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教室
[新教育大家谈]
天地一教室
——《教育 读写生活》卷首语
童喜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典故其实源自两个朝代的两件事。
汉朝的陈蕃15岁时,父亲朋友来访,见他屋中杂乱无章,问何不打扫迎客?陈蕃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其后陈蕃大有作为。因此典故本义是赞颂胸怀大志。
清朝的刘蓉也如此回答,其父批评:“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刘蓉从此奋进,后成文学家。自此典故有了引申义:大事也需从点滴小事做起。
教育,正是如此。
“天地一教室”作为《教育 读写生活》杂志创刊号专题,专谈一“室”功夫:一方面“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另一方面“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为此,我们完整推介一席教育盛宴,推荐一场从教育部的庙堂之高到乡村教室的江湖之远、让顶层制度建设者到一线操作者充分互动的思想交流。
当然,我心中这五个字尤其意味深长。
天地一教室,是对办刊方针的定位。当下诸多纸媒被网络狂潮吞没,本刊逆流出现,其力量来自对教育的坚守,来自扶助一线教育人的初心。为此将心怀天地,从宏观视野上拓展,从大处着眼,又心系教室,以教学技艺来建设,从小处着手。
天地一教室,是对教育本真的回归。教室堪称学校教育的最小单位,又应该是容纳天地之所。将世间万物、各种文明,进行选择、汇编、传授、建构,是教育亘古不变的追寻。若知识与生活的割裂,轻则导致生命的浪费,重则甚至导致生命因知识而异化。将天地引入教室,教室面朝生活生命敞开门窗,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天地一教室,是对实验探索的期许。“缔造完美教室”是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之一。教室何为完美?天地之间风云突变之动,教室有如中流砥柱之静,如此育动静皆宜之人,以教学相长而育出顶天立地之师生,以行动创造未来,正是诠释“完美”的答案之一。
天地一教室,是对未来教育的回答。互联网正在将人类互联,也在导致因工业革命构建的当下教育形态发生重大改变。未来学校是否存在?以怎样的方式存在?已成研究焦点。然而,千变万变,教育本质不变。吴大羽近70年前宣告:“人类文明到底出于人类自造,假如吾人前无文化,亦当努力接近光明,无学校亦当自求升华,追索人类前向之极义。”视天地为教室,时刻学习,是未来人们的常态。
天地一教室,是对个体自身的反省。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应是同心圆:圆心,是个人,外环是家庭、教室、民族、国家、人类,最终是天地——宇宙。所以Goldwin Smith说:万国之上,犹有人类在。所以庄子说:天人合一。一颗心能与哪个外圈合一,这个人就会有相应的精神之力。缺少外环的周遭之大,会导致整体之小,缺少圆心的个人之实,则导致整体之空。教育就是助人求实求大。当人们主动求实求大自我教育时,天地为教室,一生为学生,人生将由此成为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天地一教室,也是不愿将教育的力量神化。任何神化都是异化。避谈教育只谈教室,因为教育的力量如此软弱,比不上经济杠杆的刚需;如此隐性,比不上制度建设的迅疾;如此单薄,比不上人性本身的神秘……只是,教育是人类唯一能对自身所做的事。人不必胜天,人类却必须承担人类的责任。
天地一教室,更是对价值意义的重新定义。6年来,我亲眼见证数以千百计的普通一线教师,仅因对教育的一念之变,生命为之觉醒,整体生活发生堪称奇迹的改变。庸常生活一旦注入价值意义,会立刻显现光芒,而且难被外力熄灭。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地一教室,我们耕耘其间。
教育变革如此艰难,牵一发需动全身,所以将目光尽可能投向长远,以此而乐观。教育创新如此美丽,牵一发即动全身,所以将力量尽可能倾注当下并朝向自身,因此而务实。
亲爱的朋友,欢迎在《教育 读写生活》中,读写我们共同写就的教育生活。因为,我们不仅为了收获的果实,更为当下的耕耘咏唱!
守望新教育特别链接——
......
......
守望新教育微信号:swxjy_cdq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