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幸,她终于正常了一回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谈心社 Author 谈心社社长
点击上方蓝字“青年文摘”
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添加★标 不再错过推送
每天 8点 12点 20点 不见不散~
作者:谈心社社长
来源:谈心社(ID:txs163)
前段时间,《问心》大结局了。
在同期的一众国产剧里,这部讲医疗的剧实在是不起眼。
默默开播,默默完结,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度几乎全靠“自来水”。
低调的《问心》,却收获了豆瓣8.3分的肯定。
在评分的5万多人中,高达82.6%的观众打出四星以上的高分,评论区里提到最多的,就是“真实”。
真实到陶勇医生都产生共鸣,发长文聊起了自己的行医经历,分享自己和患者间互相鼓励的故事。
“人的一生,你真心勇敢对别人,就将收获丰盛的回报。”
作为一部医疗职业剧,《问心》真实、有温度。
在另一个切面中,剧里女性角色的刻画也可圈可点。
在“婆婆妈妈”的刻板形象和金手指爽文大女主几乎平分天下的今天,《问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国产剧里“正常”女性角色的可能。
它提醒着我们,原来女性角色还可以这么写。
中年演妈,也可以不窒息
《问心》里最出彩的女性角色,非陈冲扮演的方竹清莫属。
方竹清是个非典型的“出走”女性。
她是心内科主任医师,是大神级别的名医,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大拿,已经退休,但仍然关注着业内动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作为妈妈,她还能指点女儿方筱然的工作。
不过,在儿子周筱风看来,她却并不是个称职的母亲。
毛晓彤与赵又廷饰演一对兄妹
方竹清在周筱风五岁时就“抛弃”了他,离开婚姻和家庭,独自奔向自己的事业。
许多年后,方竹清回忆起那时的选择,向儿子坦言自己只有两条路。
“要不就离开你独自走,要么陪在你的身边,一辈子陷在泥潭里。”
方竹清做出了她的选择。
多年后,她已经在别的城市再婚,还生下了女儿方筱然。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她也没有停下向前的脚步,独自一人争取出国深造的机会。
在最后,她成为了方主任、方教授。
和儿子重逢时,儿子一开口就是冷漠疏离:“以前我是您奔向梦想的绊脚石。”
按照套路,“抛弃”儿子的母亲通常会声泪俱下解释缘由,请求谅解。
但方竹清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后悔的样子,而是坦诚对他说:
“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那个家庭对我就是折磨。”
她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什么。
在她看来,她辛辛苦苦读到博士,成为医生,绝不是为了被困在一个不合适的家里当贤妻良母的。
她对女儿的态度也一样。
女儿还小的时候,丈夫去世,她就带着女儿去上夜班。
后来女儿长大,和她一样成为了医生,方竹清依然自己飞向全国各地参加高端论坛,为疑难杂症开刀。
她不在乎自己“像不像”个妈妈,也不逼迫儿女长成她期盼的样子,她最重要的课题,是能否成就自己。
在剧中,她与儿子的最终和解,也没有落入俗套。
方竹清始终坚持着自己,儿子对她心怀怨怼也好,阴阳怪气也罢,都没有阻止她奔向自己的生活。
而儿子真正打开心扉,也是因为被母亲的专业能力折服。
那一次,周筱风近距离地观看了母亲为还在子宫内的、心脏只有三毫米大小的婴儿进行手术,身边人都拜服于方竹清的专业。
站在门外的周筱风,也意识到母亲当年的出走是多么正确的决定。
如果母亲没有离开,那么今天的医学界,便会少一位天才专家。
剧集里有一段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周筱风指责母亲是自我感动,赌气地戳她伤口:“您拼命工作,是为了成为方主任、方教授,不是为了我。”
可是,想成为方主任、方教授,并没有什么不可以。
在成为母亲之前,她可以有野心有抱负,有自己的一番事业。
母亲的身份没有使她让位,她依然像灯塔一般,遥遥矗立,光芒四射。
女性角色的多面体
作为一部医疗单元剧,《问心》通过一场接一场的医疗事件,刻画出了不少性格鲜明的平凡女性角色。
在医院的背景之下,容纳着女性医护、女性患者、照顾病人的女性家属等,给故事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她们之中,有为家人大闹医院的,有冷静理智主动求解的,也有善良却各有创伤的……
剧集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底层家庭的故事。
病人庄家顺,一个靠开窗帘店养活一大家子的中年男人,为了省下几百块检查费,且不信任医院,他术前没有告知医生自己患有先天性脑部血管瘤。
