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来透口气吧 | 隔离期间的读者阅读Review


上海正在逐渐复苏,少见往日驻足在书店读书、喝咖啡或等待活动的亲切面孔,刚复工一周的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还有些许寂寥。或许我们都需要从刚刚脱离的,漫长的孤岛生活中再缓缓。


上周,局君采访了书局小伙伴们在隔离期间的阅读故事,也向读者朋友们发出征集邀请。即使暂时不方便亲身到书店,局君也希望以这种方式,与热爱阅读的你们有更多交流与碰撞。


保持联系,也是局君在过去两个月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


上期回顾:

Re, Re, Re-view!隔离期的书店人在阅读什么?


大喜

老师

“我们存在的每个时刻都通过记忆。与我们最近的和最久远的记忆相连接。我们的现在充斥着过去的痕迹。我们是自己的历史。我是自己的念头。"


疫情期间一直在思考生命的命题,科幻小说的视角给了很多的安慰,过去与未来事件的存在影响了我们的精神结构,时间的流逝塑造了个体。


现在所发生的一切,隔离时候冷掉的番茄炒蛋、楼上传来的摇滚乐,楼下的核酸队伍,一阵风,一片树叶,在时间的流逝里也许会被遗忘,但他们既然存在了,通过某些关联,它们一定和我们的未来会发生联系,以某种难以预见的方式。


Lyre
编辑

疫情前在多抓鱼上下了一单书,不用想肯定是收不到了。于是在摸鱼之际翻出了四五年前买的一本奥威尔的小说《上来透口气》(因为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差点还以为是奥威尔的自传)。


这依旧是一本非常奇妙的小说,战后的宏大背景与一个推销员极其琐碎的、叨叨絮絮的日常混杂在一起,战前的世界无疑是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被枯燥的家庭和工作所困的直男主人翁,依然鬼使神差的在有一小笔钱后一个人溜回了故乡,只是为了去钓到童年时期心心念念的一条大鱼。


这个过程中记忆和战后的实现混杂在一起,或许他寻找的也不是那条鱼,而正如小说标题所说的那样,上来透口气吧。想起奥威尔写过的《1984》《动物农场》《巴黎伦敦落魄记》《二战亲历回忆录》,这本书也难得的日常、怀旧和亲切,或许也是奥威尔写作生涯中长吁的一口气吧。


天慧
学生

算是一个静得下来的人,所以在封控的时日里也自洽得较为良好。最喜欢下雨天,窗外阴沉下来,在房间内开一盏灯,内心澄澈地阅读,思绪都会明亮起来。


这段时间里没有读很多书,但也总算拿起了朋友送我的这本元旦礼物《夜航西飞》,一本与孤独自处的故事。


KK
设计师

没有囤书的习惯,都是看几本买几本,奈何居家隔离来的太突然,还没有时间去选购想看的图书。


有天整理家里,竟然把以为丢在老家的电子阅读器找到了,一阵惊喜。虽然它已经变得很旧很迟钝,但却让我在这段时光里充实许多。


小尘
职员

4月被开始居家,海棠花在窗外笑春风,而我只能在室内方寸间游荡。索性看书,不读诗歌散文小说,也不是通过kindle,微信读书等电子渠道。正儿八经找出一本纸质书,书名是《新编语用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之前翻阅译本,总觉得有隔阂,很难像读母语书产生共情,但说不上问题在哪。而此书第九章“跨语言与跨文学的语用研究”,解释了我的困惑:因为读者/译者/著者的文化差异,使阅读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语境信息,而不是语言形式,从而导致“自以为是”的障碍。 


跨语言转换达到“地道”,实属不易。语用移情因人因事而异,因语境而不同。为此,书中举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两个译句,以做推敲琢磨:
1. even the cleverest hom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2. even the cleverest hom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幸好还有书本陪伴,把“无聊”变“有趣”。在抢菜之余,开动快生锈的脑筋,暂时忘却庸人自扰的痛苦。


小小
职员

疫情最大收获就是一周一本书,不知道一年读两百本书的速度怎么练出来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谓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都付出了正向的,杰出贡献。无论顺境还是苦难,我们都应该像英雄一样坦然面对。


向夏言、徐阶、张居正、戚继光一样,隐忍,坚定步伐,磨练自己厚积薄发。朱重八不算一个好人,但他是一个好皇帝。


历史原本就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写的很好看!


感谢以上读者朋友的投稿,愿书店能尽快恢复从前的生命力。

保持联系,期待相见!



进入视频号,和书店一起在夏日复苏▼


更多精彩内容、书店活动,请关注▼


亲爱的读者最近微信开始乱序推送公众号文章为了避免错过后续活动推送给我们打个星标⭐️吧~

点击公众号名称,进入公众号首页,
点击右上角菜单,
就可设为星标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投书局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