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良华: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课程评论 Author 刘良华、刘学军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家庭是人成长的根本,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

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社会教育比家庭教育更重要。——刘良华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实验》

家庭教育的五个要求和九种方法——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颁布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

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原创|刘良华 刘学军 
来源|新课程评论

从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来看,近三十年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主要发生了三个重大改变。这些改变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方式发生了改变,家长也需要适应这些变化。


01
新时代家庭面临的新挑战
(一)“举全村之力”培养一个孩子的村正在消失
传统的家庭教育之所以是有效的,是因为它并不限于家庭,其背后是整个家族文化和乡村习俗。培养一个孩子,全村的人都在起作用。家庭教育也因此有“举全村之力”的说法。在传统社会,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做了傻事或蠢事,他会遭受全村人的鄙视。相反,如果一个孩子在家里表现优秀,他会得到全村人的夸赞。整个村庄或社区都会给这个孩子带来知识和道德成长的影响。
现代社会使“举全村之力”的家庭教育逐渐消失。最近三十年以来,不仅农村人流动到城市,成为“农民工”,而且城市居民也大量跨区或跨省流动。曾经的“乡土中国”,变成了现在的“流动中国”。流动导致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原先的集体主义生活逐渐让位于个人主义生活。乡村或社区的集体活动越来越少,不仅家庭和家庭之间较少交往,而且家庭内部的成员也因为有了“自己的房间”而较少发生温馨的亲子交流。
在传统的集体主义家庭生活向个人主义家庭生活的转变过程中,如果孩子已经变了,而父母还没有做好准备,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就会陷入被动。父母很可能会抱怨:这是怎么了?我那么爱孩子,为什么孩子不领情?我那么耐心地教育孩子,为什么不管用?
汇聚完成孩子成长的“村庄力量”

(二)高科技给儿童的学习带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也改变了儿童的游戏和零食选项
传统的家庭教育之所以是有效的,是因为它比较简单、干净,孩子很少受到电器或零食的诱惑。因为没有高科技的电器,孩子玩各种自然游戏或手工游戏。那时的游戏包括躲猫猫、扔沙包、滚铁环、打陀螺、老鹰抓小鸡、集体跳绳、踢毽球、打乒乓球等等。即便吃零食,也是有限的。那时的零食没有防腐剂,零食的保存时间是有限的,孩子不可能随时吃到零食。
而在现代家庭中,孩子被各种高科技的电器和各种零食包围。孩子从小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孩子随时随地可以吃到零食。高科技的电器貌似给孩子带来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了孩子好玩的欲望,其实却给孩子带来了种种伤害。看电视不仅损害了孩子的视力,也伤害了孩子的阅读力。网络游戏凭借其声光电的优势过度激发孩子的破坏冲动,让孩子满足于虚拟的世界而不再对真实的生活发生真实的兴趣。
零食满足了孩子好吃的欲望,同时也给孩子的身体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太多的零食会让孩子的肠胃处于虚假的饱和状态,孩子不再愿意吃主食。什么样的食物有资格配称为主食?只有那些能够做种子的食物才有资格成为主食。这些能够做种子的食物埋在地里可以生根发芽,也因为这些食物有种子的原发力量,进入人体的肠胃之后,就可以鼓舞肾气和肝气。
(三)衣食无忧让孩子普遍不珍惜他人的劳动
传统的家庭教育之所以是有效的,是因为它建立在谋生基础之上。全家人都处于谋生状态,孩子不仅很珍惜劳动成果,甚至参与谋生的劳动,“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重要的是,处于谋生状态的孩子会体察到生活的不易,并由此而能够容忍和接受家长的专制管理与权威教育。
现代社会的家庭往往摆脱了谋生状态,这让孩子衣食无忧,也让孩子不再珍惜和感激父母的劳动。摆脱了谋生状态之后的另一个间接的后果是孩子不再容忍和接受父母的专制管理、权威教育,他们不能容忍和接受来自父母的体罚。当孩子长期过一种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就会进一步提高生活的要求,他会要求尊严、自由与民主。如果孩子已经沿着尊严、自由与民主的方向发生了变化,而父母还没有做好准备,仍然期望用惩罚甚至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父母就会与孩子发生无休止的冲突。
刘良华:培养孩子三个核心竞争力刘良华:家庭教育心得100条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02
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在现代社会,家长需要对“看电视”“玩手机”“吃零食”三个坏习惯保持必要的警惕。为了改变这些坏习惯,家长需要坚持“外柔内刚”的大原则。三个警惕加上一个大原则,一起构成家庭教育中的“三一原则”。
(一)警惕电视
电视被发明并普及,一定有其正当的好处、优势和相关的理由。可是,无论电视有多少好处,都不能让孩子过多地看电视。正因为考察了孩子看电视的种种后果,美国育儿专家斯波克提出:“我强烈反对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电视。即使是高质量的儿童电视节目也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因为电视为孩子做好了一切,几乎不需要孩子做什么努力。”具体而言,让孩子过多看电视会导致如下几个后果:
第一个后果是破坏孩子的阅读习惯。看电视几乎不需要思考,而阅读是需要思考的。如果孩子养成了一种长期不思考的看电视的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就不会愿意去过一种需要思考的阅读生活。
第二个后果是破坏孩子的睡眠习惯。孩子看电视不仅会造成晚睡而导致睡眠时间不够,而且会因为兴奋而影响睡眠质量。孩子入睡之前,需要心情平静、静如止水,看电视会破坏孩子的宁静。电视以声光电的方式刺激孩子的感官。斯波克建议:“如果你的孩子的卧室有电视机的话,最好把它撤掉吧。”
第三个后果是破坏孩子的视力。孩子的视力处于脆弱的稚嫩状态,视频的强光会让孩子的视力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受到伤害。不仅应该减少孩子在家里看电视的时间和频率,而且应该减少孩子在学校观看电视以及其他视频的时间和频率。遗憾的是,随着电视机和电脑在家庭和学校的普及,在“现代教育技术”的鼓动下,电视机和电脑遍布家庭的各个房间,学校则变本加厉地摇身变为“智慧学校”,孩子在无法逃脱的种种视频的照射下,“近视眼”成为现代中小学生的常态。不仅高中教室里满目疮痍,近视眼在小学教室里也泛滥成灾。
因此,有人建议,可以每周设定一个“无电视日”。在这一天,全家人完全不看电视。出于类似这样的考虑,如果家里的电视机坏了,不必急着修理,可以过几天不看电视的生活,可以利用这个空隙问一问自己:自从家里安装了电视机,多久没有给孩子讲故事或听孩子讲故事了?多久没有牵着孩子的手在户外散步或跑步了?多久没有跟孩子一起做家务劳动了?多久没有带着孩子去看望爷爷奶奶了?
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孩子玩网络游戏好处多?还是害处多?


