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玮校长的10个方法论——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平和人物”的特征

万玮 守望新教育 2021-10-25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江大河最终都东流入海。我们常常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心中没有目标。在努力的过程中,哪怕有各种迂回,进两步退一步,甚至退三步,只要目标的灯盏一直闪亮,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其短板。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取决于其长板。


信什么不重要,信本身才重要。


方法论是一种工具,本质上是一种模型,通过假设与简化,来发现生活与工作中的规律,提炼出一些可供实操借鉴的基础原则。


我是一个喜欢想的人,生活中常常会陷入一种想的状态,想目标,想过程,想结果,想细节,想逻辑。未来是什么?未来就是你整天想的那些东西。只要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到!


平和是有理想的学校,我们志在从一个微观的领域探索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目标与路径。


真正的优质教育不分中西古今,而是帮助人完成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平和双语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五自”精神,分别是:自主,自由,自然,自信,自省。


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则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膝颤抖,仍然往前走。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长万玮任职校长岗位近10年,春节期间他将自己的治校经历总结为10个方法论,与学校管理者分享,期待获得你的共鸣与反馈。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新教育(《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


校长的10个方法论

原创|万玮

来源|搜狐教育


万玮,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分享美好,传播美好。选文如有不妥,敬请作者见谅。



方法论1——

目标理论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甲和乙比赛走路,看谁走得直。甲每走一步,都盯着自己的脚看,不要走偏,走出一百步之后,回头一看,还是走偏了。乙的策略完全不同,他不看脚,而是盯着远方的一棵树,轻松迈大步,走得非常直。


20年前,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就不甘心做一个平庸的教师,而是立下志向,成为全国名师。今天回过头来看,这个目标没有实现,但我已经走得足够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江大河最终都东流入海。我们常常走得太远,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心中没有目标。


在努力的过程中,哪怕有各种迂回,进两步退一步,甚至退三步,只要目标的灯盏一直闪亮,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走出困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今天的社会有很多人焦虑。焦虑是一种心态问题,根本原因是因为内心有标准与期望。同样是半杯水,如果标准与期望很低,就会心存感恩,如果标准与期望很高,就会内心愤懑。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因此,我们需要有高远目标,而在竭尽所能之后对任何结果看淡,降低预期,这样幸福感也会有提升。


这三句话,其实都在讲一件事:我们一定要有高远的目标。


方法论2——

木桶原理


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其短板。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取决于其长板。


每一个人都有其长板与短板,你的综合能力由短板决定。在一个较低的管理岗位上并不需要你装多少水,因此,你的那块短板就不会暴露,但到一个较高的职位,要求你装更多的水,你那块短板如果没有补长,就会不停漏水。


竞技体育中,你的对手会一直寻找你的弱点。如果你的短板很明显,你就完蛋了。工作中也一样,只要短板存在,就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有短板怎么办?有两个解决路径。


第一是尽全力提升短板,至少要达到合格水平,不能拖后腿。


第二可以发挥团队的作用,找一个搭档或副手,他的长板恰恰是你的短板,通过团队合作,把每个人的长处都变成团队的长处。


解决了短板的问题,还是要致力于发挥长板的优势。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其长板,如果有一个长板是前10%的水平,我们就是十里挑一的人才。如果有两个长板都是前10%,组合一下,我们就是百里挑一的人才。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恰恰都需要这两个长板,我们就能最大化实现自我价值。


方法 3 ——

侧枝理论


盲端走向衰亡,侧枝带来创新。


混沌大学李善友教授从生物进化中得到启发,提出盲端与侧枝的理论。在生物进化史上,鱼的一个侧枝成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一个侧枝成为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一个侧枝成为灵长类,灵长类的一个侧枝成为直立人,直立人的一个侧枝成为智人。


现代智人统治地球,大约不到七万年。如果生物演化没有基因突变,只有盲端没有侧枝,地球就不会有这样的生命奇迹。


为什么盲端会走向衰亡?因为地球的环境一直在变化。现代人类的活动对地球生态影响很大,导致许多生物灭绝。这当然得引起警惕,但是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一个生物物种如果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外部环境保持不变,下场多半很惨。


企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创新,把宝压在一个曾经成功的主打产品上,市场环境一改变,企业就会陷入绝境。


一个组织一定不能搞大一统,一定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各种侧枝。这些侧枝我称之为“创新小分队”,创新小分队很可能失败,但一旦成功,就会成为有价值的侧枝,假以时日,侧枝说不定就成了主干。



方法论4——

信仰理论


信什么不重要,信本身才重要。


不少人相信占星术甚至痴迷其中,对各种星座如数家珍。我不认为这理论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我尊重身边那些研究星座学的朋友与同事。因为他们有信仰,有信仰本身就值得赞赏。


