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大家谈丨​西浦学生眼中的研究导向型教育

ILEAD 西浦ILEAD 2021-12-23

项目背景

为了更好地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同时自下而上地促进东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的交流和融合,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系的陈冰老师和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熊媛、陆文、何璘三位老师于2018年组建了“好运来”乡村振兴实验室,并先后于镇远县报京侗寨(2018年夏)和贵阳市麦翁布依古寨(2019年夏)举办了两次“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同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委员会支持的“中国西南地区可持续创新乡村研究联盟”(AH/R004129/1)中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起,共同探索我国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同时,以乡村振兴教育实践为例,探索研究导向型育人模式在课外实践(非正式学习)中的应用——一种基于研究导向的融合型教学模式。


2019年夏,六位西交利物浦大学不同专业的同学来到贵州省,联合贵州民族大学的师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贵州麦翁布依古寨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也是西浦本科生暑期科研项目(SURF201925)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


该工作营中采用了研究导向的融合型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即通过“领悟共鸣(empathize)—定义(define)—设想(ideate)—产品原型(prototype)—测试(test)”的循环迭代学习流程,获得对我国西南地区乡村振兴所面临问题更深的认知与理解,进而更好地定义问题并提出创新解决方案。


联合工作营开幕式合影


该教学模式源于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提出的意在培养未来“行业精英”的融合式教育理念(syntegrative education),计划通过研究引导,打造一个与乡村振兴相关的、融合“学、研、用、政、产、媒……”资源的教学平台,深度融合以行动为导向的、探究式的正式与非正式教学活动。


同时,通过基于真实乡村的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沉浸的交互式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传承工匠精神,完成从“工程师”向“工匠”的转变,并在未来终身求知的过程中更有使命感地去学习!


那么同学们对研究导向型的学习方式有什么样的解读?这种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体现在哪里?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六位学生的声音。



卓莺飞

大二 建筑学


在这个假期的接触过后,我发现传统课堂教学和研究导向型教学都使我收获颇多,也逐渐发现了课堂上学的知识并非全是“纸上谈兵”,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会做出一些偏理想化的设计方案。


这个暑期的研究导向型学习是让我倾听使用者声音的一个机会,也让我了解到,使用者的类型以及年龄分布等因素都时刻影响着产出方案的优缺点,这同时也为后期的规划推动和建造过程留下了难题。


除却在传统课堂学习以及自学过程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我认为研究导向型学习更注重在实践中得到有用的知识,这是在课堂学习中很难学习到的。在此基础上,我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前期调研工作、以及参与式设计和建造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与此同时,这近一个月的活动体验让我在某些程度上也改变了关于乡村振兴的想法。实际上村民们的积极性、以及政府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始终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撑点,热爱奉献的年轻人并不少见,如果有良好的规划想法以及各方面的支持,很多的乡村振兴并不是没有可能。


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阻力,才使每一次乡村振兴的成功显得更加珍贵。我想在接下来的整体规划方案推动过程中,贵州麦翁布依古寨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徐卓

大二 土木工程


对我而言,传统课堂教学和研究导向型教学最大的差别在于我的学习方式的不同以及参与程度的不同。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觉得是在“为了学习知识而学习知识”,学的可能广泛,但落入实际问题中的深度通常是不够的。而在研究导向型教学中,我们的身份是研究者,是解决问题的人。学习只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路” 学到的。


这样一来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某个问题的解决就会要求比较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学习的深度在研究导向型教学中被加强了。


除此之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感到我是知识的吸收者,而老师是知识的灌输者。虽然近些年鼓励互动式的教学,但由于身份的限制,我感觉在课堂上,尤其是动辄百人的大课中与老师的互动是偏少的。


而在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过程中,我感觉学生和老师的身份是被模糊掉的,只有资历较深的研究者和新手研究者。这样一来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家的交流会远远超出课堂教学,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对于土木专业的我来说,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了整个从规划、设计、实地建造再到后期的运维的全周期流程,这让我意识到建造不只是建造本身,既要考虑和规划思路的契合,又要考虑后期运维的难度。作为学生,囿于本专业知识而忽视跨学科的合作是不可取的。



钱可歆

大二 建筑学


对比课堂传授式学习和研究导向型学习,我认为它们的不同点就是落在“了解现实的角度”上。前者引导我们走向“广” 的维度,后者则走向“深” 的层次。


作为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能产生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来自我们的个人特质,即在适合自己的领域用自我独特能力去回应问题的能力。两种学习模式的配合能够帮助我们完成这一使命。课堂传授式学习介绍事实,给予我们更完善的地图去探索。


而研究导向性学习则引导我们发现问题背后的发生机制,让我们的能力和资源能更准确投入适合其发挥的缺口。两者不但缺一不可,还需要时刻交互利用,才能锻炼自己成为一个从全局思考的理性设计者。


回想起这一个月的体验,我加深了对建筑设计的理解,也延伸出了一连串的质疑,每一个都值得我思考许久:如何充分发挥场地调研的潜力?如何做一个走出房间,能在场地里设计的的建筑师?该如何从使用者意见中梳理出可参考的理念?如何从实践的角度让建造不输于图纸甚至超出预期?……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太多梦想,虽然仍存些许遗憾,却仍然感谢这片神奇的土地,期待她会变得更好!



