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莫言: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我的家教观和阅读观

莫言 守望新教育 2024-01-09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呢?

——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作者|莫言


我们常常会谈论到家庭教育,但是,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呢?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尽自己的职责,做好教育孩子的事情呢?著名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莫言曾作过以下的解释:



莫言将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以下6句话:


第一句话: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父母天生就是优秀的父母,不是所有的家长从孩子出生就会教育孩子。成为父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吸取、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是需要不断提升的。


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母亲这样说过:很多人会认为我很轻松,告诉我孩子如此优秀,根本用不着我管,但是却不知道我其实每天晚上睡觉都不安稳。


其实,作为一个好的母亲都尚且如此,一位不合格的母亲更需要重视孩子的问题。很多家长都已经被老师叫到学校去谈话了,但是还是会有很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问题。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任何专业的技能都是需要考核,但是,仿佛只有作为父母不需要考核,不需要培训,其实这种认识并不完全正确。


每一位父母在做好自己的职责之前是需要学习相关的只是,对于作为父母,有父母的意识知道得越早越好。


第二句话:好孩子都是教出来得


在接触过不同的父母阶段,认识到很多优秀的父母。这些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费尽心思。


孩子的教育与父母的贫富没有太大的关系,与父母的文化程度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出现很多农民父母教育出清华北大的孩子,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在《焦点访谈》中有一则事迹,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奖者安金鹏,他家里非常穷,考上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读书,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但是,在母亲的执意坚持下才卖掉家里的唯一一头驴,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当面问了才知道他的母亲小学都没有毕业,但是自己的孩子却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就凭这一点,又有哪些家长能够做到呢?


第三句话:好习惯都是培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会将自己孩子的坏习惯怪到学校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身的努力上,却不会找自己的原因。


其实,孩子很多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都是父母平时学习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培养出来的,父母在平时给孩子做好榜样,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潜在的教育。优秀的孩子往往是源自于优秀的家庭,源自于优秀的教育。而问题孩子往往出自于问题家庭,孩子问题多并非仅仅是自己的原因,更多是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的产物,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的改变,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孩子才会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


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第四句话: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在孩子取得优秀成绩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也需要家长与父母的共同配合。


据统计,我国有将近1000万的闲散成年人,这些人在学校不愿意读书,选择辍学。很多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这些成年人的犯罪四步曲。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帮助到自己的孩子,尽自己的义务,帮助孩子减轻学业负担、心理压力,让父母成为孩子心目中的导师。


其实,好的成绩固然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和教育,也需要父母辛勤栽培的汗水。


第五句话: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很多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正是父母和孩子沟通出现问题的时候。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与自己的母亲更有冲突,不仅是因为自身的成长中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秉持着升学的压力,以及家长所带来的压力,导致孩子与母亲的交流存在更多问题。


其实,优秀的父母在孩子青春期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方法:第一是学会倾听,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压力,能够理解孩子的话语;第二是理解,父母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想想孩子的问题;第三是建议,父母需要在孩子有困难的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帮助,能够让孩子听取更有利的建议。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缺少问题的父母更多是倾听这一步。


第六句话: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商是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但是,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意志力,然而,影响孩子一生的问题却是品德。


可是,在现在很多家庭中,很多父母缺乏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父母关注更多的还是孩子的成绩和排名,却好不关注孩子的品德。其实,在孩子的一生成长中,品德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所以,父母的言身传教是相当重要的。父母只有通过不断潜在的教育,才能够为孩子一生的成长和教育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投资自己和未来,懂得和孩子一起成长

新教育实验的家庭教育——教育始于家庭,与孩子一起成长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我与母亲的八个故事

作者|莫言

        

莫言先生在瑞典学院领取诺贝尔奖的演讲,讲了关于自己母亲的八个故事。如果你是一位父母,如果面对同样的情景,你会做怎样的选择?


第一个故事: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第二个故事: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的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第三个故事:

        

我记得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难得的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我们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的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了!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第四个故事: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的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的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第五个故事:

        

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第六个故事:

        

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而且只要你心存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后来我进入城市,有一些很有文化的人依然在背后甚至当面嘲弄我的相貌,我想起了母亲的话,便心平气和地向他们道歉。


第七个故事: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是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的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第八个故事:

        

我在故乡生活了二十一年,期间离家最远的是乘火车去了一次青岛,还差点迷失在木材厂的巨大木材之间,以至于我母亲问我去青岛看到了什么风景时,我沮丧地告诉她: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了一堆堆的木头。但也就是这次青岛之行,使我产生了想离开故乡到外边去看世界的强烈愿望。

        

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背着我母亲卖掉结婚时的首饰帮我购买的四本《中国通史简编》,走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既让我爱又让我恨的地方,开始了我人生的重要时期。


莫言的母亲,正像全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一样,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甚至连教材上的字都不认识,但这不妨让母亲成为我们的“教育家”。

        

因为,当这个人教会我们什么是梦想和志远、学习和生活、人生和处世、坚强和不屈、诚实和耻辱、怜悯和同情、宽容和理解、大爱和亲情的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成功、不去瑞典领取诺贝尔奖呢?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焦虑时代, 怎样做一个“恰到好处”的母亲?

