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流大学与一流教育家暨叶企孙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大会在西交利物浦大学举办

领导与教育前沿院 西浦ILEAD
2024-09-28

2023年7月16日,值叶企孙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 西交利物浦大学、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同举办“一流大学与一流教育家暨叶企孙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大会”,回望和缅怀叶企孙先生对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巨大成就、贡献与无私的奉献精神,围绕一流大学构建、优秀教育家特质等话题展开探索和畅谈。


会议围绕“一流大学与一流教育家”“叶企孙与科学精神”“一流大学与科学精神”三大主题向社会公开征集了论文投稿,并邀请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知名高校、机构的多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参会者一起,以主题报告、圆桌论坛等形式共忆叶企孙先生精神,同话教育未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为本次会议致辞:“叶企孙先生是在教育和科学领域贡献巨大的教育家。在他125周年诞辰之际,希望借这个会议表达对叶企孙先生的缅怀,集体向叶企孙先生学习,传承叶企孙先生的精神。”


一流大学与一流教育家


“西交利物浦大学以探索教育为使命,聚集不同的教育者来到西浦,共同探讨教育变革的新模式。”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教授在会议致辞中说道,“2022年我们发起了‘寻找新时代中国杰出教育家’的活动,促进中国教育的探索和变革。叶企孙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家,我们很荣幸能举办这次会议。”


“在这个共享、共生的数智化时代,知识传授性教育价值迅速衰减,素养教育日益重要。未来教育一定是全民教育,具有个性化、兴趣导向、终身学习、融合式、人工智能支持的特点,大学需要通过知识深度和高度的构筑帮助学生成长,并突破校园、走进社会和产业共同构建融合式的育人模式。”席酉民教授谈道。


原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回顾了当年和叶企孙先生共同工作的经历,并讲述了叶企孙先生的为人、办学思路与做法、家国情怀等方面。“叶企孙先生坚持‘理论与实验并重,重质不重量’的办学主旨,倡导实事求是、严格严谨的学风,呼吁学校延聘名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因材施教。”王义遒教授总结道,“叶企孙先生在教育建设方法上给了我们重要启发。在战术上,学校应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科研成就上并行并重;在战略上,着重培养各方面的领军人才,实现科技与文化、制度的创新。”



“叶企孙先生没有留下什么宏伟巨作,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当过高官要职,但他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是我们教育者的榜样,是大师中的大师。”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教授从多个角度重点论述了叶企孙先生的育才之道。他谈道:“我们应该学习叶企孙先生,把大师育人作为头等大事,全心全意为教学、学生服务,为教学科研服务,将学生培养成拔尖创新人才。”


原中科院苏州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书记、研究员刘佩华介绍了汪德昭先生、钱三强先生、葛庭燧先生这几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填补了巨大空白的科学家。其中钱三强先生、葛庭燧先生两位科学家是叶企孙先生的学生。“老一辈科学家都在实实在在做科研,将科研成果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希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继续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北京师范大学洪成文教授表达了对叶企孙先生教育成果的敬佩,并基于其建设一流大学的思想探讨了国际视角下如何建设一流大学的话题。“我们学习一流大学的建设经验时要抛开常规思维,寻找其隐性的技术和套路。我们不仅要看经验,更要看教训。建议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要剖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重视二级学院的功能,让学院发挥充分的学术自主权和决策权。”洪成文教授也呼吁保护好专家学者的时间,减少填表、评估和挂职,让一流科学家和教育家专心做教育、做科研。


科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兼职教授胡升华老师围绕叶企孙先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介绍了他是如何在父亲的教导中形成了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品德。“一所学校从一般走向一流,需要稳定的经费支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也起着关键作用。叶企孙先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他的人品和操守有着巨大感召力,他像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和他一起做学术、搞研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强调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并回顾了叶企孙先生在科教兴国中的巨大贡献。“叶企孙先生通过中国科学社北美分社的成立,深度融入了科教兴国行动。他创立了中国物理学会,引进国内外的物理学前沿成果;他主持公费留学生考选,加速了中国科技的发展步伐;他建设了清华特种研究所,致力于发展卫国尖端技术;他还出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为全国学术前途作出了贡献。”储朝晖研究员呼吁教育者传承科教兴国的精神,持续寻找实现科教兴国的密码。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长海教授强调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框架构建。“大学学风是一所大学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趋同一致性的综合表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风建设中,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学习目的观,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学术创新为学习本质观,广泛学习有价值的知识为学习内容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老师回顾了叶企孙先生的杰出成就和对清华大学的重要贡献。“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和学术导师,叶企孙先生在清华大学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制定留美公费生考试规程和计划,为选拔、培训和派遣优秀学生赴美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积极推动清华大学所系分离体制改为所系合一体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叶企孙先生的努力使得学校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提升了清华的学术声誉和国际竞争力。”



