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skr人的小山村:驻村干部的四个小绰号
赵建华何许人也?湖北能源派驻精准扶贫、脱贫帮扶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高桥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3年多,在清江隔河岩库区,一个总面积17.82平方公里、生活着492户2015人的土家族边远高山村庄,村民们更愿意用四个绰号代替“赵书记”这个“官名”。
山寨“弥勒佛”
“坚决不行!”
2015年底,刚驻村不久的赵建华,面临一笔“巨款”时红了脸。起因是湖北能源每年向高桥村投入50万元帮扶资金,有村民提议将这笔钱平均分给贫困户,算下来,每户可以分到两千多元。
平常,赵建华几乎从不生气。一米七四的敦实身材,圆嘟嘟的脸上总是笑眯眯的,神似“弥勒佛”,一看就是个热心快肠之人。
入户走访,赵建华和村民乐呵呵
本文摄影:金文霞 朱静霞
贫困户严昌军腿部残疾,靠一只小铁皮渔舟在清江库区捕鱼养家。赵建华入户时发现,漫山遍野的李子、桃子和尚未成熟的柚子挂满枝头,无人采摘。眼前的收入不能变现,急坏了赵建华,他立即发朋友圈求助,感动了一帮高中同学,哗啦啦来了20人,将所有鲜果、现捕的鱼虾收了个干干净净,原本无人问津的农产品立刻变成了现金,乐坏了严昌军。
贫困户王兴山,是高桥村5组最边远高山上的村民,儿子考上了中国地质大学,靠他养羊养猪和就近打工供读,因为身体不好,王兴山曾突发疾病倒在家中,3天后才被上山砍柴的村民发现。赵建华了解情况后,主动把他纳为自己的帮扶对象。2016年,王兴山的儿子被清江康华扶贫助学促进会纳入资助对象,直至大学毕业。2018年,王兴山的儿子考取研究生,不再属于促进会助学对象,赵建华又与村委班子商量,从村里光伏发电收入中帮他解决一部分生活补助,同时,将王兴山调入集中安置房,安排到村劳动服务公司打工,年收入15000元左右。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赵建华心肠热、办法多,口口相传下,不是贫困户的村民遇到问题也喜欢来找他商量,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驻村3年多,在第一次村民、党员代表大会上,村民一致提出希望能够打通高桥村至都镇湾镇的公路交通,在清江库区两山之间兴建一座跨度110米的公路桥,村民渴盼的眼神让赵建华终生难忘。可是,这谈何容易!
这件事并不属于驻村工作队的职责范围,但却是制约高桥村人民脱贫奔小康的瓶颈。为了村民心中的这座“幸福桥”,赵建华四处奔走,锲而不舍地向上级反映,引起上级单位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终于,在2019年春夏之交,峡洞岩公路桥辅助公路顺利开工了。消息传来,平静的小山村炸开了锅,村民们纷纷为赵建华竖起了大拇指。
财富“搬运工”
“村干部真厉害!”
2018年9月26日,一位罗马尼亚客人用蹩脚的中文大赞高桥村28岁的村干部郑松格。当时,郑松格正随同镇干部接待国际贸易客人。
郑松格是高桥村人,原本在菲律宾发展,为何突然返乡?原来,一份题为《乡亲邀你回村参加美丽高桥建设》的倡议书让他动了回乡之念。而这份倡议书,正是赵建华发在朋友圈里的“杰作”。
迎新也送旧,赵建华是人才“搬运工”。3年多来,村两委班子成员陆续有3人考上公务员,有1人被镇电管站调走。村两委会换届选举时面临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新生力量缺乏的困境,赵建华创造性地想到“引凤回巢”这招妙计。赵建华认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观念,只有村两委班子活了,才能带动这一方群众富起来,才能让这一方水土活起来。
引回人才的目的是致富。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可选准一个适宜村情民意、又能为民增收、充实村级集体收入的产业谈何容易?为此,赵建华到处取经问道。他从省直机关工委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该工作队在临近的磨市镇救师口村推行瓜蒌种植,已成功种植800多亩。
气候相近的高桥村能不能试种?赵建华与村两委班子一合计,把想法报告给清江公司和湖北能源,又带领单位主管部门、村班子赴湖北省最大的瓜蒌种植基地利川市学习观摩。最终,湖北能源投资20万元,引进风险不大、技术含量不高、适宜高桥生态环境的瓜蒌种植技术入村,成立长阳金蒂源瓜蒌合作社负责该产业的规范管理。投资自己的土地,既有租金拿,又有种地的工资收入,村民乐开了花。
2019年盛夏,绿油油的果实挂满枝头,煞是喜人!
