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大平台“法总”,你究竟差几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法律职场霁语 Author 李霁
律师与法总,是许多法律人职场的AB面。
好法总,不一定能成为好律师;
好律师,也不一定能成为好法总。
李霁女士,清华法学院本科,Columbia法学院硕士,中国/美国纽约州律师,先后在君合与Linklaters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并在一家世界500强公司中担任该事业部在亚太区的法务负责人。在从事了10年法律服务后,于2014年转型为法律猎头,现任职于Unipro(众律咨询),协助公司和律师事务所招聘律师。 今天,我们请李霁女士与大家聊一聊如何成为大平台的法总,或许对您的职业规划有所启示。
5月在上海,继续闭关中,因为不能出门,有更多时间认识新的律师朋友,讨论各自在律师职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
有位律师工作了15年,四年前成为一家外资企业亚太区的法务总监。最近半年也陆陆续续看过一些机会,不想只为了一些合理涨幅跳槽,而是希望职业有实质性的所突破,但过程并不顺利,便来咨询我,应该如何规划下一个15年的职业路径?
这位法总对自己的评价是:这15年一直在升级打怪,从来没有松懈。从一家中小型律所起步,通过几年积累换到一流大所,而立之年转型到一家外资咨询公司做法务,内部升职到中国区法务总监,最后跳槽到这家外资公司,虽然平台不大,但可以负责整个亚太。
这位律师困惑的是,如何再向上找到职业突破口?
首先在中小平台,已经碰到了职业天花板。
这位法务总监认为,自己已经是亚太区的负责人,再往上走就是全球法务总监了。虽然这位法总是纽约州注册律师,但作为中国成长起来的律师,在跨国公司做全球法务总监的可能性很小,即便真有这样的机会,自己也不会因此放弃中国的一切,搬到欧美公司的总部工作和生活。
此外,她发现,亚太级别的法务职位多数在新加坡,在中国的并不多。而对于中国区的职位,她又觉得没有挑战,看机会时难免意兴阑珊。
其次,大平台法务总监的职位,这位法总也有尝试,但申请几次无果。
和一些猎头沟通后,她发现这类公司动辄要求20年+的资历,大平台HR也觉得她并没有达到这个段位。有意思的是,在申请一个大平台的法务负责人、副总裁(VP)的岗位时,公司的HR表示,公司还在招聘VP-1的Director岗位,也是带团队的,问她有没有兴趣,显然觉得她更适合团队二把手的职位。
这位法总觉得,自己已经是一家跨国公司法律负负责人,妥妥的一把手,怎么可以开倒车去另外一家公司做二把手呢?
但经过了解,又发现VP的预算是自己现有薪资的两三倍,心中隐隐不安,似乎自己和大平台VP有着不小的差距。设问,自己在现有岗位再工作5年,做满20年资历,就能达到大平台一把手的段位了吗?
显然,这位法总还不想躺平,还想在职业道路上折腾一下,却困惑下一个职业突破口在哪里?便想从我这里了解:
一开始选择了小平台作为法务的起步,是不是选错了,才导致自己提前遇到了职业瓶颈?
现阶段,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天花板,获得新的职业突破?
大平台 v.s. 小平台
在我的招聘工作中,类似的案例非常多,但不是所有律师都那么有追求。客观的说,奋斗10多年能做到案例中这位律师的职位段位,已经非常成功了。
我一直认为,不论起步于大平台还是小平台,都能成长为优秀的律师,在律师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小平台的一把手在困惑,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段位时,很多同等资历的法务,还在大平台纠结,如何获得带团队的经验;虽然后者能在大平台看到更多大项目,与段位更高的业务团队合作,但也缺少独挡一面的机会,因此在小平台尽早做到法务总监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在职业经历的前10-15年,不会遇到职业瓶颈。
一把手 v.s. 二把手
不是所有律师都像这位律师在职业发展的问题上那么有敏锐度,会灵魂拷问自己,“自己和大平台一把手的差距,只是少了5年的工作资历吗?”
但客观讲,和顶流大平台的法务总监之间存在鸿沟倒也不至于,也不是没有办法逾越。当然不同的律师背景不同,职业路径不同,我给到的建议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像这位律师,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都很不错,要跻身外资大公司的法务总监并不难,缺的就是大平台的工作经历,在我看来,到一流大平台做二把手未尝不是一个解决方法,从职业道路上看,也不算开倒车。
很多律师觉得,自己所在的平台虽然不大,但处理的事情也很复杂,却忽略了大平台所配备的管理层更资深、段位更高。比如,一个小平台的CEO的段位可能只是大平台的一个业务主管的段位,为此不同平台配备的法务负责人的段位也是有实质差距的。
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法务段位,最终还是需要在职业上升期内,储备一下大平台的工作资历,理解大平台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更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学习更高段位的公司运营理念。
说白了,15年以上资历的法务,在法律技巧上已经没有太大差距,真正的差距往往在于理念、眼界等层面了。
其它选择?
此外,对于面临职业瓶颈、又不想躺平的法务总监,除了外资大平台,内资公司也是一种选择。不论是pre-IPO的公司还是已经上市的公司,对于已经成为法务总监的候选人而言,也是一种职业突破口,当然这类选择会更激进一些,不确定性也会更大一些。
当然,并不是所有律师在经营了15年职业生涯后,依然琢磨如何锐意进取、如何突破自己,在即有职位上求稳也不失为性价比高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律师在折腾10-15年后,职业生涯会变得非常平稳,没有强大外力或者非常大的诱惑,一般不会轻易考虑换工作,毕竟人生除了职业发展,还有很多其他值得尝试的领域。
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给到个案的建议也会有所差异。
以上案例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往期报道】
最高500万一次性奖励!“包邮区”扶持律师行业发展又见重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