丁洋洋

大三 城市规划


在传统课堂中我们会较为系统地学习理论性知识,但在没有接触过实际课题项目时,往往对一些概念很难有深入的理解或辩证的思考。而研究导向型学习则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实践中学习,它帮助我们去检验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在现实中是否能解决问题,需要做出怎样的妥协。


另一方面,我感觉传统课堂为我们提供的更多是一个大纲,它无法将方方面面都深入解析教给我们。但在做实际项目时,我们就需要在遇到不同问题时,就学过或未学过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作为城市规划的学生,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真实的落地项目,与学校的“虚拟”课题有很大不同。也是一个全周期的项目体验,除了策划规划外,也让我去了解了设计建造和后期运维的相关知识,帮助我更全面地思考方案的可行性。



刘子萱 大一

经济与金融


对我来说两种学习方式最大的不同是两者涉及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在“研究导向型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知识面不局限于本专业学科,由于实际情况涉及的知识是跨学科且多元化的,而且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当地实情,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周边环境,也需要向不同的人求教、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这样有利于迅速拓展知识的广度。


对我而言,在“研究导向型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自己究竟需要哪方面的能力或者储备哪些知识,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弱势,但因为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自己更习惯在传统的学习氛围里深化理论知识,形成覆盖范围广泛的知识框架,再在“研究为导向型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获得经验来丰富知识框架的内容,总结经验举一反三,提出有较高可行性的方案。


做为唯一一个来自商科的学生,在和来自不同学科的同学相处的每一天都让我受益匪浅,在结识了一群有意思的朋友的同时,我也了解到“策划—规划—设计—建造—运维”所需的涉及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更学到了看事情的多种角度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傅晔辰

大二 城市规划


按我个人来看,研究导向型学习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有两个优势。


第一、在传统教学因课时和场地的限制,大部分知识来源局限于书本和老师的讲座。但在实践中“学” 使我获取知识的渠道远远延伸出书本,五感都被充分调用———听(村民聊天)看(实地考察)读(村史和乡约)闻(烧烤味)和触(房屋材质),构建了个更加立体的乡村图景,也唤起对进一步求知的渴望。


第二、实践中的状况复杂多变,计划常赶不上变化,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培养综合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教授的。


在这一个月的实践学习之中,乡村振兴不再只是一个停留在书本上的简单概念,而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变得更加“立体生动”,也成为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愿景。



联合工作营中期汇报和最终方案汇报


学生们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来给这一个略显特别的教学方法做一波分享。如果说教育就像是种树,那么正如陈冰老师所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一是十年前,另一个就是现在” 。


指导老师介绍


熊媛老师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陆文老师  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陈冰副教授  西交利物浦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系 

张澄副教授  西交利物浦大学土木工程系 

刘伟教师  北京BW warehouse


其他参与学生


贵州民族大学

张全伟 王兆丽  李徐 罗朝辉 陈杰  岑柱米 符俊友  雒艳火 陈海 王凤仙 蔡梦婷 黄于丽 刘瑶 张平山  饶思琳 吴娅飞 


山东建筑大学:齐国伟


参考文献


[1] 陈冰,常莹,张晓军,陈雪明.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3):40-43.

[2] 陈冰,常莹,张晓军,陈雪明. 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及相关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 (6),53-56.

[3] 陈冰. “研究导向+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18(12):85-89.

[4] 陈冰,张澄,伊琳. “互联网+高等教育”:深化研究导向型教学改革[J]. 建筑创作,2017 (5): 166-169.


目前,西浦对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正式学习)中的应用探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通过混合不同的学习人群、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等,为“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也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研究导向型相关文章,请查看往期推送
>大赛丨陈冰: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教学创新 | 陈冰:研究导向型混合式教学>SURF项目|贵州麦翁布依古寨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SURF和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完美对接 | 麦翁布依古寨乡村振兴怎么样?来听听村民们怎么说


(本文由卓莺飞、徐卓、钱可歆、丁洋洋、刘子萱、傅晔辰、陈冰供稿)


征稿丨教育大家谈,说出你的观点


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倾力打造原创教育思想品牌,欢迎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从业者及学子投稿,分享高等教育变革实例,一起剖析教育观点,解析前沿热点,让我们听见您的声音。


话题参考: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改革创新、高等教育管理等;您想对老师说的话,您想对领导说的话、您想对行政老师说的话等。


我们欢迎一切与教育相关的话题,题材不限,字数尽量控制在2000字内以保证微信端的最佳阅读体验。


来稿请发送至邮箱:Zhen.Wang@xjtlu.edu.cn,联系电话 0512-81884919。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说出你的观点和建议。

西浦ILEAD将精选优秀的留言评论,

并送出包含《理性狂言》书籍的精美大礼包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的专论教育管理的著作,席教授深深体会到我国现行教育体制、高教模式、管理架构、大学文化的弊端和潜在风险,试图以理论研究、政策建议、自我探索和管理实践起到一点点促进作用,希望能对教育的前行,特别是在中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发出一点点能够让人反省的声音,为教育反思、大学重塑时代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摇旗呐喊!


▼戳阅读原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