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下)
{置顶本公众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晨诵的理论与实践(下)
作者|朱永新|童喜喜
《教育 读写生活》2016第10期
欢迎订阅《教育 读写生活》——
四、新教育晨诵的基本特点
和传统晨诵相比,新教育晨诵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传统晨诵是以诗为中心,新教育晨诵是以人为中心。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是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突破性创新。
正是这一教育主体的截然不同,从这一原点出发,传统晨诵和新教育晨诵,走出了两条渐行渐远的路。
因为以诗为中心,无论是从传统晨诵中,还是从传统的诗歌教育中,随处都可以见到对诗歌的关注。从准确理解诗歌的字、词、句,到深入了解作者的生存状态,到详细还原诗歌的创作背景……因为以诗为中心,我们在很多诗歌读本中,无论是教材还是诗集,我们都常常能够看到一个称之为“赏析”的板块,这一重点内容的重要使命,就是欣赏和分析的是诗歌。这是以诗歌为主体必然发生的现象。以诗为中心,其实就是以知识为中心。几千年以来,人类习惯于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不断汲取知识,不断学习成长,对这一模式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对“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描述大加赞赏。
因为以人为中心,自然而然地,一切应该关照的是人,关照的是生命本身。因此,新教育晨诵秉承“以人为中心”这一根本理念,以此为出发点,以读者为主体,以满足生命的渴求为目标,以满足生活的需求为目标,从而有了细节上的无数调整。无论是结合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诵诗,还是对诗歌内容进行的“编织”与“叩问”,无一不是以具体方法,细致入微地关照生命,关照心灵。在这样的晨诵中,诗歌的诵读不再是从外向内的灌输,而是读者心灵与所读诗歌发生的共振,是水乳交融的阅读。在这样的晨诵中,诵读的诗歌不仅属于作者,属于过去,同时属于读者,属于现在。当读者发自内心地诵读一首诗歌时,这首诗歌就成为读者的再创造,就成为读者内心向外涌现的甘泉。
为此,我们在研发《新教育晨诵》系列图书中,特别针对每首晨诵诗进行了“思与行”的写作。这个板块一方面解读诗歌内容,更重在结合诗歌内容,提出问题、叩问读者,激发读者以自身生命联系诗歌进行思考,将诗歌与读者进行编织,让诗歌真正深度滋养心灵。
同时,在每个晨诵课程中,开篇以导语进行主题简介,便于读者轻松中把握重心,在结尾设有“主题拓展”,将单一的诗歌诵读与学习、生活结合,推荐阅读相关图书、建议组织相关活动,将诗歌与生活紧密形成整体,进一步加强从知识到素养的转换。
为了保障“以人为中心”能够得到贯彻,新教育晨诵课程研发中,必须坚持以下四条原则。
一是吻合儿童的身心发展。一般来说,幼儿阶段的生活与环境、小学阶段的自我与世界、初中阶段的青春与友谊、高中阶段的理想与人生,是儿童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关注的重点。新教育晨诵中诗歌内容的选择,是紧密围绕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心灵需求来进行的。
二是吻合诗歌的学习特点。从儿歌、童谣到童诗,从白话文到古文,从五言到七言,从单一内涵到多重内涵,以及谜语诗、藏头诗等不同诗歌形式,注重诗歌的从易到难。新教育晨诵的内容选择,也遵循了诗歌自身的发展规律。
三是吻合生活的情境变化。根据四季的转换、气候的改变、各类节日庆典等不同情境,进行主题的安排与诗歌的选择。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诗歌要与当下的生活相得益彰。
四是吻合学校的学习节律。未入学时的向往期、新入学的适应期、每年开学的激励期、毕业阶段的告别期等不同的学习时期,有着不同的教育主题,新教育晨诵也尽可能顺应这些不同的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引导。
新教育晨诵,就是这样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幸福完整为目标,扎根传统、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以童谣、儿歌、童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中外经典著作片段等吻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诗歌的学习特点、生活的情境变化、学校的学习节律进行选编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叩问师生心灵、与师生生命编织的综合课程。
从内容的选材上,新教育晨诵课程特别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扎根传统,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笠翁对韵》《幼学琼林》、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传统蒙学的优秀成果,以现代教育理念精心选编。二是立足中国,以印象山水、长江、黄河、民族等不同课程,深刻展示祖国之美,激发家园之爱。三是拥抱世界,以五大洲的文明为谱系,全面而集中地体现不同国家的风情、世界诗歌的特色,激荡全人类共通的思想与情感。
