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教育实验生发的故事与思考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一场教育实验生发的故事与思考
中国教育报|2015.11.15
记者|俞水
前不久,山东诸城,新教育实验第十六届年会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者们,走进了这里的一所所学校。
他们发现,除了成绩,这里的老师更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而且,“感觉这里的孩子总是在笑”,这里的老师解释说,我们是新教育实验学校,我们在追求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追求?
“流水线”上无精打采的孩子,陀螺般转动的老师,这是幸福的教育吗?
一些学校对分数单一化追求,忽视了做人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完整吗?
基于这样的疑惑与思考,2000年,一个教育改革实验,开始在一些敢于探索的学校进行。“那是一种对学生和老师生命状态的关注,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新教育的原点和使命。”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说,这就是新教育!
对于探索者来说,虽然实验生发于理想,但“行动”一直是这场实验的灵魂。至今,新教育已经探索了16年,逐渐找到了十大行动着力点: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
一场行动着的教育实验,正影响着一个个老师与学生的生命。
1、
教师的成长方式在改变
在阅读中、写作中、共同体的碰撞中,新教育的教师们感受着幸福的教育生活。
如果教师不快乐,学生能快乐吗?
走近新教育,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教育实验的逻辑起点——站在讲台中央的人,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现在很多学校所有工作的重心是学生,实际上,学校管理的最核心,应该是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朱永新说,“促进教师的成长,让教师体会到职业尊严,是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环节。”
四川教师郭明晓,便因为一头撞进了新教育的世界,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开启了颠覆式的教育生活。2008年的一天,郭明晓在一次报告会上,听到新教育的榜样教师讲起儿童阶梯阅读、讲起参与开发的儿童诗歌晨诵课程,她觉得自己就像个“傻子”,不配当老师。
阅读是新教育最为重要的活动基础,当郭明晓鼓起勇气走进新教育的世界时,她发现自己仿若获得了职业的新生。
2009年,是郭明晓的阅读生活死而复生的一年。“那一年,我读了无数的儿歌、童话、心理学著作,这让我的课堂不断变化,孩子们越来越认可。”
“让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对经典的反复咀嚼。”郭明晓说,“这让我不断思考哪一种教学方式最适合自己和学生。慢慢地,我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与学生对话的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她取网名为“大西洋来的飓风”,并心怀飓风一般扫除陈旧教育的理想,学生亲切地称她为“飓风老师”。2014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我是大西洋来的飓风》。
这样的例子,朱永新能举出太多。因为新教育的教师们,幸福地拥有了“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新教育用书目的形式,在充分考虑个体成长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础上,构建了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不同、不同学科的教师分别知道该读什么、怎么读,以及如何用专业阅读服务实践。其中,强调对根本书籍的阅读,是强调恢复教师从根本问题出发思考当下问题的能力。
这,只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步。
经过多年探索,新教育实验摸索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往”的教师专业发展“三专”模式。
写作,成为继阅读之后,教师成长的另一种方式。“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朱永新说。“这种写作没有功利色彩,只是记录教育生活的原生态,进行反思。”
2002年,朱永新在网上写了一篇文章——《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启事》。文章写道:“老师想成功吗?来我这里投保,保约只有一条,便是每天上网写自己的教育故事,10年后,如果你不成功,就拿着3600篇文章找我赔偿,以一赔十。”
没想到,很多老师真的应约“投保”了!
郭明晓自2008年投入新教育以来,给一二年级学生上课期间,每个学期写作一二十万字。通过写作,她有意识地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改进。她曾经教过的学生开玩笑地跟她说:“郭老师以前怎么没给我开过这样的课?”郭明晓笑言:“老师也是需要成长的嘛!”
