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张其成:家风是孩子的起跑线——让好家风滋养孩子心灵
张其成:家风是孩子的起跑线
什么是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今我们该如何看待家风?
在张其成教授看来,家规是家庭对孩子的约定,是一种刚性的要求,是需要孩子去遵循的。人们遵循这种硬性的规定形成的风尚,会成为一种精神风貌或风气,这样的风气虽然偏于软性,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与孩子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这就是家风。好的家风将使孩子终身受益,成为一种潜意识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家庭教育是一种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教育、终身教育,儿童时期所受的家庭教育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展开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式来实现的,表现为传世的家风、家规与家训。从古至今,凡是能够传承不衰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文化。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自强精进、厚德中和”。谈及自家的家规家训,作为“张一帖”医学世家后人的张其成教授表示,张家这十六字的家规已传承了数代人。在张家,孝字当先已经成为一种风气,逢年过节孩子们都要来到老人身边。十年一大聚,五年一小聚,寒暑假孩子们都要回来陪伴老人,这在张家已经形成惯例。
这十六字的家训家规,是“张一帖”医学世家传承数百年的精神内涵的最好概括与总结。有赖于这样的塑造人格、净化人心、强调道德的家训,张氏子孙造诣颇多。而“张一帖”医学世家能够传承数百年而不衰、繁荣发展,与张氏家庭在家训家规教育下所形成的家风、家德是分不开的。
如何涵养好家风?
2021年11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仪式在京举行,安徽名医张舜华喜获殊荣。这位老人以超过半个世纪的精诚大爱和对家庭的坚韧付出,为世人留下了一段“孝女香”的传奇。张舜华是谁?她是张其成教授的母亲,一位培养出四位博士生导师的母亲,已故“国医大师”李济仁的妻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的传人。
“母亲经常义务给病人看病,这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谈及涵养好的家风,张其成教授表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而且身教要胜于言传,父母润物无声的行动引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形成一种潜意识的东西。
张其成的母亲张舜华年幼时,家中唯一的哥哥不幸早夭,父亲张根桂忧心家族医学后继乏人,加之诊务繁忙,身体每况愈下。时年不满10岁的张舜华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做饭、洗衣、砍柴,照顾父母和妹妹。由于善良孝顺,张舜华被当地乡亲们誉为“孝女香”。
在张其成的记忆中,母亲背着他们爬行在崎岖的山路上去出诊的景象,仿佛就在昨天。当时尽管条件艰苦,但是穷人来“张一帖”看病,父母不仅不收诊费还会免费送药。令张其成印象深刻的,是自家门前的一口大缸,夏天父母会放些解暑的药茶给乡亲们饮用,冬天则为乡邻们施粥,为乡亲们送去温暖。
如今,他的母亲已经89岁,依然坚持为群众义诊,还拿出个人积蓄捐建了新安国医博物馆。“趁自己还能动,再为社会做些事”。张其成告诉记者,这是他母亲常说的一句话。而正是张舜华的这种言传身教,在其子女的成长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作用。
盼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这是如今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盼。面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这种重成才轻成人的现象,张其成认为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好家风是记忆、是烙印,可以影响孩子的未来,家风涵养比追求成绩更有意义。”
《孟子》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说明家庭建设与整个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家有家规、家有家德、家有家风,以家为载体,在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如今的社会变得非常重要。张其成认为,家庭教育要注重引导孩子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人生在世不能只是为了钱与名,更要有信念与理想。
张其成以孔子为例说,幼年丧母、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乃人生三大不幸,孔子几乎与这三个人生中难以承受的痛苦撞了个满怀,但孔子却能快乐生活,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孔子在30岁时就对天下一些重大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积极投入政治活动,55岁周游列国被人们誉为美谈。
如今,人们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过度追求孩子的高分,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学习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但当孩子们真正拥有了这些之后,生活也许并不快乐。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培养孩子不急躁、不焦虑,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非常重要。
张其成认为,成功不是有了多少钱,而是找到了人生目标,并能努力去追求。作为家长,要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孩子来说,高考没考好,考不上好大学,同样可以大有作为,要尊重激励孩子的选择成长,为其找寻适合的发展之路。
家风是孩子的起跑线
许多家长有这样的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此,他们争先为孩子抢拼优质教育资源,学区房、好学校、好老师、补习班等,成为他们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砝码,从而导致孩子不堪重负。“起跑线一旦被限定为知识,人生就会被其所累。”在张其成看来,家风与家长的格局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特别重要。
面对家长们“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张其成认为“人的一生更像是一场接力赛跑”,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线,是孩子人生赛跑中最重要的交接点。因此,要让孩子跑得更快乐更轻松更久远,父母需要为孩子考虑周全,未雨绸缪。孩子的起跑线不应仅仅是名与利,而是家长的修养与格局,父母的思想高度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出路。
张其成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家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对孩子未来的成功与否、家庭生活环境的建设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生活在其中的每个家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好的家风,对家人特别是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及生活习惯的养成等会产生积极影响,好家风是家庭的无价之宝。一个家族如果能人才辈出,与家族的良好家风传承不无关系。
张其成表示,家风是无言而最直接的教育。现在很多父母抱怨教育不好孩子,总是一味地在孩子身上找问题,却忽视了对自己的反省。一些家长总想着孩子能博览群书,自己却一直玩着手机;总想孩子刻苦努力,而自己却好逸恶劳。“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张其成认为,对于一个家族而言,家风才是立足之本,因为家风家德是家族的根,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是文明的延续,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家教与门风,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让好家风伴孩子快乐成长
张其成认为,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引导孩子孝敬父母,更要引导他们热爱祖国,引导他们以自己所学回报祖国与社会,让孩子快乐成长。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非常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年来张其成教授创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国学发展基金,传播国学,弘扬国粹,并面向学生与家长举办《论语》夏令营及免费的线下线上讲座,广受社会各方赞誉。
张其成教授在多种场合,身体力行倡导“国学教育应伴随孩子的一生”,因为学国学与中华传统文化是铸魂的,能起到修心的作用。他认为,国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人生观的教育、日常行为方式的教育、道德伦理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教育重在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学习国学不可以为了应试。当然,孩子国学学好了,语文成绩肯定会提高。但如果国学教育以知识为导向、以考试为目的,这种学习就会变成痛苦的事情了。在近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张其成教授多次提交了有关在学生中开展国学教育的提案。
“国学教育的目的重在培育健全的人格。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自信的、快乐的,有人文精神的。如果一个小孩子不会笑,是很可怕的。为什么不会笑?是因为心中没有温暖。为什么没有温暖?是因为心中没有阳光。为什么心中没有阳光?是因为心中没有爱,既没有得到爱也不会给别人分享爱,所以他不快乐。”张其成说。
人可以没有知识,但是不能没有快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习国学就是建构精神信仰,是为了修心。心修好了,人格健全,就会快乐。为此,张其成教授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应注重国学教育的知识传播,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信仰,在寓教于乐中感受快乐、幸福成长。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2年1月刊第5期,原标题《张其成:让好家风滋养孩子心灵》。文 | 本刊记者 姜乃强。
家风与家教——最好的家风: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家风、家训与家教——中国传统家训到底留给了我们什么?
新教育,新家风:仁、义、勤、朴、和——新时代呼唤新人才,新人才呼唤新教育
世界十大家族家训
朱永新:一本微言大义的家庭教育指导书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