中国父母基础阅读书目100本——与孩子一起成长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原创|莫言 
来源|莫言

早上翻了一下《北京青年报》,有整整一版关于阅读的照片。其中有一个云南某地少数民族的老太太在她的庭院里阅读;老太太坐在矮凳上,旁边有两只鸡在啄食。 还有一群戴红领巾的孩子在台阶上阅读,很像是三联书店里的情景;还有一个年轻人躺在路边的长椅上阅读;、还有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阅读。 这仅仅是日常阅读生活中的几个场景。

在我们的生活中,实际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三字经》也曾经给我们列举了很多古人阅读的榜样: 有的把邻居家的墙壁凿一个洞,偷光阅读;有的人趴在雪地上借着雪的光阅读;有的人骑在牛背上,把书挂在牛角上阅读;有的人捉了很多萤火虫用布包起来,借萤火虫的光阅读。 但后来证明很多方式都是不可行的,有人捉了数百个萤火虫包起来,发现这集中起来的光不足以照亮书上的字。 我趴在雪上看过书,书上一片模糊。 而把书挂在牛角上阅读更是不可行,那还不如骑在牛背上捧着书阅读。 只有把邻居的墙壁凿开一个洞借光阅读比较可行。 

《三字经》上这样说,是告诉我们不要怕艰难,只要有可能就要尽量读书,然后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当今的阅读,其实也不仅仅是指捧着一本书读。 我们上网浏览是阅读,去观察社会、欣赏自然风光也是一种阅读。 阅读跟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写作的人更离不开阅读。 中央电视台和新闻出版总署共同主办的一个节目叫“书香中国”,我与麦家、迟子建被邀请参加了这个节目。 主持人在向观众介绍我们的时候说,“请三位读者上场”。 我被人家称为作者称习惯了,一时还反应不过来。 上去之后我才意识到说我们是读者很准确,因为我们的写作是从阅读开始的。 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书籍的过程中萌发了写作的兴趣,然后才开始了写作;我们在阅读别人的书籍的过程中得到了知识,提高了写作技巧。 

节目要求我们每个人举出一段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文字,然后当众阅读。我选的是《儒林外史》第一章里描写画家王冕给人家放牛学画画的一段文字,一场暴雨过后池塘里的荷花和天上的云霞的描写。 我为什么选这一段呢?因为这段对大自然的描写,有非常强烈的画面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和童年阅读有关。骑在牛背上阅读确实是很美的回忆,我们这种农村孩子大多都有这种体验。 迟子建选择的是她的故乡的一个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里面一段关于天上的云彩描写,这在过去的小学课本里叫《火烧云》。 麦家选的是海明威的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里面的一段,在海拔数千米的雪山之巅上有一只冻僵了的豹子的尸体。 、这肯定是一个象征。 豹子为什么要爬到这么高的雪山上去,它去上面找什么? 那上面并没有食物。 、所以我想那豹子实际上是在行走,豹子实际上是要到一个高的精神境界寻找一种精神追求。 这乞力马扎罗山上被冻死的豹子,也是我们人类追求更高境界的一个象征。 关于阅读的话题,是说不尽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句老话儿。 用现代化的方式行走,十万里都不算困难,去一趟南极就是几万里,但是读一万卷书确实是非常不容易。就算一天读一本书,一年读三百六十五本,读一万卷书差不多要三十年,而我们从有阅读能力到失去阅读能力的时间,也就五十年左右。 谁能一天读一本书呢? 谁能每天都读书呢? 但是阅读确实是我们人类一项重要的活动。 我们的社会能够进步,人类能够发展,生活能更美好,离开了这项行为是不可能的。 在我们的财力、物力和时间允许的前提下,睁开我们的双眼多读一点。等将来我们看不动了的时候,躺在床上回忆我们看过的书,也是一种幸福。

摘自我的演讲集《贫富与欲望》,写于2011年4月23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朱永新:阅读搭建精神的天梯——我们一直在行动
叔本华:如何成为独立思考的人?——比阅读更重要的是什么?
莫言:不被大风吹倒——致青年朋友的一封信
莫言:悠着点,慢着点——“贫富与欲望”漫谈

遇见美好,向美而行——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最美的自己!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