妻子蒋玉为他的病跑前跑后,也因为担忧,劝过他做检查,却还是拗不过强势的丈夫,帮着隐瞒了病情。
结果在术后,庄家顺因为脑部并发症大出血死亡,蒋玉转身变脸揪住医院不放。由于证据难以考证,医生只能认栽。
医院赔偿了一笔钱,蒋玉如愿拿到抚恤金,女儿却因此学会撒谎逃学,跑去打工。
一个深谙市井生活准则的女人是什么样的?她或许能给出答案。
看病时处处求人、给医生塞红包的姿态,得知手术成功后欣喜的眼泪,丈夫去世后理直气壮闹事的癫狂,以及女儿学坏之后的懊悔。
不同阶段的缩影,蒋玉生动地展示出了女性的一种生存状态。
另一边,赚足了不少观众眼泪的宋星岩妈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冷静母亲的形象范本。
儿子宋星岩因为心脏病入院,妈妈反复向医生们强调儿子甲硝唑过敏,谨慎到医生们都费解。
原来多年前,宋星岩的双胞胎弟弟曾经因为医院处理不当而去世,她在那之后就自学医疗知识。
现在唯一的儿子需要手术,她没有因为往事对医院怀恨在心,仍然将他送进了这里,选择相信医生。
人性有阴暗,有光辉,也会面临困境。
医学生姜一宁,不顾一切救下了跳桥自杀男子。
她不仅自己身受重伤,多处骨折肺栓塞,被救男子的家属还隐瞒了他的艾滋病史,让两位手术医生陷入了暴露风险中。
姜一宁压力大到反复失眠,又在复健过程中无尽痛苦,可当被问到是否后悔时,她仍然哽咽着说:
“我老师跟我说过,德不近佛者不为医,我没有办法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人在我面前快死了我不救他。”
故事并未停在这里,夸奖、慰问、关心,每一个都加重了她的道德负担,让她无法释放心中的不安和愧疚。
心理重压导致胸闷心悸,主治医师对她说:“你不是佛,你是人,你只是个会怕疼的普通人。”
在刺激之下,她终于释放内心情绪,哭着叫出“我疼”。
她是人,会怕疼怕受伤,但她作为预备医生,依然想要给病人最好的结局。
诚然,《问心》也有设置不合理之处,事情的最终走向几乎都是真善美。
但它不将女性身份作为噱头,在婚姻困境和职业困境之外,她们的社会生活还有许许多多个切面。
如实地展现出她们的多样形态,同样具有意义。
比起女性,先是人性
纵观内娱,现在女人戏已经渐渐多了起来。
或者说比起曾经,现在的女性角色确实更加丰富了。
讲都市女性群像的《我在他乡挺好的》和《爱很美味》,分别聚焦于北京上海的打工人,让无数漂泊在外的社畜集体破防。
《我在他乡挺好的》主要讲北漂打工人的生活:
早高峰挤地铁上班,大龄单身被父母天天催婚,压力大到崩溃痛哭但还得抹把眼泪继续工作,被中介骗了之后又被房东赶出家门......
几乎每个北漂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看不到头的工作和项目压迫着每一根神经。
女主角乔夕辰的那句名言,被不少人截下来作为内心真实写照:
“北京太大了,显得我们都微不足道的。”
《爱很美味》则更轻盈一些,像是坐标上海的小妞电影,用多巴胺和荷尔蒙堆砌起一个女性成长故事。
更早的《欢乐颂》《三十而已》,则是把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女性捆绑到一起,强行来一套爽文剧本。
在这些主打“30+”“熟龄爱情”“独立女性”标签的电视剧里,女性角色走向了另一种扁平和脸谱化。
要么贤妻良母如《三十而已》中的顾佳,文能带孩子武能打小三,用不动如山的冷静成为全职太太的模板;
要么独立自主如《他乡》中的乔夕辰,自己拼了老命在北京工作定居,但出走半生归来仍要被催婚;
要么是三十多岁出走婚姻之后,依然能够靠着写小说养活自己的钟晓芹,标准演绎出走的娜拉是如何幸运。
在金句满天飞、越怼越女王的表述中,围绕一个“人”本身的故事,却被消弭了。
无论哪一种表述,显然都不是全部的真相。
如今的国产剧,总爱把女性描摹成大女主,把女性友谊描绘成温暖阳光互相扶持的girls help girls,把两性关系写成你死我活的闹剧。
但我们都明白,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在多面的表述,都拥有人性的阴暗面和阳光面,都是在克服了人性弱点之后才一点点靠近变好。
在成为一个女人之前,她们首先是人。在讲述女性之前,我们首先要讲述人性。
她们同样有爱恨,有或高尚或低下的品质,不应该因为女性身份被歧视或受到所谓的特别照顾。
影评人毛尖曾经在访谈节目中说:
“我们的电视剧、文艺作品,略有点过于鼓励女生去想诗和远方,反抗和逃离当下的生活,但其实我觉得在生活中沉浸下来也是一种能力。”
是的,比起精英化的阐述,或许在影视作品中,应该多一些以平视的视角刻画的女人。
不至于割开理想与现实,让人产生过多的落差。
她们也有一地鸡毛,也有自私自利,也有迷惘阴暗。
但她们无比鲜活。
本文转自公众号谈心社(txs163),这是年轻人谈心的地方,我们为你提供一个聚集地,为你呈现年轻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们倡导年轻人应该在追求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生活。
▽点击阅读热门文章 ▽
青年文摘视频号,给你的生活添点料
聊热点 听故事 涨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