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全喜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顺利推进

高全喜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进展顺利。10月14日,作为该项目研究活动之一,第二届“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此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宪法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会议围绕高全喜教授主持的重大课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国内知名的法学家、政治学家及青年学者20余人参会,议程上分为开幕式和四个专题研讨:(1)社区协商的理论与实践;(2)协商民主理论与基层治理;(3)网络社会与协商民主协商民主;(4) 网络与协商的基本理论。

开幕式由课题负责人高全喜教授致辞。高全喜教授简要介绍了课题设计的理论构想与研究进展,并说明了本次会议研讨的基本内容,这次会议是第一届协商民主理论传统与制度形式研讨会的延续,研讨会将集中探讨协商民主在社区实践与网络社会两个维度进一步落实的制度与实践问题。

 

四个研讨环节错落有致,异彩纷呈。

第一节聚焦于从社区协商实践中产发出的理论思考,立足于国内典型社区协商的调研,分析当前城市社区协商现状和形式,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对策性建议。

林学达副教授认为社区协商民主需要精准有效的进行,避免政策运用过程中的模糊性,为社区协商民主营造氛围、提升意识,通过居委会党组织、居委会、便民服务站等组织形式使得体制中的资源通过社区自治而充满活力。

谈火生副教授通过对广州市下围村的调研,提出由村居民委员会来主导政治协商常态化的进行。就下围村完成从“问题村”到“示范村”的转变,谈火生教授主要从制度供给这、公共空间构造和规则重塑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强调社区精英和制度供给对基层治理的重要性。

 

第二节聚焦协商民主理论与基层治理。

田飞龙副教授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实践来源,指出中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重点:体制正名、程序保障、典型扩展、基层治理、立法听证、网络治理、效力保障。

宋菊芳副教授强调协商民主是基层社会管理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方式,并指出协商民主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意识薄弱、缺乏制度化和法制化等问题。

 

第三节聚焦网络社会与协商民主。

高全喜教授认为随着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生物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勾连起来的虚拟社群成为一种真实的社群存在模式,既存的现代化治理模式面临挑战。传统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的治理共识的一些问题,但在当前的数字网络时代需要吸收技术治理的手段,来建构新型合作治理。

聂智琪副教授对网络民主的既有构想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论证了协商民主在建构网络民主上的重要价值,继而在检视网络协商的相关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关键问题深入阐述,以期为推进中国的网络协商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毕竞悦研究员通过对平台垄断、算法统治、算法身份、全景监控等现象的分析说明了机器对人的控制,并提出要以公民拯救消费者,建立在公民观念基础上的互联网世界应该是一个协商的世界,社区网络将有力地对抗机器对人产生的控制,捍卫个体自由的空间。

 

第四节聚焦于网络与协商民主的基础理论。

浙江财经大学讲师郭富民博士有感于《士兵的形象》,根据阿兰·巴迪欧的事件哲学,通过阴性政治和阳性政治对网民崛起和政治协商进行解读,为理解网络社会中网民的作用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角度。

赵强博士指出协商民主理论同对政治协商会议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理论和实践的错位。但也正是这种错位,使协商民主在中国获得了更为广阔的理论和实践扩展空间,也为进一步激发政治协商会议的制度活力创造了新的可能。

 

在四个环节中,来自不同领域的青年学者、博士与民主党派人士都参与到了评议与讨论。泮伟江副教授、路运占讲师、张伟检察官、崔寒玉博士与来自吉林省民革委员会的贾晓营和胡光耀都参与到了本次研讨会的评议与自由讨论中。

 

整场学术研讨会既有理论传统的钩沉辨析,也有中国制度实践的具体形式描述批评,更有前沿性的互联网协商民主讨论,在法学与政治学交叉之余增加了互联网的技术维度。这些讨论大大深化了本课题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层次。高全喜教授在会议结束时高度评价了此次讨论会的效果与成果,期望课题组及与会专家继续在协商民主框架下思考和推进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化与制度化的时代改革进程。本课题组也将会在课题后续研究中继续以此类研讨会形式开放讨论,集思广益,争取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及贡献于中国协商民主的规范化发展。

复旦大学法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申请事宜及申请考核制执行办法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含硕博)招生简章

北京大学法学院关于招收港澳台人士和留学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的说明

中国政法大学首批“种子课堂”启动仪式顺利举行

北京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

西南政法大学学位点总览与西南政法大学重点学科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选拨实施办法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施细则

东南大学2019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附法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第三届“中华法学硕博英才奖”拟获奖名单

法研互助功能正式上线啦!开启不一样的学术交流之旅!

@所有人:问津学术有奖阅读正式启动,总价值2万余元的大奖等你拿!

全国法学考博历年真题汇编

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自2018级适用)

东南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的成果考核标准(2018 版)

“2018本科专业社会影响力排行”发布(附法学专业排行榜)

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办法(博士招生适时启动申请考核制)

北京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拟招生49人,其中硕博连读生约12名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论坛实录

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啦(附1034条全文及说明)

普通高校法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发布

开学第一课:重温经典,思考人生!

厦门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啦!

浙大2019年“文科+X”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卓越中心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法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山东大学法学院2019年度招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人员名单公示

北航法学院2019年招收博士生导师名单公示

清华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啦!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

四川大学获准进入2018年本硕博连读计划推免生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26个院系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含博导简介表)

南开大学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选拨实施办法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采用申请考核制

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法学博士生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