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玮:阅读的本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Author 万玮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阅读的本质

原创|万玮 

来源|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


万玮: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送给教育者的15句箴言

朱永新和新教育人的阅读观——阅读推广实践创新,我们一直在行动


阅读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阅读的本质是理解;有人说,光理解不行,得推理,质疑;还有人说,阅读的本质是实践,纸上读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又有人说,阅读的本质,是一个人的自我教育。


我还听过一个回答——阅读的本质是对自我进行投资。这个回答另辟蹊径,只是——稍显功利了一些。



我的阅读史
2022年8月,我出版了一本新书《教育只有一个主题》,这是我自2003年出版《班主任兵法》以来的第10本书。我给咱们这次阅读论坛的负责人叶凤春老师送了一本,并且嵌名赠言:腾蛟起凤,着手成春。这两个词都是成语,形容人才华出众。我觉得用来描述叶老师很贴切。



今年赠书时,我写了不少嵌名赠言。我近期会有一个演讲,谈如何创作嵌名赠言,一直追溯到我小时候的阅读。年轻人很难想象,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可读的书并不多,字典和词典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我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书是《新华字典》和《成语词典》,因此具备了不错的成语功底。

上初中之后,我开始读书读报。我父亲常年订两份报纸,一份是《报刊文摘》,另一份是《杂文报》。我总是把每一期的文字全部读完,连中缝的广告都不放过。因为常年读文摘,我的知识面相对比较开阔,对任何领域的知识都有一点好奇心,显得很博学。因为常年读杂文,我对许多问题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并且特别重视论证的内在逻辑。

我生活的县城有一家图书馆,对市民开放,我去办了一张图书证,常常去借书。借阅比较多的有两类,一类是文学书,另一类是传统文化书籍。
到了高中,我开始迷上武侠小说。梁羽生、古龙、金庸、温瑞安等人的武侠小说基本都读了个遍。空余时间,也读很多杂志,如《读者文摘》、《故事会》、《十月》、《人民文学》、《收获》、《今古传奇》、《小说选刊》等。
上大学后,我彻底迷上了当代文学,读了许多当时活跃的国内作家的小说。这些作家包括:阿城、毕飞宇、陈建功、韩少功、贾平凹、梁晓声、刘醒龙、刘震云、莫言、史铁生、苏童、孙甘露、张贤亮、王小波、阎连科、叶兆言、余华、陈村等。这些都是男作家,很奇怪,女作家的作品我一点都不喜欢,像琼瑶、王安忆、严歌苓、铁凝、池莉等都是知名作家,她们的小说我几乎没怎么读过。最喜欢的作家是王朔,我把他的小说几乎读了个遍,后来的人称之为“痞子文学”,我却陷入其中,如醉如痴。

工作之后的阅读面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小说依然读,如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二月河的历史小说,以及类似《杜拉拉升职记》这样的职场小说等,尤爱汪曾祺的文字,平淡、温暖、有乡土气、意蕴深长,代表作《受戒》翻来覆去读了好多次。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对小说的热情下降,对有思想深度的文史哲的兴趣与日俱增,并逐渐从东方思想延展到西方思想。近年来,读得比较多的是西方哲学与企业管理学。其中有两年又喜欢上了唐诗宋词,沉浸了好长一段时间。
阅读的方法
我自己是一个非常热爱阅读的人。如果几天没有读书,心里会觉得空荡荡的,甚至会有一种负罪感。我现在每年的阅读量还是比较大的。平均下来,每周会精读一本书,泛读五本书。
有人可能会问,你怎么这么厉害,一年读这么多书。俗语说,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们以为只有逐字逐句才是阅读,实际上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很多。
西方有一本很经典的指导阅读的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提到阅读由低到高有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就是看懂字面意思。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这是一种快速阅读法。无论能不能看懂,把书从头至尾快速翻一遍,以对这本书的题材、主要内容、结构等有一个初步了解。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这是非常精细的阅读。对于作者本人、写书的背景与动机、书的主要观点、主要价值、不足等都有一个分析与判断。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这是阅读的最高层次。读者自己有一个问题,或者有一个主题,找不同的书籍来读。这些书籍可以是同一个作者,也可以是同一个主题的不同作者的论述。这是一种做学术研究的阅读。