对产业扶贫,赵建华总结提出坚持“五个负责”,即对国家帮扶资金用得精准负责、对保障村集体收入负责、对增加老百姓收入负责、对工作队落实好帮扶责任负责、对投资(合伙)人合法权益负责。
困难“接盘侠”
2019年,危房改造被列为长阳县脱贫摘帽的新举措,贫困户刘光明与其父两栋住房均在此列。刘光明长期在外打工,经常接不上电话,村、镇干部尝试了许多次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沟通办法。
赵建华当了“接盘侠”,接手了这个“老大难”问题。
这一天,12时15分,估摸着正是午饭时间,电话应该带在身边,赵建华试探性拨过去。通了!他连忙介绍身份,说明意图,电话居然没挂。这个电话让刘光明对赵建华产生了信任,不仅连续接了几个电话,还约定了回村见面时间。
驻村工作队员赵建华与高桥村村民沟通交流
刘光明回村时,赵建华专门接他进村,落实了两栋住房的维修事宜。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得高桥村危房改造进度一下子跃居全镇26个村第二。
考虑到刘光明仍属建档立卡贫困户,女儿还在上大学,恰好村里光伏发电利润分配中有一项为在校大学生帮扶,赵建华与村两委班子商量,把刘光明的女儿列入资助对象,这让刘光明感激不已。
行路难,是2015年赵建华刚驻村时的切身感受。他听说土地坪一位老婆婆自驾铁皮舟收农作物,登舟时不小心,舟离岸人落水。为此他提议,最先在土地坪库区援建一座便民公路桥。2016年,湖北能源投资40万元建成一座公路桥,解决了村民多年生产生活出行困难。随后,由于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显著,地方政府将国家帮扶政策向高桥村倾斜,将村里原有的13公里主公路硬化并延伸修建至28公里,居民集中区均通水泥路,大大改善了高桥村的交通环境。
为了解决村民吃水难等问题,赵建华又协调资金,先后兴建、配置50立方米蓄水池1个,垃圾池12个,不锈钢移动垃圾桶6个,此外,还在村里建成了一个文化广场,让村民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驻村“苦行僧”
“新车进来,旧车出去。”与赵建华搭班子的胡兴桂心疼赵书记的车。
高桥村属典型高山村,没有一块比篮球场大的天然平地,高差达千米是常态。进村的山路险峻曲折,从宜昌到村里要3个多小时。看得见的房舍和江面,行到跟前,却要绕行数十公里,没有车,寸步难行。单位实行车改后,工作队没有配置公车。入村前,赵建华开着新买的一辆“楼兰”牌汽车进了村,从此这辆车便成了工作队的“公车”。
刚到村里,道路破败不堪。山高坡陡,车胎与地面摩擦时常冒出黑烟,着实让人心疼。刚入村不久的一个夜晚,赵建华和队友赶回长阳参加驻村工作队员培训,因道路不熟,经过一个弯道时,右后轮驶出路面,后支架在水泥路沿上发出巨大声响,车轮悬空近20米后返回路面。虽心有余悸,但赵建华仍坚持继续驱车,参加培训。
即使克服了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但病痛对于五十多岁的人来说,却是不小的考验。2016年8月,赵建华突发尿道结石,剧痛不已,由队友护送回宜昌就医,手术住院一周。出院第三天,他就不顾家人的反对驱车返村。2017年9月,他到光伏发电现场检查,午时的强光和不断滴下的汗水让人睁不开眼,他不慎左脚腕扭伤,却强忍疼痛硬撑到3天后,才返回宜昌,但此时他的脚已肿得不能行走。第二天,外甥背着他去就医,3天后刚能行走,他又回村了。
驻村3年多,高桥村早已成为宜昌市首批“贫困村出列、贫困户销号”村,工作队成为湖北省“工作突出的工作队”,赵建华也被评为“工作突出的工作队员”。
但这些荣誉并没有让赵建华松懈下来,他仍奔走在驻村工作的第一线,热心为村民解决问题,努力带领小山村走出新路子、奔向新生活。
值总:王东红 责编:张丁月 美编:熊鑫
来源:中国三峡集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