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必因“洋”废“节”

张雨龙 红辣椒评论 2022-06-15

第6届 

红网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 选拔赛 

精彩开启……快来参赛!

名家点评 全程公开 最高奖励10000元>点击了解


不必因“洋”废“节”


■ 张雨龙(南京师范大学)



——本文系红网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圣诞节在国内的传播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2006年,来自清华大学等名校的10位博士,便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抵制圣诞节。如今,十四年过去了,我们对圣诞节包容度又是如何?


拿身边的例子来说,昨日,笔者就读过的初中,其官微发了一则推送:《增强文化自信,我们不过“洋节日”倡议书》。文章里写到:“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以“增强文化自信,我们不过‘洋节日’倡议书”为关键词,在百度上检索,有约49700000个相关结果。以同样的关键词在微信上检索,会发现刊发一模一样的文章的学校难以计数。


什么样的倡议书引无数学校尽折腰?且看这篇雄文。文章伊始便开宗明义:“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并对“圣诞节”“情人节”甚至“愚人节”等进行了点名。


然而,如果但凡是西方国家的节日都不能过,那么即将到来的元旦假期,我们还能开开心心放假吗?毕竟,元旦是公历新年,而不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农历新年。还有,每年的母亲节似乎也不能过了,母亲节也是从美国舶来的节日。劳动节、妇女节等等,一概应予以抵制,它们毕竟都源起于西方。我们也不应该继续采用公历纪元,毕竟公历纪元还有一个名字:基督纪元,我们应该弘扬儒教,怎么能使用基督教的纪年方法呢?


倡议书作者应该知道,关于双休日还有另一个称呼,就是“礼拜日”,它带着比圣诞节更浓的西方宗教色彩,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将礼拜日一起抵制呢?想必写到这,读者已经能感受到荒唐了。在“抵制洋节”的逻辑下的所有推导,都有悖于常识和生活经验。


其实,我们既可以过春节,也能过元旦,既重视母亲节,也认真地对待重阳节。传统节日与洋节,本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更何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过洋节,看重的并非是“洋”,而是“节”。就像哈工大那位宿管阿姨,她给学生送糖果,只是在借节日的名义,表达对学生往日理解与支持的感谢,并没有去强调所谓的宗教意义。假设这一初衷没有被“举报”打断,学生们收到糖果后的开心,阿姨送出糖果后的满足,这种良好的双向互动,必然会使二者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何必再去区分洋节与传统节日呢?对我们精神有慰藉、对社会有意义的节日,何妨敞开怀抱去接受?既然不能因噎废食,那么,我们是否也不应该因“洋”废“节”?



·参赛指引·



<<往届回顾>>>

(点击标题查看)

-那些年,摘下“星星”的你-

-第5届“评论之星”:重庆大学杨元瑞-

-第4届“评论之星”:中国人大岳永婕-

-第3届“评论之星”: 湖南师大王艳华-

-第2届“评论之星”:华中科大于蕾-

-首届“评论之星”:山西大学王言虎-



<<回复关键词看往期精彩内容>>

评论大赛︱评论之星︱大学生群︱我要投稿︱评论女神︱评论男神︱月度之星︱王昱︱伍瑞冰︱红辣椒︱红辣椒评论︱红网评论︱时评之道︱时评︱研讨会︱时评研讨会︱佳作评选︱杂文︱评论员︱评论媛︱女作者︱女评论员︱时评家︱评论家︱评委︱佳作︱投稿︱信箱



hlj.rednet.cn

长按图片  关注我们



红网红辣椒评论自2001年下半年开办以来,坚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广泛反映草根阶层诉求,力求用网络传递理性声音,是当今网络评论中最有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原创基地之一,先后荣获了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十四届湖南新闻奖名牌栏目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并四次被推荐为年度“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QQ交流群:136645844
投稿邮箱:hlj@rednet.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