(二)警惕手机
为什么说,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手机的最初功能只是交流。但对孩子来说,手机的主要功能在于电子游戏。
游戏是重要的,但是,家长需要警惕手机游戏以及其他一切电子游戏。科学技术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同样,科学技术在征服和改造游戏的同时也导致了对游戏生态的破坏。
电子游戏对游戏生态最大的破坏就在于:它借助声光电等科技元素所造成的视觉、听觉和心理效果使人的征服感、操控感和暴力倾向等情感欲望被过度激发和开发出来。在这些情感欲望被过度激发出来之后,人对其他美好的游戏甚至对真实的生活就失去了基本的兴趣和耐心。
如果家长有足够的信心和掌控感,让孩子适度玩一些网络游戏也是可以的。这需要家长跟孩子制定玩网络游戏的时间长度。问题在于,在家长完全没有掌控感的时候,孩子已经痴迷于网络游戏而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其如此,倒不如让孩子在三岁前后尽可能警惕网络游戏而以古典的方式展开自己的生活。
也因此,不要过早地让孩子拥有手机、iPad(平板电脑)。如果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iPad或电脑。
(三)警惕零食
值得警惕的零食主要指糖果、巧克力和可口可乐、雪碧等软饮料。为什么要警惕糖果或巧克力?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父母需要想办法让孩子尽可能吃饱、穿暖。但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必须让孩子有“饥饿感”和“抗寒力”。
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糖果、巧克力以及其他甜食。尤其应该禁止孩子饭前吃零食。饭前吃零食将直接导致孩子的身体处于虚假的饱和状态。在糖果、巧克力面前不能节制的孩子,长大之后不会有什么出息。吃糖果或巧克力会导致孩子的身体出现反常的臃肿或者反常的瘦弱。
吃甜食而不节制的孩子,身体必不好,性格也好不到哪里去。完全抵制不住甜食诱惑的孩子,往往缺乏意志力。也因此,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过度依赖便利店的零食。
要引导孩子尽量少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但不必完全禁止孩子吃糖果或巧克力。完全节制的后果是:禁果本身就隐含了偷吃的诱惑。而且,父母完全禁止孩子吃糖果或巧克力之后,孩子会更加馋嘴。他看到其他同伴吃糖果或巧克力时,他会羡慕、嫉妒,他若发现有人把糖果或巧克力掉在地上,他会偷偷地捡拾。若被其他同伴发现,不免会被嘲笑。
完全禁止吃糖果或巧克力的另一个后果是:孩子会感觉自己家庭贫困,自己的家庭属于弱势群体。或者,孩子会感觉自己的父母不通情理,这个家庭没有基本的温情。
因此,父母可以让孩子吃少量的糖果或巧克力,偶尔让孩子吃糖果或巧克力也会给孩子带来生活的情趣与欢乐。让孩子吃少量的糖果或巧克力之后,父母最好告诉孩子:为什么过多食用糖果或巧克力对身体有害?