新教育晨诵作为一个综合课程,特别具有五大功用:它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它是一种艺术,享受韵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它是一种感悟,日积月累,调节压力中健全心智;它是一种精神,共读共情,创造幸福明亮的状态;它是一种传承,中外古今,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粹。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仪式,叩问自我,激发生命的内在活力。仪式与形式,一字之差,效用截然相反。形式只是外在,仪式关乎内心。教育的功利化造成教育中仪式感的欠缺,导致对外缺乏敬畏,对内缺少反省。新教育晨诵从仪式感上,一则强调晨诵开始的开启诗,这是每位老师结合着班级的特点简单编写的;一则强调时间基本固定,最好是早晨,其他时间也行,新教育种子教师黎志新的在教高三时,就利用每天晚自习时的5分钟,这样争分夺秒的“晨诵”仍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则强调以诗歌中富有哲理的优美语句,和师生自身的生命碰撞,不断进行追问。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艺术,享受韵律,沉醉于美的熏陶濡染。诗歌之美,无须赘言,仅仅是朴素地诵读,就能够有所感受。新教育晨诵的最简单读法,就是朗读与叩问,以此在诗与人之间筑起桥梁。新教育晨诵的完整读法,则是诗歌、音乐、美术等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一首诗配上动人的背景音乐、适宜的相关图片,制作成精美的PPT,新教育晨诵的艺术之美,才达到形式上的顶峰。此时欣赏的,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一段影片;此时诵读的,与其说是诵读一首诗,不如说是演绎一段人生。这样潜移默化的熏陶濡染,是美育最为有效的方式。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感悟,日积月累,调节压力中健全心智。作为文学作品的诗歌或经典著作,无论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叹惋,都有其价值。但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我们特别看重所选择诗歌以及经典名著篇章中的积极思想,借助于这一类经典著作,为诵读者的心灵注入引领的力量。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精神,共读共情,创造幸福明亮的状态。我们特别强调,新教育晨诵不仅是给孩子的、不仅是给学生的,而是送给师生双方、乃至亲子多方的一首生命的咏叹调。时光匆促,但忙碌的生活让更多人对时光不是珍惜,反倒是盲目。新教育晨诵歌唱每一天,惠及每个人,让每个人都能从诵读开始,感受美好,营造出美好的心态,让生活更为积极。
新教育晨诵是一种传承,中外古今,汲取人类文化的精粹。教育是对已有文化的选编和传承。诗歌和经典名著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标准的新教育晨诵则更是融合了诗歌、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门类,以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的整体框架,以综合课程的形式,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广博地汲取营养。
欢迎订阅《教育 读写生活》——
五、新教育晨诵的主要形式
我们希望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彼此鼓舞,以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开启新一天的学习。
新教育晨诵的主要形式有日常诵诗和情境诵诗。
日常诵诗是指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通常选择在早晨,诵读一首诗歌。虽然名为“晨诵”,也并非一定局限于“清晨”,其他时间也完全可以进行。这些诗歌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诗歌,不仅奋发向上,积极纯真,意蕴悠远,同时还能够被儿童当下能够大致领略到,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用心灵碰撞诗歌,捕捉诗中的美妙与奥秘,不断加深感悟,从而提炼出新的思考,获得新的力量。一组日常诵诗,并不是经典的简单堆积所形成的好诗大杂烩,而是经过反复挑选、按照不同年龄不同主题精心编排的诗歌课程。
情境诵诗则是在特别的日子,或者是特别的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诗歌。比如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等节日时,诵读一些写给教师、母亲、祖国的诗歌。再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选择一些悼念遇难同胞的诗歌。比如随着气候的变化,我们在不同的节气选择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歌,等等。在雨天读关于下雨的诗歌、在节日读关于节日的诗歌,总是能够得到更大的共鸣。
同理,特别值得一提的一种情境诵诗,是生日诵诗。这是在学生过生日时,全班师生为“寿星”送上的一首度身定制的诗。每个孩子都特别喜欢生日诵诗,就是因为这种生日诗,能够让孩子的生命直接与诗歌相连。这首生日诗可以直接根据一首诗改编,比如直接在诗歌的某个地方,把当事人的名字嵌入其中,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为他朗诵。也可以是老师或者学生专门为当事人创作的诗歌,同样由大家一起为他诵读。如何创作生日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生日诗一定要吻合当事人的生命特质,适合当事人,并暗含着当事人的将来,富有激励性。第二,生日赠诗具有“唯一性”,切忌将一首诗反复送给多个孩子,否则这首诗的魅力就会大打折扣。生日是每个人自己的节日,生日诵诗也成为了最受人欢迎和期待的一种晨诵形式。许多老师还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表现及作业、作品等拍成照片,和生日诗一起做成漂亮的课件,展示给孩子们。必要时还可以邀请部分父母参加生日赠诗的晨诵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老师送生日诗给孩子,孩子也会送生日诗给老师、父母,就这样在诗的诵读中,新教育晨诵也成为了家校共同生活中心灵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