一流大学与科学精神


“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转型计划的核心价值观分为项目化学习、多样性和包容性、热情和兴趣驱动、态度和技能,以及沟通。该价值观贯彻到工程教育转型的方方面面,旨在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的王文礼老师详细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转型计划的价值观、课程链和原则,“该计划强调学生需求,加强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性,注重跨学科培养学生和以项目为中心。这样的理念和实践代表了全球高等工程教育的新趋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可以从中借鉴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及个性化医学研究院辛玉芳老师探讨了一流大学学院与研究院的共生互动关系。她表示:“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催生了跨学科研究的需求,而一流大学内部的学院和研究院的共生则是一种制度创新的回应。我发现,在这种共生互动中存在着人员流动、资源共享和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辛老师提出了构建共生互动关系模式。“这次大家因为对叶企孙先生的崇敬而聚集在一起,又有不同的行政策略进行互相支持,这其实是大行政和大组织的一次完美结合。在构建共生互动关系模式时,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寻找跨学科研究的最完美的模式。”



“我们距离我们心目中的一流大学还有一段距离,需要继续努力。”陕西师范大学冯用军教授针对中国现代化背景下寻找下一轮“双一流”大学评价体系提出了重要建议。“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双一流’大学评选标准不能拿来主义,我们要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新分类评价框架和 ‘双一流’大学新评价标准体系,这是一项以高等教育界为中心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卡脖子工程’和‘关键共性技术’的关键。”



淮阴师范学院兼职教授许军老师基于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的教育培养背景以及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核心素养,以满足国家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的需求。“我们首先要精选育人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素养。其次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最后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创新培养协同机制。” 



“学校教育存在学生学习困难、厌学问题以及学生人格健康问题和教育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共同原因是个体能动性的缺失。” 临沂东夷书院教务长周文臣深入剖析了当代学校教育的困境,倡导学习叶企孙先生对学生的因材施教,“统一的教育评价、单向性的课堂交流抑制了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我们应建立具有使命感的教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学生巩固扎实学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研究文献需要英文阅读能力,培养孩子英文阅读能力需要找到对应的高效方法。”上海松江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储东亮老师分享了英语原版书卓越阅读计划。“科学的阅读方法体系可以监测学生的阅读基础,能够个性化地为学生的阅读计划提供指导。学校通过联合家长和老师,聚合资源搭建英文图书馆,定期评估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指导,并通过读书交流、英语演讲、模仿创造等综合实践应用活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圆桌论坛


“科学教育大家谈”圆桌论坛由中华教育改进社吴红军副秘书长主持,首都师范大学白欣教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专委会主任薛进高级工程师,武汉光谷第一小学夏梦琼老师、合肥市行知学校周向荣副校长、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华宝玲老师、北京永载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亭、上海学点教育科技CEO梁昌年博士共同围绕科学教育的主题,分享了他们在中小学教育、跨学科融合式等方面的前沿理论和优秀实践。



中华教育改进社秘书处秘书长金春梅为本次会议闭幕致辞,“今天是一个值得被纪念的日子,在叶企孙先生诞辰125周年,我们一起纪念他,一同讨论了一流大学和一流教育家的话题,让我们一起风雨兼程,携手共进,一起弘扬叶企孙精神、发挥叶企孙先生科学及教育思想,推动中国科教兴国。



推荐阅读

记者:张晓彤、程一格
编辑:王珍
审核:任毅涵


 


西浦ILEAD作为教育从业者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研修、教育创新全球社群运作与未来学校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旨在支持学习者与教育者终身学习、支持教育机构发展组织学习能力。

▼戳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浦ILE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