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汇聚创新智慧 引领冶金前沿科技方向——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在重庆隆重召开

路俊萍 世界金属导报 2024-01-19

10月25-26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金属学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在重庆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要围绕钢铁生产全流程的基础理论、工艺技术、先进钢铁及金属材料研发制造、智能与环保等方面,研讨钢铁领域关键问题以及科技创新的方向和路径,推动钢铁绿色智能科技创新,促进钢铁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来自全国钢铁、金属材料及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技工作者190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同时年会大会直播吸引3.5万余人次关注。

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张晓刚,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中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总经理侯安贵,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赵刚,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张志祥,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军,中冶集团暨中国中冶党委常委、中国中冶副总裁曲阳,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副社长福田和久,浦项钢铁公司副社长金基洙,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学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本次年会。年会设立大会场、分会场,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田志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共同主持了25日上午的大会。

张晓刚理事长在致辞中提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实,但同时也要看到,需求不振、产能过剩压力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产业集中度偏低等问题。站上新的历史方位,中国钢铁工业要以科技创新为战略基点,持续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一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持续增强铁素资保障能力;三是持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四是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五是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六是持续推进国内国际科技交流,努力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

姜维副书记在讲话中介绍了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总体情况,指出当前钢铁行业平稳运行的关键是加强行业自律,保持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并倡导企业力提升钢材供给质量和保障能力;呼吁企业追求有质量的经营、有效益的发展。他表示,中国钢铁已经历引进、消化、整合再到自主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关键一招就是坚持不懈的科技创新。但客观讲,目前我们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极致能效降耗、工业互联网、装备升级、流程优化等多方面还处在跟跑向并跑奋斗的阶段:应用研究存在资源分散、彼此脱离,而基础理论研究投入严重不足;钢铁材料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没有建立反馈—改进机制,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尚未建立。他指出,要系统全面地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大合力;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倡导全行业协同、”产学研用”生态圈合作;建立健全关键领域钢铁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材料开发和市场应用的有机衔接。

肖学文董事长在欢迎辞中向莅临大会现场的领导、专家和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对协会、学会、高校和科研院所、钢铁企业以及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给与中冶赛迪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中冶赛迪作为扎根钢铁工业65年的工程技术“老兵”,始终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坚持发挥好工程技术公司连接应用科学和产业实践的纽带作用,努力为行业作贡献、为客户创造价值。他结合近年来中冶赛迪与行业合作打造的多项业绩,分享了“设计是为钢铁工业竞争力服务的”“钢铁是以装备为支撑的,必须要以自主可控的核心装备支撑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钢铁工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由之路” “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等体会和认识,并表示中冶赛迪愿与行业合作创新,为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在大会报告环节,干勇院士作了题为《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解读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在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减量化、节能降碳、科学合理发展短流程、固废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非高炉炼铁、氢冶金、数字化智能化、质量品牌问题。他还介绍了8条低碳冶金技术路线:政策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加强信息化建设,运用数字化转型赋能;优化钢铁布局,鼓励短流程工艺;节能与降碳同步,用全生命周期理论研发产品;开发利用CCUS技术;钢铁行业能源、资源供应链安全;进行技术创新体系变革。干院士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冶金生产中心和消费中心,中国应该进一步成为全球的冶金教育中心和研发中心,中国将引领全球冶金技术的发展。时代呼唤着新冶金学,即面向绿色化、智能化的冶金学;信息自组织与他组织融合的冶金学;开放-动态、集成一体化的冶金学;多因子-多层次嵌套、集成、协同的冶金学。

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文·巴松通过视频向大会代表分享了《全球钢铁工业的低碳之路》。他表示,全球钢铁行业已启动脱碳进程,这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在未来几年对设备、人力和研发进行大量投资。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全球性的解决方案,但世界各地的证据表明,钢铁行业已经接受了这一挑战,并正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将因地区而异,取决于各地能源系统和投入材料的可用性。能源和金融行业的支持对于钢铁行业脱碳的长期成功至关重要。他指出,未来钢铁产业的构成将与现在大不相同,生产技术路线不同,能源和投入要求也不同。幸运的是,钢铁行业已经很好地了解了可以用于脱碳挑战的不同技术路线。相信,钢铁行业将在未来几年成功应对这一挑战。

侯安贵总经理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  加快钢铁绿色革命》的报告中,重点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宝武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的具体举措。为了促进行业做好绿色低碳发展,他建议,一是加强全行业在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创新上的开放协同。倡导全行业协同“产学研用”生态圈合作,共同开展重大工艺技术创新。建设开放的技术研发和资源化体系。二是做大做强废旧再生金属产业链。中国宝武正在研究建设废钢铁专业化平台,并在这个模式上建设一项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创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提升再生资源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三是财税政策对当前钢铁行业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完善基础研究体系,加大开源合作生态及体制机制建设。