我们做教育的,都知道没有信仰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曾经分管学校德育很多年,充分认识到内心的信仰信念是德育的重要保障,“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什么都不信,毫无敬畏之心,这样的人走上社会也是祸害。


信仰是一种心的力量。心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如果教师有信仰,校长不要打击,不要指责,有信仰本身是很幸福的事。如果教师没有信仰,帮助他们树立一种信仰,例如“做教育是积德行善”、“你具备成为名师的潜质”等。


一个人带着信仰工作,就会有不竭的动力。



方法论5——

射击理论


有意瞄准,无意击发。


我在部队待过一年,射击课上课的时候,先练瞄准。在北方的冬天,趴在靶场里,瞄着远处的目标,一趴就是一个下午:


专注于瞄准的稳定性,稳定到逐步开始扣扳机,到击发的那一瞬间,进入物我两忘的境地,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瞄准上,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击发。


我们要专注于过程,而看淡结果。过程足够充分,结果就自然而然地呈现。



先射击,后瞄准。


我在一次团队会议中问了一个问题:一件事情有多少把握才会去做?有人回答100%,有人回答80%。我说,我可能想清楚30%就行动了。他们都很惊讶。


如果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十年二十年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那确实要准备得足够充分才能行动。可是如果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等到你准备充分,黄花菜都凉了。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反而是速度,要抢先行动,先把子弹射出去再说。


学校工作要鼓励各种不成熟的探索与尝试,即便那个探索与尝试很不成熟,至少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吃一堑,长一智,我们不能很快成功,我们至少知道有一条路是要失败的。


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试错,学校要有足够的宽容度,给教师与学生以试错成长的空间。

当然,如果一件事情十分重要,不能承受失败的后果,那还是充分瞄准,自然击发。


方法论6——

极致原理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一家企业生产十种平庸的产品不如生产一款优秀的产品;一个演员出演十部平庸的影片不如主演一部优秀的经典影片;一个歌手演唱十首平庸的歌曲不如有一首作品传世。


我们都是平凡人,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不如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把这件事情做到极致。这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把一件普通的工作做到让人惊叹的程度。



我曾看到一个导游解说的视频,这个导游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段子中,真是一绝,听他连续讲一天也不会厌烦啊!我就想,都是耍嘴皮子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如果我们的老师也有这种能力,各种教学法都不那么重要了。


校长和老师们应当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件作品来打造。既是作品,就有匠心在其中。

我们一年、一个学期或者一个月只做一件事,把这件事做得足够好,成为亮点,成为常态,随后再去琢磨其他事。如果一件事每年都做,那么每年都要有进步,每年都要有创新。


方法论7——

量子思维


摒弃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接受兼容并包,矛盾共存。


量子理论适用于微观领域,在我们看得到的中观或者宏观尺度的物理世界里,在任何一个时间点,物体的状态都是确定的,但在微观世界就不是这样。比如著名的“薛定谔的猫”。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有一句名言: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还能正常行事,这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之问。据说,钱老自己是有答案的,那就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科学代表理性,艺术代表感性。一个人既有理性,又有感性,那就相当厉害。


例如,我身边有科学素养很高的老师,凡事讲科学精神,基于事实,运用逻辑推理,辅之以审辩式思维,来分析事情。


而另一位艺术老师,逻辑一般,却天然有直觉。一屋子男男女女,她断言说,那个男孩子喜欢这个女孩子。过一段时间验证下来,分毫不差。


如果一位科学家有这样的直觉,在没有任何推理的情况下直接“看”到结果,再通过结果倒推过程,那绝对是该领域的大师。


有一些老师是理想主义者,却不接地气;另一些老师实践经验丰富,却过于功利,缺乏理念与理想。他们都缺乏一流的智慧。


量子思维如何培养?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极高明的智慧——禅,就是量子思维。



有人问一位得道高僧日常状态是什么,高僧回答:担水,吃饭。又问他得道前是什么状态,回答:担水,吃饭。问有什么不同,高僧回答:以前担水时想着吃饭,吃饭时想着担水,现在担水时想着担水,吃饭时想着吃饭。


你去问禅师一些道理,禅师常常不正面回答你,甚至会用棒喝的方法对待你,其实正是暗示你抛弃二元对立的思维,跳出原来的系统,从一个更大的视角来看待你原来的问题,从而有一种全新的理解。


方法论8——

谦卑原理


永远保持谦卑。


汉代名臣张释之,有一天在朝廷里,达官显贵都在,有一个叫王生的老者突然对张释之说,我的袜子松了,请帮我系好。大家都惊呆了,张释之是朝廷重臣,而王生无官无职。众目睽睽之下,张释之居然就跪下来帮王生把袜子系好了。