《教育*读写生活》——
六、新教育晨诵的诵读要点
为了服务于一线老师,2016年8月,新教育实验推出了第一套完整研制、正式出版的《新教育晨诵》课程读本。
与一般的晨诵教材只有小学阶段不同,我们根据多年践行和理论研究,按照从幼儿园到高中13年每学期一册,根据新教育晨诵研制原则,主题上围绕幼儿阶段的生活与环境、小学阶段的自我与世界、初中阶段的青春与友谊、高中阶段的理想与人生,来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同时,为了养成学生每日晨诵的习惯,我们按照每学期16周、每周7天的内容加以安排,以便于在周末可以进行亲子晨诵,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吟诵内容。
新教育晨诵以新教育实验的卓越课程体系为框架基础,对诵读的诗歌进行主题划分、课程设计,使得读者在轻松浪漫地感受诗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系统连贯的生命教育、智识教育、艺术教育乃至公民教育。
在内容的安排上,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我们主要选用了童谣、儿歌和儿童诗。童谣和儿歌不仅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和古诗相比,童谣与儿歌能够将一定的知识蕴藏在生动的形象里,滑稽可爱、富有情趣,特别能够激发低年龄段儿童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语感与表达能力,对于培养孩子的好奇心、观察力,开启孩子的智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童谣、儿歌往往是民间口耳相传、集体创作的作品,文学性与艺术性受到一定限制。到了小学的二三年级以后,则更多选择了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优秀的儿童诗保持了童谣、儿歌的童趣,但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有人说,“儿童诗是童心与诗美的联盟。儿童诗是儿童的心与大千世界的对话,是孩子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孩子与生活的对话,是孩子与教育者的对话,是孩子与梦想世界的对话”。正是这样的对话让儿童诗充满了童心、童真、童趣、童性,整个童年也就充满了诗意。
当然,无论是哪个年龄,我们都精心选择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让儿童在诵读古人心声之际,能够不知不觉中亲近古文的韵律。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以“中华四季诗韵”为主题,按照中国的农历24节气,完全采用古诗词为内容展开晨诵。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更加注重拥抱世界,以不同文明体系的诗歌来歌咏人类共同的珍奇,抒发人类共通的情感。
到了中学阶段,我们从之前围绕主题选诗,增加了作者专辑的选诗方式。通过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进行集中晨诵,希望在课程开展过程中,融入更多作者的成长经历、诗歌的历史背景,给青少年阶段的读者更多启发。
初中阶段的“青春和友谊”主题,我们分别细化为求知(好奇、发现、传承)、珍惜(时光、物、人)、交往(亲情、友情)、自立(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责任担当--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奋斗(立志、勤奋、耐挫、拼搏)、创造(超越过去、创造未来),结合相关的重要诗人、重要典籍,进行选材。
进入高中阶段,我们围绕“理想与人生”,注重选择关于爱、人生、价值、信仰、励志的哲理诗,同样结合着重要诗人、重要典籍来选材。
但是,研制得再好的教材,也只是材料。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只是提供一个“例子”,不能够照搬照抄,照单全收。我们所研制的《新教育晨诵》也是如此。比如,虽然我们按照四大原则精心选择了相适宜的名篇,但是,不同地区的孩子甚至同一学校同一年龄不同班级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情况与发展水平,需要老师们因材施教,老师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教学的需要,在《新教育晨诵》中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特点,研发出独具个性的课程。
同时,诗歌的韵律、节奏、意境,是要通过“读”来体味的。如何诵读?新教育晨诵也有着自己的特殊之处。
第一,新教育晨诵的诵读流程,一般是按照“开启诗——复习诗——新诗”的程序进行。开启诗是营造仪式感的重要环节,通常会配上相应的课程主题音乐;复习该课程前面已经学过的一首或几首旧诗(如果是第一节课,或者时间紧张时,这个环节也可以省略或者缩短),然后诵读当天的新诗。
开启诗可以选择经典诗歌中的一部分,加上老师与学生的对话,编写而成。比如有的班级选用《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的诗歌,改编为:
“(老师读)早安,亲爱的同学们!