(四)守住一个大原则:外柔内刚
为了改变孩子的某些坏习惯,在孩子犯错之后,家长需要守住“外柔内刚”大原则。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尼尔森(J.Nelsen)在《正面管教》中提出一个类似的原则,她称之为“和善而坚定”。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家长不必愤怒,也不必批评指责,更不必体罚孩子。家长最好外表柔和、平静,但内心必须坚持原则,告诉孩子不可做什么,告诉孩子必须做什么,绝不妥协。
家长之所以需要守住“外柔内刚”或“和善而坚定”的原则,是因为孩子的犯错可能因为“寻求关注”,也可能因为受到家长的责罚而感到羞辱并由此导致孩子有意无意的“寻求复仇”,还可能因为自己受到压抑而决定与家长对抗的“争夺权力”。无论寻求关注、寻求复仇还是争夺权力,孩子都会因为父母的愤怒、责罚而激发出更多犯错的冲动与决心。相反,如果父母保持表情的柔和、平静、足够的善意、理解与同情,那么,孩子就会感觉父母站在自己这边,孩子就会放弃继续犯错的斗志与决心。
按照“外柔内刚”的大原则,孩子犯错之后,家长可以采用三个步骤改变孩子的错误。比如,孩子会用哭喊或在地上打滚的方式威胁父母,以便父母同意让自己吃糖果。孩子会拉着妈妈的手,拉着妈妈出门,要去买糖果。如果妈妈拒绝,孩子就会哭喊或在地上打滚。当孩子以哭喊或打滚的方式威胁父母时,父母必须坚持“外柔内刚”(和善而坚定)的大原则。一般而言,只要父母采用三个步骤,就可以纠正孩子大声哭喊或在地上打滚的错误。
第一步是外柔,表达对孩子的理解和同情,让孩子感觉父母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孩子的自尊)。家长最好保持柔和、平静而有足够善意的表情。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想我能够理解你为什么喜欢吃糖果。”如有可能,家长可以进一步跟孩子说:“我小时候也像你一样喜欢吃糖果。”
当家长采用类似“我想我能够理解你……”的语法格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孩子就会想:“哦,我的妈妈是理解我的,她没有指责我,相反,她赞成我的做法,她站在我这边,她是我的人。”孩子甚至会想:“哦,妈妈会满足我的需要,她会带我去买糖果。”显然,他想多了。他不知道,接下来,妈妈会有第二步。