后人有人就批评王生当众给张释之难堪。王生说,张大人对我很好,我无以为报,因此让他当众帮我系袜子,其实是在帮他培植谦卑的福德。


牺牲自己的形象来培植别人的名声,这是多大的一份报答啊!面对那些倨傲无礼的人,我们要保持谦卑,因为,他们其实是在帮我们。



在我看来,谦卑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身体的谦卑。我们看到有些人彬彬有礼,其实只是逢场作戏,他们的内心可能很傲慢。有些老师在校长面前卑躬屈膝,貌似谦卑,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却趾高气昂,不可一世。


第二个层次是思想的谦卑。我刚工作时有一回犯了一个错误,特别紧张不安,偷偷看分管领导,领导却朝我微笑了一下,我特别感动,感到了被领导理解。


这是一种同理心,同理心是思想的谦卑。我现在自己做校长,面对下属的失误,批评归批评,但首先表示理解。


第三个层次是心灵的谦卑。我以前有一些恃才傲物,经常自觉不自觉地顶撞领导,领导说“离开了平台你啥也不是”,我回复说“我自带平台”。自从学会了谦卑,我通透了许多,对各种批评能冷静接受,而反观内心。


方法论9——

生长理论


万物生长。


教育是农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用在植物上叫“生长”,用在人身上叫“成长”,同一个意思。既然生长,就有生老病死,起承转合。


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一个组织与人一样,都在生长。有些行业属于朝阳产业,那就是在青年时期;另一些行业则属于夕阳产业,那就是到老年了。这是世界的规律。我们要顺应这个规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的校长面对的是80后家长,90后教师,教育的生态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还是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思维来指导现在的教育,岂不是刻舟求剑?


上一代人永远看不惯下一代,但最终的结果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有了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我们需进一步思考“我在哪里”?



我写过一篇短文,文章叫做《生气的四层境界》,以对生气的理解为例,讲述我认知变化的过程:


第一层境界是“无邪,不生气”,刚开始工作时,我热爱教育,喜欢学生,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后来很快遇到挫折,于是进入第二层境界“正义,很生气”,我变得嫉恶如仇,觉得自己有责任唤醒学生。


气生多了,发现最受伤的还是自己,于是慢慢进入第三个境界“心安,不生气”,也就是所谓的“佛系”。后来意识到刻意不生气也是一种执着,于是开始感悟第四个境界“随性,无所谓生气不生气”。


该生气的时候还是生气,但是不会对自己的生气感到气恼,对自己的情绪深刻觉知,坦然接受。有了这样的认知,同样是生气或者不生气,我可以判断一个人大概处于什么阶段,进入怎样的境界,对人生的理解达到什么水平。


方法论10——

思想实验


想象力和逻辑。


思想实验首先从物理学中诞生。其中最著名的,伽利略的铁球思想实验是这样的:

两个铁球分别下落,如果大球下落快,小球下落慢,那么,将两个球合在一起下落,就会出现悖论。


一方面,两个球相互制约,合在一起下落的速度应当介于两者之间;另一方面,将两个球看做一个更重的物体,其下落速度应当大于原来重的铁球。


无论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都会出现矛盾。因此,两个铁球必然同时落地。伽利略仅仅通过思想实验,便做出了断言。


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高手,例如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提出隆中对,后来一一应验,这种思想实验的能力,我看不亚于伽利略。


以上分享的九个方法论本质上都是思想实验。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尤瓦尔在《人类简史》说,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是“想象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是一个喜欢想的人,生活中常常会陷入一种想的状态,想目标,想过程,想结果,想细节,想逻辑。未来是什么?未来就是你整天想的那些东西。只要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到!



结语:勇气


做教育是很艰难的事情,做校长尤其难。我很认同美国学者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的观点:优秀的教学不能降格为技术,优秀的教学源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而要做到自身认同与自我完善,最需要的是——勇气。


动画片《大圣归来》有几句经典台词: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则说: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双膝颤抖,仍然往前走。


(万玮,上海平和双语学校校。文章摘自网络。分享美好,传播美好。选文如有不妥,敬请作者见谅。)



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万玮校长

谈平和文化与平和人物

作者|佚名


平和“校长寄语”:平和是有理想的学校,我们志在从一个微观的领域探索中国教育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的目标与路径。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们怀揣着伟大民族复兴的梦想。当历史的接力棒交到年轻一代手中时,他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平和的学生当成为中华文化悠久历史的继承者,基础扎实学术严谨的学习者,兴趣广泛热爱生活的实践者,视野宽广胸襟开阔的思想者以及挑战自我关注世界的探索者。他们应当是实现中国梦的先锋与中坚。

平和人勤勉、低调、乐观、务实,平和倡导“平而不庸、和而不同”的文化。平和已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教师发展的家园。平和人高雅、从容、平和、淡定,平和的气质影响了一大批家长和社会人士。平和将伴随着中国本土教育改革的大潮,朝着世界一流水准的中国学校进发!