(学生读)早安,亲爱的老师!
(老师读)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学生读)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师生齐读)让我们启程,前往诗的王国吧!”
开启诗还可以根据教室名称的不同特性,自己编写。比如在《新教育的一年级》系列儿童文学作品中,详细记录了一个“萤火虫班”的故事,这个班里的晨诵开启诗就是根据萤火虫的特性拟的:
(老师读)早安,亲爱的孩子们!
(学生读)早安,亲爱的花儿老师!
(老师读)轻轻地,走进新的一天。
(学生读)擦亮每个日子,点亮心里的灯,
(师生齐读)渐渐地,让我们照亮世界吧!
第二,新教育晨诵的诵读姿势,特别建议采用自然而又昂扬、轻松而又舒展的姿势。也就是说,我们既不希望每一个人正襟危坐,不希望用标准的固定的姿势束缚每个人,也不希望大家东倒西歪,形成一种懒散、放肆的样态。通常而言,会采取自然的坐姿与自然的站姿,如果有需要时,可以配合一些相应的动作,抒发、表达情感。
第三,新教育晨诵的诵读方法,不仅希望读正确、读流畅,更希望读者能够大致理解诗歌的意思,用生命诠释诗歌,并且用声音表达出自己诠释的意境。在晨诵时,老师千万要注意不要把晨诵上成表演课,而要特别强调学生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所以学生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尽可能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一般而言,在出示一首新诗之后,不宜让孩子们齐声朗读,而应该采用自由诵读或者默读的方式,让大家熟悉诗歌,进行理解。接着,可以由教师范读,也可以放优秀的录音范读,还可以由班内诵读好的孩子进行范读,尽可能一开始就读正确,读出美感。诵读诗歌的过程中,重教师垂范诵读,轻分析诗歌含义。诚然,对复杂的诗歌、尤其是古诗词,简单讲解,让孩子们懂得诗歌的意思,有助于在理解之后更好地诵读,是有必要的。但诗歌在晨诵中作为艺术欣赏,没有标准答案,因此不能把对诗歌的简单解读变成课文分析,否则就丧失了诗意。教师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以声音的形式诵读出来,形成一种艺术的濡染。
因为诗歌的内容都比较短,在理解的过程中,单一的反复诵读往往容易产生疲倦感,这时就可以变换各种形式来读,比如角色互读、打节奏读、个体读、小组读、唱读、问答读等。尤其是角色互读,如在PPT上或是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颜色或符号标注,由男生与女生分别读不同角色,重点部分全班齐读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们愉快地熟读。
另外,尽管一些诗歌在熟读之后可以自然背诵,但“读”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背诵。新教育晨诵注重的是“诵”,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背”。所以不要刻意让学生反复背诵。
第四,新教育晨诵的读后拓展。一是指导仿写。为了增进对诗歌的理解、感受,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鼓励学生仿写、改写和创作都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学习诗歌的成就感。最简单的仿写、改编是改词换句,即把诗歌中的某个词语换成我们需要的词语。如许多新教育的班级在晨诵“向着明亮那方/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灌木丛中的小草啊”这样的诗句时,就经常把“灌木丛中的小草”等换成自己班级的名称、学生的名字等。还可以采取“加小节”的方式,即在原有诗歌的后面,按照原来诗歌的韵律和形式,续上自己写的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那种采用并列式结构的诗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一首诗都需要仿写、改写,而且不宜过于频繁。因为,过多的改写经典诗歌会使学生将诗歌“游戏化”,冲淡了晨诵的仪式感,同时,模仿只是在写作起步阶段采用的方法,太多模仿容易导致思维的僵化。
