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2016-06-30 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大家谈] 


未来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作者|朱永新


        6月25日上午由好未来、腾讯、联想之星联合举办的第四届“未来之星”正式开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以“未来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提出了对未来学校和课程的一些观点。  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第三届的“未来之星”上,我曾经与大家做了分享,主要是分享我对于学校的一些想法,这次的分享换了个题目,叫“未来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主要和大家聊聊关于教育的思考。



        1、教育变革的需求最强烈、但是变革的难度最大、速度最慢。


       大家对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满意,中国人不满意,美国人也不满意,其实全世界,除了北欧的一些国家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好以外,大家对自己国家教育的满意度都比较低。


  但是,为什么教育变革的速度那么慢?比如互联网,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世界。据统计,2016年1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9.8亿户,。而在互联网之下,它带来的商业的革命,比如淘宝网的出现促进乃至颠覆了商业模式。然而教育出现的更早,为什么变革速度却很慢?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教育学院发布的《理解和改进全日制网校》报告中显示,目前美国已经有25万名中小学生在全日制网上学校上学。


  然而,探究为什么教育的变革那么难?一是教育结构变革很难。2011年9月,美国联邦教育部长邓肯重复提出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像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邓肯认为:原因在于“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最终可能产生学校形态的改变。前两个阶段并没有办法完全颠覆教育,而学校形态的改变是最根本的,也是最难的。

  

        二是教育的科学基础发育不成熟。大家知道,教育学最基础的两个学科分别是心理学与社会学。科学很有意思,它不是由近及远而是由远及近,从天文学到物理学再到现在关注生命,离真正关注人的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教育是关于人的学问。如果对人不了解,就很难解决教育的问题,所以教育的变革是漫长的历程,只能通过技术来提高教育的效率,不断推进我们的理想。

  

        也正因此,所以各个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教育体系不可复制,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去进行调整,所以这也是当前教育的矛盾所在。



        2、教育无论怎么变,改变方向只有一个: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虽然我们要求改变教育,但也要记住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把握住最根本的方向。举一个例子:之前我曾发起一个活动,新教育实验,这是中国最大的民间教育改革,现在已经有60个试验区、3000所实验学校、300万师生参与,实验的宗旨也是我理解的变革的宗旨: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结目标,而教育本身就是幸福,就是生活,不是简单地为未来做准备。毫无疑问,教育最贴近幸福,因为它最贴近人心。


  在幸福的基础上,教育是为了完整,为了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他自己,让人身心和谐地发展,这是新教育总的目标和方向。新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生命课程、智识课程、公民课程、艺术课程、特色课程。


  新教育不应该只追求分数,但是也不惧怕分数,所以教育应该让人成为他自己,把每个人的潜能发掘出来。怎么让学校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怎么让学生去发掘自己?这才是教育最关键的。



        3、教育变革的路线图: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个性化


        未来的教育该如何去变革?


  人性化—小规模,即底线思维。现在的标准太难、太高、是用上清华北大的标准来要求所有学生,大部分人陪着少部分人在学习,大部分人成了失败者。应该让大家在学习上更轻松活泼,而不是把所有人都绑架在学术性标准上,还是应该更注重生存、做人等发展的基本要求。


  大规模学校是把学生当作机器来制作,而不是小范围的人才培养。


  也有人质疑,降低规模之后,如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竞争力?我认为没有必要让大家都按照最高规格的标准去做,反而应该帮助更多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习习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路线,才能让教育更人性化。


  自由化,这与人性化相辅相成,即尊重学生和教师的选择。根据每个人的习惯,让大家自由选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地点、内容、方向及向谁学习。选择才有竞争,竞争才能提高品质。


  多样化,这也未来教育很重要的特征之一,每个学习中心各有特色,未来每个孩子都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中心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个学校也各有特色。


  个性化,以AltSchool为例,一栋小小的楼房,学生不多,分龄教学。混龄本身尊重人类的差异性,也尊重的孩子彼此学习的可能性,同时基础性学科的完全开放,也让在一个班级没有学好的学生去另外的班级学习,提供了重复学习的可能。



        4、谁是教育资源的提供机构?学校的地位会受到挑战


  学校是人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特别是伴随着大工业产生的现代学校,一开始是为了让人尽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制度与大工业相适应,强调的是效率和集体,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未来的学校形态肯定会发生变化。


  这是产生发展兴盛衰落的必然过程,教育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每个人都在做教育的掘墓人的工作,因此现在提供教育资源的公司也越来越多。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人觉得教育该死了,即非学校运动。伊里奇提出:“多少代以来,我们企图通过提供越来越多的教育,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可是迄今为止,这种努力失败了。”他还认为,“应该为每个人创造一种将生活的时间转变成学习、分享和养育的机会。”