第二步是内刚。家长最好告诉孩子:“我们有约定的,一个星期只能吃一次糖果。这个星期你已经吃过一次糖果了,所以,这个星期不能再吃糖果。无论你怎样哭喊或在地上打滚,都没用,妈妈不吃这一套。”或者,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你不遵守约定,如果你想用哭喊或打滚的方式威胁妈妈,不会有效果。如果你不信,从现在开始,你使劲地哭,你使劲地在地上打滚,妈妈可以看着你哭,看着你打滚。”
孩子可能会因绝望和愤怒而更加大声地哭喊,更加剧烈地打滚。别怕,这是考验家长的关键时刻。家长需要用“自然后果惩罚”的方式来治疗孩子的毛病。别的惩罚可能都无效,甚至可能激发孩子反抗,只有“自然后果惩罚”才有强大的力量。人可能会怨恨或反抗人为的惩罚,但不会怨恨或反抗“自然后果惩罚”。
所谓“外柔内刚”之刚,并不是用刚烈的方式激烈地辱骂或鞭打孩子,而是用“不动心”的方式去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惩罚”。人的行为可能会有“自然效果”,但也会有“自然后果”。比如,孩子哭喊或打滚,家长可以让他尽情地哭、尽情地打滚,哭喊或打滚是很辛苦的事情,长时间地哭喊会导致“声嘶力竭”,长时间地打滚会导致精疲力竭。让孩子因为自己的哭喊、打滚而承担声嘶力竭、精疲力竭的后果,这就是承担自然后果惩罚。
不用人为的方式而用自然后果惩罚的方式让孩子接受惩罚,这需要家长有比较强大的意志力,家长要有基本的“不动心”的定力而不要轻易因为怜悯心而心慈手软,要坚守“外柔内刚”之刚的立场。
第三步是回到外柔。外柔内刚始于柔和,也终于柔和。外柔内刚需要“两头柔,中间刚”。这就是刚柔并济、外柔内刚、以柔克刚的智慧。在接受自然后果惩罚之后,孩子已经声嘶力竭或精疲力竭了,此时,家长最好用柔的方式让孩子“体面地接受失败”。家长可以向孩子发出邀请,让孩子感觉到家长的关注和关心。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过来,让妈妈抱一下。”或者对孩子说:“别哭了,我们出去走一走。”也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力所能及的任务,要为孩子提供台阶,让孩子体面地接受失败,让孩子感觉自己可以做更有出息的事情,比如,家长可以说:“这里有50元,你去超市帮妈妈买一瓶酱油。如果你帮妈妈做事了,下次妈妈带你去买糖果。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一般而言,只要家长给出台阶,孩子就会顺台阶而下,停止哭喊或打滚,会走到妈妈的身边,接受妈妈的拥抱。这时候,妈妈最好抱住孩子,轻轻抚摸孩子的背脊,也可以亲吻孩子的脸颊或额头。比较可取的办法是:如果孩子不哭了,愿意来到家长身边,那么,家长可以抱住孩子,一边抚摸他的背脊,一边告诉他:“孩子,记住我们的约定哦。一周只吃一次糖果。以后要是想吃糖果了,直接告诉妈妈,不用哭喊,不用在地上打滚。只要你告诉妈妈,妈妈就去买糖果。我们有约在先,妈妈一定会兑现承诺,也希望你跟妈妈一道兑现承诺。”
虽然采用自然后果惩罚能够让孩子无力反抗或抱怨(人类很少怨天,只会尤人),但惩罚孩子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孩子遵守约定、兑现承诺,强化规则意识。如果孩子犯错,那么,家长既要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的惩罚,同时又要保护孩子的尊严。相反,如果家长毫不留情,总是用严厉的方式惩罚孩子,总是让孩子绝望地接受失败,让孩子没有尊严地受到惩罚,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尊严并因其麻木而继续犯错。
刘良华|生命课堂与兴发教学刘良华: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我所提倡的教育研究方法
刘良华:教育行动研究的三个特征:参与、改进、系统而公开

在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关键期(尤其是三至六岁前后),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基本的规则。如果说在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关键期重在情感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对孩子的某些错误持比较宽松、自由的态度,那么,在从第一个关键期(三岁前后)到第二个关键期(九岁前后)的过渡期,需要逐步强化规则意识和契约意识。家庭教育需要由宽松教育转向严厉教育,由自由教育转向规则教育。
其实,外柔内刚是人一辈子都需要关注的大原则,而并不限于三至六岁的教育。孩子成年之后,成家立业了,他也需要运用外柔内刚的大原则去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任何交往障碍或交往冲突。
总之,社会的转型需要家庭教育做出相应的调整。现在的中国家长不仅需要面对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传统家庭结果的变化,不仅需要考虑高科技给孩子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而且需要根据社会的民主化趋势,采用“外柔内刚”或“和善而坚定”的原则,让孩子形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作者,刘良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军,湖北省洪湖市曹市镇向红小学教师。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21/7-8「纵横」栏目。本文摘要、关键词与参考文献等详情见纸刊。
孙云晓:少年儿童的四大成长动力——体验、榜样、目标、习惯,是儿童成长动力中特别重要的因素致家长:理解和尊重是最好的礼物——莫让美好蒙了尘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最需要的五种高质量陪伴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的四大铁律
顾明远: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将一事无成——现代家庭需要学学家政学
.......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向美而行:新教育实验通识与实践五十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