另一本书《快速阅读》也把阅读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线性阅读、略读、扫读与视读。
线性阅读就是从左至右、从头至尾,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这是最基本的阅读法,缓慢却有效。
略读就是快速浏览,只读每一段第一行,或者快速找到每一段的主题句。
扫读有点像查字典,直接读感兴趣的章节,其他部分完全忽略。
视读如同拍照,有一些人的眼睛像是相机,扫一眼就能把书籍的一页转化成图片,存储到大脑里。这种人考试很厉害,有一些闭卷考试老师划定了考试范围,他一看题目就知道这题目曾出现在教材或者复习资料的哪一页的哪一段。

西方有一位大神级的传播学大师叫麦克卢汉,他一生完成了多次学术转向:工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最终成为20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思想家之一。他读书有两个特点:第一,到书店买书,随手拿到一本书,直接翻到第69页开始看,感兴趣就买,不感兴趣就直接放弃;第二,翻开书只读右半部分,这样读书速度快一倍,信息损失却只有10%左右。
所以,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即便是精读,也分不同的层次,就如同吃螃蟹,有些人吃完螃蟹肉,可以把螃蟹壳完整地拼装起来,像是一件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

进阶的阅读
个人读书太孤单,也很难坚持。加入一个读书组织,参与集体阅读,是进阶的路径。

好的集体阅读有三个特征:
第一,有引领。平和成立教育集团之后,中层管理团队达到了40多人,这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我们定期组织共读活动,作为校长,我就是引领团队读书的人。过去几年,我们一起读了不少书籍,如《教学勇气》、《学生第一》、《传习录》、《风格感觉》、《故事力》、《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管理十诫》、《创新者的窘境》、《熵减:华为活力之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教育3.0》等。

平和高中中文组的陈放今老师热爱读书,我们鼓励他在学校里成立读书会。于是,他在2021年与学校图书馆合作,成立了晨读小组,师生自由报名。每天早晨,陈老师乘坐早班地铁,赶到学校,在食堂吃完早饭,坐到图书馆,等着大家来。晨读7:15开始,7:35结束,读书篇目是《论语》。我是积极的参与者之一,一学期坚持下来,获益匪浅。


第二,会讨论。集体阅读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组织讨论,从同伴那里学到的东西常常比书本上还多。《论语》晨读就经常会有讨论,作为领读者,陈老师认真备课,仔细讲解,也会鼓励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大家愿意,陈老师也会让读者轮流做主讲,他来做点评。
学校中层团队集体读书时,每一次会指定不同的人来组织,组织者会将全体成员分为5到6个小组,大家先在小组之内分享和讨论,然后在大组内交流。

第三,带问题。如果希望读书有效率,带着问题读通常是有效途径。《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最高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讲得直白一些,就是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答案。

我以前曾写过一篇文章,核心观点是:学习是一个验证猜想的过程。你自己有一个思想框架,底层架构笃信不疑,上层不那么确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不太确定的部分进行验证,验证正确的,成为自己知识与思想体系的一部分,被推翻的,继续存疑,继续探究。
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是,无论自己的思想大厦搭建多高,都要抱着开放的心态,时时反省。如果能读到一本书,将自己原来的想法彻底颠覆,当额手称庆。要知道,让人认知升级的书籍千金难买,因为偶然的机缘读了一本书,人生从此有了目标,命运开始转向,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当然,组织集体阅读,最大的获益人一定是领读者。就好像陈放今老师,他的书上密密麻麻做满了笔记,《论语》的主要版本,不同学者的解读,他都清清楚楚,烂熟于胸。在我们心目中,他俨然就是《论语》的研究专家。

阅读的动力
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方法,更要关注动力。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思考,孩子们为什么阅读?或者说,阅读的动力来自于哪里?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