  可惜当时没有互联网,如果有了网络,可能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所以,教育的方向不是限制选择,而是鼓励选择。


  学校教育体系和校外机构是并立的,未来应该是融合的,未来学校要变成学习中心,每个学校都可以办出特色,提供某方面的优秀课程资源,一个学生可以在若干个学习中心同时学习。所以,未来有可能海淀区的数学课外包给好未来,英语外包给新东方,将课内课外完全打通,由政府制定标准,孩子只需要完成标准,而在哪里学则是孩子的自主选择。

  所以,在未来我们要创造市场,而未来也将不是学校品牌的竞争,而是课程品牌的竞争。现在互联网已经提供了这种可能,一个课程可以由一百万人同时来学习,学校的优劣集中体现在课程的优劣。

  课程为王,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5、谁是教师?教师成为自由职业的可能性


     《经济学人》杂志最近用了很大的篇幅写了一篇文章,叫“how to make a goodteacher”。


  “谁站在讲台前,谁就掌握教育的品质。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形态?”facebook的创始人曾说,未来的教师是自由职业者真正的第一流的教师。从未来的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对教育的理解,终究不能创造我们所需要的教育。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排名前10%的精英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排名后10%的教师的三倍。作为一个好的教师,不一定经验丰富,头发很白,老教师也许拿着旧船票,每天重复昨天的故事。


  未来并不遥远,关键是要有创新思维。许多过去不敢想象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都是做得到的。张邦鑫曾经问我,“朱老师你的教育蓝图何时实现?”我想转述一句话来回答他: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当我们那么多的教育变革者都联合起来的时候,我想我们的教育就会有变化了。



以新教育应对未来教育的变化

朱永新

 

        卡塔尔基金会在多哈举行了一个重要的会,邀请了600位专家,对未来的教育做了展望,我也做了一份问卷。卡塔尔基金会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相当于教育领域诺贝尔奖的机构。他们每年都开重要的会议,同时对教育的很多问题做调查。他们对未来教育的调查,有很多非常有趣的结论,很值得关注。


        未来教育的形态

 

        未来社会谁提供知识?大家可以看到在线内容已经超过了学校教育,近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教育内容的提供者,最重要的不再是学校教育而是在线内容,学校教育退居其次,社交和个人环境与职场仅次于传统教育。

 

        未来社会要具备何种能力?大家认为知识已经退居二线,个人能力、个人魅力将取得重要作用。学术知识、实践能力是其次。

 

        未来的社会文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学校文凭虽然还居第一位,但是它已经只比职业认证高两个百分点,文凭的作用在不断下滑,同行的认可达到24%。

 

        在未来社会终身学习居于什么样的地位?大家可以看到,过去正规的学校教育占绝对的优势,现在只占到50%。

 

        未来,教师的角色是什么?大家可以看到,过去教师是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主体,现在是以指导学生为主体,他的作用是指导学生,而不再是传输知识。

 

        什么样类型的课程最重要?大家都认为未来的课程类型是以个性化的课程为主导的,占83%,标准化的课程只占到17%。

 

        未来教育采用何种语言教学?65%的人认为教育的语言不再是地方语或本国语言,而是国际的语言和区域性的语言。这个结论非常有意思。

 

        大数据在未来教育中居于什么样的作用?88%以上的专家认为,大数据将在教育中有很大的教育空间,68%认为大数据是构建教育社区的得力工具,认为不起作用的只有12%左右。

 

        未来教育谁出钱?现在的教育是政府买单,基础教育政府买单,未来的教育政府买单退居其次,非政府买单起越来越大的作用,43%已经超过政府,因为越是个性化的要求,越是需要个人买单。未来社会父母和企业将成为最主要的为教育买单的人。


        未来教育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课程的时空将越来越大。过去所有的故事发生在教室里,所有的事情在课堂里实现。未来的社会已经不是这样了,网络教学和在线的内容在知识教育方面和能力培养方面,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师生的学习不再仅仅是在课堂里实现,像翻转课堂一样,学生的学习倒过来了。过去我们是课堂里学习,然后回去复习巩固,现在倒过来,在家里学习,然后到课堂里面来指导复习、巩固。所以,整个教学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时空实际上会变得越来越大。

 