福田和久副社长以《日本制铁的碳中和行动》为题,报告了日本制铁的碳中和目标愿景、二氧化碳减排构想及相关举措。他着重阐述了日本制铁在钢铁工艺脱碳方面所作的努力,特别是在高炉氢还原、用氢制造直接还原铁、利用大型电炉生产高级钢等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他指出,钢铁工业要实现碳中和必须进行CCUS,日本制铁正在开发生产化学品和燃料等二氧化碳增值技术,并介绍了参与的先进CCS项目等。最后他表示,巨额的研发费用、商业化投资、基建投资等将促使实现碳中和炼铁的成本增加,因此需要社会协助。

毛新平院士在《钢铁工业碳中和的思考与探索》报告中指出,碳达峰、碳中和将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系统、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这是一次深刻的产业革命、更是一次极具挑战的科技革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面临巨大挑战,同时市场对生态化钢铁材料提出迫切需求,因此我国钢铁工业提出碳中和愿景和六大技术路径。毛院士表示,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需要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和系列的重大技术创新。当前,氢冶金技术、电炉炼钢、再生钢铁原料高质化利用等关键科学问题的相关基础理论亟待进一步突破,行业在低碳炼铁技术、转炉低碳冶炼技术、电炉炼钢技术、近终形制造高性能钢铁材料等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强调,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需要海量的科技资源和资金投入,全行业、全社会的支持势在必行,全新的创新机制和模式是重要前提。

金基洙副社长分享了《浦项钢铁公司实现碳中和的绿色化和数字化挑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浦项钢铁2050年碳中和目标,随后重点阐述了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战略,包括HyREX开发、数字化转型、绿色产品等。HyREX工艺是在FINEX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的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氢还原铁生产的核心技术;2019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全球灯塔工厂”;提出2050年碳中和总品牌“Greenate”。最后他表示,浦项钢铁将为实现2050年碳中和目标,加强东北亚三国钢铁企业之间的合作。

田志凌常务副理事长主持年会大会

王新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主持年会大会

在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金属学会会士证书颁发仪式”,这是学会授予在冶金材料领域做出卓越成就,或关心学会并为学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学会会员的最高学术荣誉。中国金属学会第十一届第二次理事会表决通过,决定授予22名两院院士为首批会士,他们是干勇、王运敏、毛新平、卢柯、冯夏庭、刘正东、刘玠、刘炯天、孙传尧、李卫、邱冠周、汪卫华、张跃、邵安林、岳清瑞、姜涛、宫声凯、徐惠彬、唐立新、黄庆学、谢建新、蔡美峰。大会为到会的4位会士颁发了证书。此外,大会揭幕发布了《钢铁工业降本增效关键共性技术推荐目录》及其技术报告;进行了第十三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表彰20位优秀青年在冶金科技创新工作中所做的突出贡献。

25日下午及26日进行了分会场报告。本次年会设有26个专题分会场,包括采矿、选矿、炼焦化学、炼铁、炼钢、连铸、电冶金与废钢铁、轧制与热处理、表面与涂镀、金属材料深加工、粉末冶金、钢铁材料数字化、汽车用钢、特殊钢、高温合金、低合金钢、电工钢、非晶合金、冶金能源、冶金环保与资源利用、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冶金设备与工程技术、冶金自动化与智能化、冶金物流、冶金流程工程学、冶金信息化等,共58个单元,发布570余篇精彩报告,另有70篇论文以墙报形式展示。本届年会紧扣当前形势,汇聚创新智慧,引领冶金前沿科技发展方向,对推动中国钢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阅读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绿色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2023绿安论坛专家智库研讨会在武汉成功举办!

【专题报道】“一带一路”上的中国钢铁故事|十年蝶变,永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布局

【今日关注】钢铁企业节能标准化行动方案发布


精彩视频推荐



内容来源:http://www.worldmetals.com.cn/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和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内容如有偏颇,敬请各位指正;如标错来源,请跟我们联系。


欢迎与世界金属导报合作,电话 18127167276  18911030405(微信同号)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sjjsdb

视频号|世界金属导报

010-65221976

微信品牌推广电话

《世界金属导报》

邮发代号:1-241

国内统一刊号:CN11-4676/F

全年定价:288元/年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

订阅电话:010-65221976

投稿信箱:

daobao@worldmetals.cn


发现“分享”“赞”了吗,戳我看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汇聚创新智慧 引领冶金前沿科技方向——第十四届中国钢铁年会在重庆隆重召开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