就连校长也“投了保”,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原校长储昌楼,曾经的昆山市高中语文教研员,把昆山语文带到了苏州领先的地位,居然坚决地“改弦更张”,一心办一所“原汁原味的新教育实验学校”。2014年,来到千灯中心小学100天后,他便完成了“储老师每日一谈”约15万字,记载了他的所思、所感、所行,并带动了全校教师,一起在师生共读共写中谱写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些文字也收录在他的新书《教育点亮心灯》中。
在有的学校,同事间讳莫如深,一些渴望成长的年轻教师孤独地摸索。而新教育实验在努力打破这种隔膜,形成对话的传统,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为基础的新教育专业发展共同体逐渐建立,共同体成员进行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批注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研究讨论问题等,成效显著。今年9月2日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900多位老师参加了新教育网师的开学典礼。
科研,是教师成长的另一载体。在这场教育实验里,教师们的成长也因为科研范式的改变而精彩。
“这绝不是一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科研,而是鲜活教育生命的科研。”朱永新说。这种做科研有两个关键点: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
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区王褚乡中心小学教师齐家全就是在这种行动科研中收获了成长。齐家全的“发家”始于记录,用文字记录自己平凡的教育生活,用文字反思自己身处的教育情境。天道酬勤,近两年他先后荣获第六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个人、新教育实验2016年度榜样教师。
就这样,新教育的教师们在阅读中、写作中、共同体的碰撞中、教研中,感受着幸福的教育生活。
2、
课堂的构筑方式在改变
学生想要的未必是学富五车的教师,而是拥有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氛围的课堂。
曾经有一所学校做了一项调查:一位曾获全国“十佳师德标兵”的数师,课堂教学满意率竟不到50%!尽管学生们肯定他的“师德与责任心”(93.4%)、“言行为人师表”(76.7%)……但是,“体现学生主体”的满意率仅为16.7%,而“教学气氛活跃”和“表达简明生动”的满意率只有10%!
学生为什么不满意这位“十佳师德标兵”的教学?数据说明,课堂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教师纵然有满腔热情,学富五车,但不一定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构筑理想课堂”,正是指向了创设拥有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气氛的理想课堂。
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这是理想课堂关注的维度。“新教育还追求这样的课堂境界:落实有效的教学框架、发掘知识内在魅力、实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河南省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校长薛志芳说,“这让我们既找到方向,又可操作。”
如果把教室比作河道的话,课程则是水流。
十多年来,新教育人研发了一系列课程,作为十大行动之一,“研发卓越课程”是指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新的整合创造,通过课程的创新使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新教育实验有一个项目叫“听读绘说”。郭明晓说,这个项目主要在一二年级进行,是对低年级学生文字表达的一种替代,“听读绘说”通过孩子的聆听、绘画和讲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个模式的指导下,一线教师研发出许多课程。新教育也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儿童阅读阶梯”、“儿童写作阶梯”,对接儿童的发展规律。
这只是卓越课程的冰山一角。卓越课程的体系设计是以生命课程为基础,以公民课程(善)、艺术课程(美)、智识课程(真)作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补充。
如果说生命课程主要是解决个体的健康与幸福问题,那么,公民课程则是解决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权利、责任与义务问题。
在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更加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记者走进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时,立刻感受到曲、乐、绘、笔、作、球的气息弥散校园,学校开设了昆曲、民乐等校本课程。全校建有艺体馆和各类专用教室13个。每天下午3点到4点半,精心搭建布置的舞台上,都有师生们自发组织的表演,“整个教学都受到艺术的激发和带动”。
特色课程,则是在特色上下大功夫。比如,一些学校探索了秧歌特色、书法特色等。
“不过,用特色课程来追求与众不同,在严格意义上是幼稚的。因为真正的与众不同是在常规性的事务上,拥有更为风格化的处理方式。”朱永新说。
这种常规性事务的与众不同,很大程度表现在智识课程上。它类似于通常所说的文理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等,这是新教育卓越课程的主干部分。之所以用“智识”的概念,是因为课程的根本目的指向形成统领知识的智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关系,智识课程是基于新课程标准,依据自己的理念和理解进行的具体落实。在智育上,我们是新课程的执行者,在地方政府选择具体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深度开发,使之更完美地达到国家标准。”新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强说。
“当然,虽然新教育在课程上的探索有一定模式,但它仍然鼓励每个课堂都显示出不同教师、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郭明晓深有感触地说。
3、
学生的生存状态在改变
教育,要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教师的丰盈、课堂的改善,最终都作用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上。