首先是兴趣。有些小朋友就是喜欢阅读,家长把他带到书店里去,往那里一放,然后出去逛街,逛半天回来,小朋友还在那里读书,根本不需要大人操心。
还有些小朋友喜欢读某一类书。有些人喜欢读历史,有些人喜欢读军事,他们喜欢读书,只是因为喜欢跟这类题材有关的所有信息。
不得不提爽文。很多小朋友喜欢读网络小说,网络小说已经成为一个产业,像游戏一样,蕴含了很多心理学原理,让人读着上瘾。当年金庸的武侠小说与琼瑶的言情小说也可以说是爽文,今天很多热播电视剧都是爽剧。形式是爽文,内容有深度,读之有益,这种阅读应当被鼓励。

其次是任务。任务有多种,上了一个课程,老师列了一个必读书目,考试要考,那就没办法,即便不感兴趣,也硬着头皮读。《红楼梦》里,贾政希望贾宝玉读四书五经,将来参加科举考试,贾宝玉不愿意,偷偷读《西厢记》、《牡丹亭》这种“杂书”,喜欢诗词歌赋,贾政很不满意。
有些书籍是工具书,读书的目的是有现实需求。有人照着书烧菜,有人照着书育儿,有人照着书养花,有人照着书运动,有人照着书理财。我有段时间为了提升演讲技巧,找了不少演讲类的书籍来读。
演讲是一种输出,输出必须有输入,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如同老师用考试促进学生学习,我也用接受演讲与约稿来促使自己读书。

最后是习惯。作家毛姆说,“养成读书的习惯确实使人受益无穷。很少有什么娱乐,能让你过了中年之后还会从中感到满足。”他还说,“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
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犹太人的文化中有一种读书的习惯。历史上的犹太人经常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因此,他们坚信,凡是带不走的,都不是真正的财富。

我自己坚持阅读,这三方面的动力都有。
我有好奇心,随便一本书放在我面前,都有兴趣翻一翻。越是我不熟悉的领域,我越是想知道,这个领域究竟在研究些什么。
读书也常常是我不得不完成的任务。每一次重要的演讲,我都事先认真准备,逐字逐句写演讲稿,还要做PPT。写稿子类似于做主题研究,要做主题阅读,一篇稿子写完,不知不觉读了不少相关的书籍与文章。
这么多年下来,读书确实已经成为我的习惯。每一年,我都会把当年的精读与泛读书目记录下来。阅读中遇到好的“金句”,还会做摘录。

以下列出部分过去几年让我认知升级的书籍:《自驱型成长》、《筚路维艰》、《解放军为什么能赢》、《苏轼十讲》、《枢纽》、《熵减》、《成功的真谛》、《作文七巧》、《风格感觉》、《蒋勋说红楼梦》、《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沟通的方法》、《臣服实验》、《教育3.0》……
阅读的本质
回到最初的问题,阅读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个性化的生活方式。

我上大学时,读的是数学系。专业课极难,上课前得先自学教材,否则教授一节课讲几十页,根本跟不上。自学教材时,真的是一行一行读,一个字一个字理解。通常不会一口气从头读到尾,那就成读小说了。一旦读不懂,只能停下来,若是硬着头皮往下读,只会越读越不懂。于是回到第一页开始读。这样的读书,第一遍可能读到第10页,第二遍就能读到第20页。就像攻坚战一样,每次往前推进都很有成就感。
陶渊明的读书可不是这样的。他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现在读很多书,尤其是快速阅读时,就采用陶渊明的方法。读不懂不要紧,大概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就行。反而还会有一种“不明觉厉”的感觉。一旦读到会意处,一定要做读书笔记,要么做摘抄,要么把自己的感悟用关键词记录下来。

你读了一本书醍醐灌顶,别人读了无动于衷;你崇尚读书少而精,别人倾向于多而杂;你喜欢用眼睛看,别人喜欢用耳朵听……至于说有人喜欢靠在床头读书,有人喜欢坐在地铁里读书,有些喜欢盘腿坐在地上读书,有些喜欢跑到书店里读书,皆无不可,让自己舒服的阅读都是好阅读。

第二个层次,是理解、批判与践行。
有些人读书窄而深,其阅读面聚焦于某个专业领域,满口名相术语,领域外的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现代知识体系庞杂而细分,两位大学物理教授碰到一起,如果研究的领域不同,可能相互之间也不会真正懂对方的研究。一位学者说,当一名教师在讲课时,应当假设听众是没有任何专业知识储备的小白,而行业之内的专家坐在后面旁听。这样的讲课才真正考验教师的水平。

