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岁末,你考虑换一家律所吗?

律媒智库 2023-08-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律所管理资讯 Author 孙统彪



近日,广东律师申请市内转所不再受“在原所执业满六个月”限制的新闻着实在广东律师圈引起了广泛关注。自此市内转所不再受时间限制,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绝对是值得肯定的,其也将对律师事务所的人才战略和律师个人职业规划产生影响。

我想说的是: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不要低估平台的作用。在律所“抢人游戏”与律师职业信誉之间:请珍惜职业生命,谨慎转所。






01

“律师事务所”作为律师的法定执业机构,一定是极其重要的,它重要到您的客户和同行与您相识的第一问便是:“您在哪个律所?”第二问即是:“那您之前在哪个律所?”

正因为重要,我劝您谨慎。

已是岁末,“转所”成为了广大同行们“换个状态”“辞旧迎新”“从头开始”的主要方式,其刻画了一个期待开拓、渴求改变、向往未来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各律所纷纷推行“规模化”政策下,抢人大战愈演愈烈,各种优惠、各种招式、各种激励、各种承诺,让人目接不暇,也让我们的很多同行丝丝心动。

甚至有一段时间出现了“六个月律师”,即靠享受转所福利而生的律师,福利到期立即转出的律师。


02

最近,十余位同行向俺咨询“转所”事宜,或者让俺推荐好的律所,俺无所适从,只能答道:在律所“抢人游戏”与律师职业信誉之间,要保持律师职业发展的战略定力,谨慎转所!

不管您是初出茅庐、还是中青年律师、亦或是大咖律师,不管您处于律师职业的哪个阶段,在“转所”这个问题上,都要谨慎,都要三思而后行!坚决不能稀里糊涂、头脑发热的就转了所。

为什么?

因为在我们律师职业生涯中,留给我们的选择实在是太少了!或者说,我们根本没得选!倘若您25岁硕士毕业,27岁取得律师执业资格,团队律师3年,30岁独立执业,摸爬滚打5年,35岁那年迎来自己的黄金执业年龄,而后15年,35—50岁便是您律师生涯最具创造力的日子,或许天命之年您又想做些其他事情,便结束了25年—30年的律师职业生涯。

那在25年—30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中,我们又有几次变更执业机构的机会呢?

二次,三次,还是五次?

或许每位同事都有不同答案,但不可避免的是,每一次转所都是对自己原所同事和客户一次伤害,对这两个群体的伤害会造成律师自身行业评价和市场评价的降低,而最终伤害的是我们的职业信誉。


03

每一次转所都会伤害自己的同事。法律服务作为人身属性极强的行业,律师事务所作为一个人合性机构,如暂不探转所缘由,每一位律师的转所离去都是对原来同事感情的无形伤害,也是对你们曾经共同奋斗的事业和平台的无形伤害。这种伤害会积累形成律师自身的行业评价,导致自己的行业评价降低。你想,哪位同事会愿意与一位十年换5家律所的人合作呢?又有哪家律所愿意接受一位十年换5家律所的律师呢?

每一次转所都会伤害自己的客户。客户的法律服务需求常常源于重大的变故和异常事件的发生,我们的客户常常是在极不确定之下寻求法律服务的,若是我们再以执业机构变更的不确定回应客户,一定会造成我们客户评价和市场评价受损。你再想,哪位客户愿意看到自己的律师在不断地变更执业机构,哪位客户又愿意一年内跑去两个不同的办公室去见同一位律师呢?还有,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客户一定会多方求证自己的律师是否靠谱的!


04

长期主义应是律师职业的常态。一宗案件年头收案,年尾结案;一个律师十载磨砺,才获资格;一家律所百年积淀,终有所成。

面对“转所”,我们应当站在25-30年的整体职业生涯去判断,要有律师事业的全局观、系统观去选择,把握住职业发展的主动权,坚定职业发展的道路自信,保持职业发展的战略定力,耐住寂寞、吃得苦,步步为营、稳中求进、善作善成。

写在最后:“转所”是行业的正常流动,笔者不对一家律所的好坏优劣进行评价,更不对哪一位同事的个人选择进行评判,只是想我们的行业应少些浮躁、多些静气,期许更为成熟的中国律师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文化传统!

来源 | 律所管理资讯



你执业几年?换过几家律所?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近期热点】
跨区合并10个月,江苏联盛律师事务所总所跻身“百人律所”
青训有感 | 任瑞平:逐浪前行的年轻人是你,也是我
关于“公职律师”法律地位、培养机制等问题,司法部明确答复
律师要敢于说不,善于说行,精于纠错 | 围观一家律所的法律顾问纠错大赛
学警“邂逅”高级编辑 | 如何讲好警察故事,听他说……

查处恶性低价竞争,深圳律协18条新规很硬气!

深圳律师行业发展观察团名单公示,“律媒智库”入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