综艺更倾向社会公益性质和人文色彩,但和商业市场没有太大交集。



一个萝卜一个坑,回过头看,在黄渤远离主流视野里的日子里,电影商业市场和他如今的选择也渐行渐远。


就像《疯狂的外星人》中,逃出大使馆后的黄渤和沈腾,一个选择了开音响,一个选择了闭麦。


有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让场子更热,有人希望沉寂一段时间。


但,市场依旧需要黄渤。


他这两年拍完了,却因为种种原因还未上映的作品——


无论是乌尔善战争神魔题材的《封神三部曲》,还是曹保平现实题材的《涉过愤怒的海》,依然有很多人在期待着。


即便,大家都知道,它们不一定还能创下几十亿的票房。


即便,大家都知道,那已经是一个剥离了喜剧色彩的黄渤。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Vista看天下,点击下方按钮立刻关注。不苛求正确,只好好说话。

▽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联合青年文摘,邀请您填写《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用户现状调研》问卷,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您的参与对于反映我国全民阅读现状十分重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