        第二,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过去,教师是知识最重要的来源者,教师本身就是知识的化身。过去讲,你要教给学生一杯水,你要有一桶水。但是现在已经不仅仅是这样,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在学生面前,他也不再是以常规的形象出现。所以,在未来社会,网络的出现,让知识和信息变得越来越简洁。一个老师的知识水平已经很难超越所有的知识水平,将来师生关系将更加平等,教师在某些方面不如学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以,知识渠道不再是教师的独享者。

 

        第三,对教师的要求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知道教育形式、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但是教师始终会存在,只不过教师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同时,教师的工作更难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艺术显得更加重要。所以,教师不仅仅要理解知识,同时还要懂得媒体,懂得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这也是未来社会一个很重要的变革。所以,教师是和学生一起学习的伙伴,是学生共同成长的伙伴,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帮助者,同时自身也应该是一个学习者。

 

        第四,课堂个性将会越来越强。个性化已经占了80%以上的份额,未来教师的教学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知识背景为前提的。在传统的教育里面,我们有一个基本错误的假设,认为在一个班级里所有的孩子基本上处在同一个水平上,所以教学中只能面对大多数学生。但事实上,班上40个学生也好,50个学生也好,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他们之间的差距远远超出了我们想象的差距。所以,未来这个特点会更加突出。未来从家庭教育开始,完全不一样。所以,未来的社会个性化会越来越强,教师本身的个性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个人魅力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说也会越来越重要。


        未来教育的应对

 

        当面对这样的变化,我们做教育的人也在思考怎么应对这个变化。世界教育创新峰会每年颁发一个世界教育创新奖,简称WISE,在全世界寻找最具创新的教育改革。很高兴的是,今年全世界一千多个项目里,中国选择了“新教育”,最终列入全世界的15强。新教育没有进入最后的六强,但是我相信中国新教育有一天会拿到这个奖。

 

        新教育怎么应对?什么是新教育?新教育是以教师的成长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目的的教育实验,最重要的是教师的成长。不论怎么变,教师成长的作用只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没有教师的成长,永远不会有学生的进步。我们把教师作为最重要的基石,以书香校园建设作为我们最重要的路径。

 

        怎么去做?我们提出来教育应对未来有五点:

 

        第一,坚定新教育的价值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有参与教育的人,孩子、父母、老师都应该享受教育给他们带来的快乐,都应该享受智慧的挑战,这是不会变的。但是现在我们离幸福非常遥远,所有人都觉得教育是一种麻烦、折磨。其次是完整。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成为身心和谐的人。为了实现教育的完整性,就需要教育的丰富性,每个学生在学校发现自己、成就自己、实现自己,这是新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价值观。

 

        第二,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新教育认为教师成长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职业认同,每个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理解教师职业的使命;二是专业发展。新教育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首先,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成型。其次,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最后,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这是找到中国教师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无论怎么变,技术再发展,教师的作用不可替代。

 

        第三,夯实师生精神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无论怎么变,阅读始终是教育的基石;无论怎么变,一个人精神成长的历程就是教育的历程。我们提出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发展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他阅读的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所以,书香校园始终是新教育的十大行动的最重要的基石。

 

        第四,研发面向未来的卓越课程。新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叫研发卓越课程。我们已经对未来新教育的课程做了一个基本的规划,未来最重要的一个课程是基础课程,也就是新生命课程。因为现在的课程是过时的生命的,而人的生命是教育最重要的东西,教育的使命就是帮助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我们即将研发出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一整套生命教育课程,帮助人们掌握健康、安全、爱情、交往一系列职业选择等人生的困惑,这些课程已经制定出指导纲要,教材也即将研发成功。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研发了三大类最重要的课程。一类是公民教育课程,怎么有民族的情怀、人文的精神,这是必须面对的。一类是艺术教育课程,艺术作为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和最重要的内容,作用远远没有受到认识。艺术在人的成长中、灵性发展的作为中,完全没有受到重视。今年新教育大会专门研发了“艺术教育成人之美”这样一个最重要的主题。第三类是知建课程。其中分为科学课程和人文课程,都做了新的规划。

 

        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我们会研发出有新教育特色的一些课程体系,应对未来的挑战。当然,我们也在探索现代技术和网络时代对教育的一些挑战。所以,在未来的微课程研究上,我们也在教育的技术层面做一些探索。新教育有很重要的行动就是建设数码社区,未来通过数码社区引领,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背景下成长得更快、更好。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大家谈]


       未来是个怎样的世界?

       什么决定你的未来?

       写给未来的你

       平庸与卓越的差别

       新教育在哪里?

       新教育是什么

       王定华:为新教育实验者点赞

       风起云涌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区校发展指导性评估框架(试行)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