阅读与做学术一样,如果不能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便可能停留在卖弄知识的阶段,如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炫耀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
我认识一位很厉害的读书人,他在阅读的时候,不仅阅读文字,还阅读思维。他说,世界上的道理就那么多,不超过25个。我读书时,首先判断这本书讲的是哪个道理。道理很难有新意,毕竟,阳光下没有新鲜事,但表达的方式却千变万化。这就是一种批判的阅读。
掌握一个道理最好的方式是践行。几年前,我们学校的管理层很认真地学习了王阳明的《传习录》。王阳明的心学,核心观点就是知行合一,这是每个读书人一辈子的修炼。

第三个层次,是心灵的互动。
朱永新教授在2022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发言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阅读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从某种意义上看,阅读的本质是阅读主体与文本的互动,这既是阅读的本质,也是阅读的意义。”

读一本书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代入,或悲或喜,或笑或叹,心灵得到洗礼,灵魂受到净化。读者与作者发生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契合,这是读书极大的妙处。

广义的阅读
阅读的本质不止于此。
著名导演王家卫有一部经典电影《一代宗师》,其中提到“三见”——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我不十分清楚这三者的内涵,也不知道该如何排序。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对“三见”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有了自己的排序: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一个年轻人慢慢长大,走了一些路,读了一些书,知道山川辽阔,世界精彩,这叫见天地;开始闯荡世界,接触人性,被人性所困,拥有时不珍惜,珍惜时已失去,年少不懂曲中意,回首已是曲中人,这叫见众生;有一天忽然意识到,这个世界除了自己,并没有其他人,所有的问题都是我自己。那就是见自己了。
阅读也是如此。从书中,你学到了新知,增长了见识,这是见天地;透过命运看人性,产生悲悯之心,大爱之情,这是见众生;最终,在书中读出自己,电光石火,心有灵犀,这是见自己。
在我自己的读书经历中,有过身临其境的幻觉,有过妙处难与人说的喜悦,有过如被电流击中的震撼,也有过唇齿留香的温馨。

狭义的阅读是读书,广义的阅读是读人、读事、读世界。
我身边有些朋友,特别喜欢聊天。和一位有见识的人喝茶,一个下午,就有很大的收获,不亚于读一本书。还有一些人,敏于行而讷于言,特别擅长从实践中学习,一件事情只要亲自动手做一遍,比读了十本书还充实。也有一些智者,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一件错综复杂的事情,别人理不清头绪,他们一眼洞穿,展现出强大的对大局的阅读能力。

平凡的教师用教材教世界,伟大的教师把世界当教材。只要能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就是好的阅读,而根本不必在乎阅读的材料是什么。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佛祖可曾说了什么,迦叶读懂了。
禅宗六祖慧能不识字,听别人讲述《金刚经》而开悟。慧能从五祖弘忍处得到衣钵之后,开始传法,其弟子整理成《六祖坛经》。禅宗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村上春树说,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阅读的本质,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逢。

结语:阅读与运动
平和的教师常说一句话:人生唯阅读与运动不可辜负。这句话源自于一场头脑风暴。

在一次内部管理会议中,我说,如果未来学校只有3门核心课程,是哪3门?大家在纸上写。
汇总之后的结果是:数学、阅读、体育。
我说,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两门呢?
大部分人选择的是体育与阅读。
一个强健身体,一个充盈精神;一个动若脱兔,一个静若处子。一个行万里路,一个读万卷书。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阅读。

万玮:变局之下,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万玮:当体育与阅读成为核心学科,未来学校应关注哪些学生素养?万玮:从浪漫、精确到综合,这就是成长的节奏万玮:基因与环境,哪一个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更大?万玮校长的10个方法论——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平和人物”的特征
朱永新:我为什么连续20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建议把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设立为国家阅读节朱永新:体育独特的价值
探路者——新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新教育实验的年度报告——为中国教育探路者,我们一直在路上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