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藏不住了!亮“绝活”!
科教兴国、创新驱动、新型工业化,都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立足新的历史使命,首次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
“合肥工匠”28年的执着
今年52岁的胡青勇是安徽国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电气工程师。1994年大学毕业之后,他开始从事电气设备调试类技术工作,至今已在岗位坚守28年。
2017年,国风新能源产线搬迁调试,其中的生产线通电调试技术一直被国外设备厂家垄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胡青勇揭榜“挂帅”承担起电气调试任务。他带领团队进行模拟尝试、摸索……最终不仅将这一难题进行攻克,还将生产线调试期缩短至20天内,远少于设备厂家调试45天记录,为公司降本增效做出了不凡的成绩。
把车间现场当作课堂,胡青勇把工作以来学到的所有“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教给年轻的同事们。他培养的数位徒弟先后都成为各薄膜分厂的电气带头人。荣获2022年“合肥工匠”称号的胡青勇告诉大家,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这也是他近三十年来,用始终如一的初心,生动诠释的工匠精神。
紧跟趋势 高校成立新专业
人才依产业而聚集,产业因人才而兴盛。作为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沃土,高等院校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了解产业的转型升级。
合肥工业大学打造“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培养模式,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合作,依托工大智谷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让学生尽早融入到老师的科研工作当中,融入到项目当中,尽早地了解企业的运转。
同时,该专业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围绕电池、电机、电控开展相关教学和科研。通过带领学生到蔚来汽车、阳光电源、国轩电池、巨一动力、科威尔等知名新能源企业参观实习,提升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岗位需求了解。
国际大赛获大奖 合肥青年展梦想
近日,来自中国、南非、俄罗斯、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16支代表队在工业数字孪生赛项展开激烈角逐,来自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的两名学生单宇臣、周浩代表中国参赛。
精心组织备赛,科学编制赛项训练计划,参赛团队克服训练时间短、竞赛规程未知、地域文化语言差异等多重困难。决赛过程中,师生团结一心,奋力拼搏,沉着应战,凭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扎实娴熟的专业技能,单宇臣、周浩两位小将荣获工业数字孪生赛项铜牌,为国争光,为校添荣,同时也大大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
教师强技能 走进企业做“学生”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城市的发展,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加强科研型人才的培养,更要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5年合肥市教育局启动市域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活动,每年组织两百余名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开展实践学习。
今年暑假,来自合肥经济贸易科技学校数控专业的方承龙老师,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企业实践,他觉得,参与企业生产一线工作,能够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时,了解了企业岗位需求,也才能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每次培训之后,他都会跟学生分享自己实践的心得体会,他说,这次回去之后,他还打算建议学校的教务处开设相关最新的课程。
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科技之基、创新之本。从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高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生力军”,也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強、破解创新发展难题的“先锋队”。
小到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高素质尖端科研人才,也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只有让更多有技能、有本领、有干劲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有平合、有岗位、有机会,才能孵化出更多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国际化竞争博弈中争取主动。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
●“城中村”改造是十分重要而紧迫民生工程!虞爱华主持召开市规委会第16次主任办公会●新桥机场将实现多种交通工具立体换乘!●合肥刚刚公告:提前启动!●这一次为什么又是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