二是引导绘画。这是一种借用新教育的“听读绘说”项目的流程进行晨诵拓展的方法。近十年来,新教育实验开展的儿童“读写绘”项目受到了广泛欢迎,我们也在实践中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经过重新梳理后,推陈出新,我们推出了“读写绘”的升级版,即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更为吻合儿童年龄特点、学习特征的新教育“听读绘说”项目,主要针对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段的儿童进行的阅读指导。将该项目用在新教育晨诵中,具体为:
听,是集中注意力,专注倾听各种范读,理解诗歌内容;读,是听过之后独立诵读,提升自己的阅读力;绘,是把诗歌中所描述的内容,用图像或者复述、或者接龙、或者同主题创作,以涂鸦的方式画出来,增强想象力;说,是以绘制的作品为提纲,用口头语言重新解读画面,进一步诠释诗歌,提高表达力。
所以,我们在设计《新教育晨诵》的系列读本时,就在“主题拓展”中设计了“写一写,画一画”环节,把晨诵课本变成可以写写画画的作业本,这些痕迹都是阅读的痕迹,是心灵的诗痕,希望成人能够帮助孩子收藏起来,作为他们诗歌之旅的记录,也作为他们人生成长的见证。
所以,对学生而言,新教育晨诵的诗句不需要愁眉苦脸地背诵。但是,需要学生身心放松,融入到诗歌之中,把诗里欢乐、思念、伤感、奋进等等一切情感,用声音读出来。读完之后,特别希望针对每首诗思考一些相关的问题,或者和朋友交流,或者心里默默回答,进行思考和行动。
对老师而言,新教育晨诵的诗句不仅是为了滋养学生的心灵,也同样希望润泽老师的生活。老师读诗的样子,就是孩子们心中诗的样子。新教育晨诵并不是语文课,而是在一天劳作的开始,师生共同进入诗的王国,感受诗之美。它不仅进行着知识的积累,更能直接为心灵输入养分,调整着各种压力,创造出积极明亮的精神状态。所以,老师挑选诗歌时,注意与生活相联系,老师诵读这些诗歌时,可以忘记自己是老师,尽情享受诗句的美妙。
对父母而言,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心灵的问题,都和教育有关。家庭教育最神奇之处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成为转折点,只要下定决心,当下就是最好的教育良机。新教育晨诵课程,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建坚实的阶梯,如果作为父母能够参与到晨诵之中,能够倾听孩子的心声,能够在节假日与孩子共同诵读,那么这些阶梯还将组成沟通父母与孩子心灵的彩虹桥,教育会更得心应手,家庭会更美满幸福,生活必然也更加富有诗意。
在美好的诗歌里,珍藏着人类最伟大的智慧和最美好的情感。
试想,一个新教育的孩子,从幼儿园的最后一年开始,到高中生活的最后一段时间,每学期16周,每周7首优美隽永的诗歌,2912次沉醉到经典的呼唤声中,用伟大的声音开启生命的每一天黎明,伴随生命的每一次拔节,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试想,如果中国的学校和家庭,在每一个晨间都回荡着诵读诗歌的声音,那又该是怎样动人的一幕?那又该是怎样深刻的幸福?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是新教育晨诵课程的目标。
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这也是新教育人的心愿。
就这样,我们在诗歌语言的润泽下,在诗性精神的引领下,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用理论梳理着,更用行动实践着,生无所息,孜孜不倦。
(文章转自新教育研究院《教育 读写生活》杂志。作者单位:朱永新,中国民主促进会;童喜喜,新教育研究院新父母研究所。)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新教育实验]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