在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每天早上8点到8点15分,是学生与黎明共舞的晨诵时间,在霞光和诗意里,学生领略着母语之美。每天下午1点到1点20分,是学生的午读时间,在与教师的共读中,享受着彼此间传递的快乐和幸福。当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学生们会进行暮省,写下自己学习生活的点滴,发布在自己班级主页,与小伙伴们一起反思一天的学习生活。
在很多新教育学校,学生一天的生活都是这样,从晨诵开始,以暮省结束。最近,经过16年时间打磨的《新教育晨诵》正式出版,面市一周就发行了35万册,受到广泛的欢迎。
当你走进更多的新教育学校,你还会发现,一进校门,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警句扑面而来:“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今天,你阅读了吗”“阅读,让师生精神起来”……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也都被配上了诗歌,处处散发出人文气息。
在这里,每个师生都拥有自己的藏书架,班级里的图书柜,是学校最神圣的地方。和阅读有关的活动也丰富着学生们的生活,学校的读书俱乐部、读书会很是热闹,有的学校还开设了阅读课。
这些学校里的学生,往往还要和老师共写随笔、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让人开阔视野的报告会,在课前大舞台上,可以用三五分钟自信地演讲……
就这样,新教育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等行动,逐渐体现在与学生日日相伴的教育点滴中。
新教育同样重视孩子的阅读。可以说,创造浓郁的阅读气氛、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日常的生活方式,是每一所新教育学校的起点,这便是营造书香校园。
师生共写随笔,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师生们也因此获得了心灵的交互与碰撞。
聆听窗外的声音、培养卓越口才,则是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方式,充分利用外部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多年来,储昌楼一直在想,教育最应该教给孩子什么?新教育实验探索的“每月一事”,让他的思考找到了更有支撑的着力点。
教育,要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好习惯的养成,会让学生受益终身。从2006年开始,新教育开始探索“每月一事”。一月,学生们从吃饭开始,学会节俭;二月,学生们从走路开始,学会规则;三月,学生们从种树开始,认识公益……就这样,踏青(自然)、扫地(劳动)、唱歌(艺术)、玩球(健身)、问候(交往)、阅读(求知)、家书(感恩)、演说(口才)、日记(自省),不同以小见大的主题,贯穿着学生的成长,浸润着学生的心灵。
“我们学校有一门天天成长课,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个小话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习惯、思维能力等。每个新教育实验学校的尝试并非完全按照统一模式,而是有着在核心理念指导下自由探究的空间,这样,每个学校都可以各美其美。”储昌楼说。
各美其美的探索中,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就走出了自己的特色。2014年世界教育创新峰会上,由欧洲新闻台制作的主题教育纪录片《Learning World》向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0多名教育专家展示。其中,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作为中国的展示学校获得好评,峰会闭幕后,纪录片又在12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专题播放。
4、
学校的发展模式在改变
缔造完美教室、家校合作共育、建设数码社区……相互交融的行动,改变了学校的生态。
学校发展有很多模式、很多路径。新教育实验怎么去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实践中,这种改变是这样发生的:许多校长发现,还有比分数和考试更重要、更值得追求、更有意思的东西,如书香校园的建设。很多校长在思考,如何去塑造自己的文化?于是,一种以过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为灵魂的文化建设展开了。
“新教育的理念和行动,可以改变学校的品味。”储昌楼说,“学校的重要使命是实现文化渗透、文化传承,播撒审美种子,修复文化基因。”不久前,储昌楼完成了该校的《“好学校”文化建设纲要(2015年—2020年)》。
其实,新教育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相互交融的,共同促进了学校发展模式的改变。
在新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高波老师的班上,有一个“完美教室”。他的班级有一个富有寓意的名称——“君子兰班”。“希望班上的孩子都成为爱读书的绅士淑女。”高波说。他的班上,还有君子兰博客、君子兰书吧、君子兰银行、君子兰慈善……这正是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行动的缩影。
更多推行新教育的教室里,还有着班级精神、班徽、班诗、班风、班级歌曲、班级名片、班训、班规、班级活动计划、班级公约……就这样,班级的价值体系、班级的文化构建灵巧地实现了。在这样的教室里,班级文化的营造,读书活动的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全人课程的确立,生命故事的叙述,促进形成了师生的共同成长目的,这便是缔造完美教室行动,它在改变着教师,改变着学生,改变着教室,改变着学校。
不仅如此,家校合作共育行动,也打掉了学校的围墙,改变着学校的生态。十大行动之一的建设数码社区,则进行了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通过建立教师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改变了学校的样貌。
就这样,一个一个孩子,一名一名教师,一所一所学校,用一个个故事践行着新教育的目标。16年来,新教育实验从生发于学术的纸质梦想,到个体的行动探索,进而有了3000所实验学校,实验影响遍及全国。
一群教育人的理想,生根,发芽,与中国3000所学校的教育现实紧紧缠绕着,逐渐茁壮……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特别链接——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