平和创办至今,每一位曾工作过的教职员工都为学校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二十年来,人来人往,物是人非,学校的精神与文化得到沉淀与传承。平和文化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由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故事组成,其核心,则是人。通过彰显平和文化的“平和人物”的评选,我们记载了他们这些人,记住了他们的故事,也就记录了平和的文化。平和教育的价值才能不断提到提炼,在每一位平和人心中氤氲,酝酿,成为将我们仅仅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


平和文化?

平而不庸、和而不同 - Modest buthigh - achieving,harmonious yet diverse

平,乃平实也 - “Ping”is modesty

“平而不庸”是在平实的基础上追求多彩的人生境界 - “Ping Er Bu Yong” means the pursuit of a well-rounded life whilestill modest

和,乃和谐也 - “He”is harmony

“和而不同”是在和谐的前提下倡导多元的文化景象 - “He Er Bu Tong”means multiculturalism predicated on harmonious relations

平和提供国际融合课程,但不是一所国际学校,平和是一所面向中国学生的本土学校。平和坚持以中华文化的传承为己任,中华文化崇尚君子,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平而不庸、和而不同”完美地体现了这种精神。



真正的优质教育是什么?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开老师把女儿送到平和读高中IBDP课程,他写了一系列的文章,记录这一过程。其中有一段文字震撼人心:


我相信一种真正的优质教育,是让孩子真正快乐,幸福,自我完善的教育。至于在学校的相对封闭圈层里的知识汲取,已经是第二性功能了。在互联网连接全球万事万物的今天和未来,知识的汲取不再是学校校园的最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让孩子在这里养成一种乐观、开朗、友好、互助的性格,能不能激活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充实并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内在动能,能不能让他们养成拥有良善人际交往能力和在平凡世界中发现不平凡事物的独特感受力。


真正的优质教育不分中西古今,而是帮助人完成自我认知与自我实现的过程。叶开先生的观点与平和教育的追求高度契合, 也是对平和教育者的鼓舞与鞭策。



平和人物的特征

自由——人生是一个追其自由的过程,好的教育帮助人实现自由。当一位曾经在不同学校就读的平和校友被问及平和与其它学校最大的不同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自由!
 
自然——在自然的状态下,方能看见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学校应当提供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教育。教育就是人的自然生长。在自然的状态下,心态是放松的,情绪是平和的,成长是喜悦的。
 
自省——自由的个性相遇时,一定会产生碰撞。多元、多彩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每一位个体,需要以包容的心去看待他人与不断变化的世界。唯有自省,方能包容。保持初心,方得始终。
 
自信——自信是一种气质,由内而外,自然散发。教育不能改变人的基因,但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平和尊重每一位教师员工,尊重每一位学生及家长,生命在尊重中彼此滋养润泽。
 

自主——一切教育,最终都指向人的独立自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教育。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是点燃,是熏陶,是激励。当生命之火熊熊燃烧的时候,人生便充满了能量,生命便有了意义。


来源(网络)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与美好相约同行——新教育实验历届年会掠影(2018版)

新教育研究院简介——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指南(2019最新版)

理想与行动的力量——中国新教育实验掠影(内附视频)

用生命书写,用行动言说——新教育教师生命叙事集锦

新教育——未来教育的一面旗帜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学习培训参考资料

新教育的精神是什么?——解读新教育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

文化的进步,变革的力量——一个区域如何有效推进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吗?新教育实验是怎样促进教师成长的?——新教育实验十问十答

你有多专注,就有多自由

活出你想要的美好

新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怎么样?怎么做?——关于新教育实验的50个问答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有哪些?

“穿过生命散发的芬芳”——2018新教育实验颁奖盛典:榜样教师、完美教室、卓越课程、 智慧校长、年度人物获奖名单和颁奖词

“我变了,我没变”——2018新教育实验年度人物事迹简介暨颁奖盛典视频

在行动中研究,在坚守中创新——2018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大事实事掠影

2017年新教育实验第十七届研讨会年度盛典

201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2016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典

2015全国新教育实验年度盛

与黎明共舞,与经典相伴,与美好同行——新平台,天天都有新资源,新教育,天天都有新创造

如何实现生命的幸福完整?

......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