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唐朝诗人们的步伐,我们打卡了唐朝著名旅行线路(上)| 落落の旅
这个国庆,我们走了一条非常诗意的线路。
注意,这里的诗意不是形容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意。这条线路,《全唐诗》2200余位作者中的448位到访过,留下了1000余首诗。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也曾数次游玩。
这就是唐朝的热门旅行打卡线路:浙东唐诗之路。
是一条形成于浙东地区的、融山水与文化于一体的诗歌之路。它渊源于魏晋南北朝,繁盛于隋唐五代,影响于宋元明清。在1993年时被确定为中国文学上的专有名词。
这条诗意之路,从杭州钱塘江畔的西陵渡开始,顺着浙东运河,进入越州,之后从上虞顺曹娥江向南,到剡县,沿剡溪向南到新昌寨,之后到达天台山,再进一步往东南通向台州临海。
我画的唐诗之路路线图,也是我们此次的旅行路线
在这条诗意之路上,
有贺知章85岁辞官回乡后的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有于良史赏春日胜景后的感慨“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有杜甫在此徜徉了四年还不能忘怀的眷恋“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更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浙东的天姥山、镜湖、剡溪、天台山、赤城山等留在了追随者的打卡list里,也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永远留在了中国文人的风骨里。这一路,我们游览自然风光,了解人文历史,阅读名人趣事,吟诵优美诗句,品尝沿途美食,悠哉游哉,杭州到临海这300多公里,整整玩了7天,但仍觉太赶,毕竟对比古人的步伐,现代人还是太“快”了,那种“慢慢的”诗意,只能在想象中去弥补了。
浙东唐诗之路的起点,是位于杭州南面钱塘江对岸的西陵渡。西陵渡,也称西陵驿,是古越州的西大门,更是浙东古运河的起点。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渡口和古运河都已不复存在,留下来的是西兴古镇,也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
潮落江平未有风,偏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孟浩然《渡浙江问舟中人》
当时从北方各地到越州及台州等地,都是这样,渡过钱塘江,从西陵渡口进入浙东运河。孟浩然在渡江途中,写下了对越中美景的向往。
西兴过塘行码头专题陈列馆,小小一个院子,里面内容却挺齐全。古运河的历史,西陵渡的变迁,还有很多老物件,我们在里面兴味盎然地逛了好一会儿。
白居易和元稹,这对好朋友在这里留下了竹筒传诗的故事。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欣喜于老友的到来,调任浙东观察使兼越州刺史的元稹却悲伤于老境无奈,于是两人用诗筒让邮吏递诗,传递离别之情,传递安慰之语。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是白居易对老友的不舍,更为西陵渡口留下了一幅生动的写意画。这里见证了多少诗人的离愁别绪,又见证了多少文人对于浙东的憧憬。
越州(今绍兴)是浙东唐诗之路重要的一站。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说:“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这是集东南山水美景的最佳之地。越州的镜湖、剡溪、沃州、天姥山,都是诗人们漫游并留下名篇之地。我们的第二站,就到了越州。
越州的首个景点,我们去了镜湖。古时的镜湖可大多了,周长有358里。现在的鉴湖度假区,里面有人工修建的鲁镇等景点,不过鲁迅不是我们此行绍兴的目的,且到的时候已临近关门,所以没进去,只在入口处赏日暮怀古。
大大的乾隆御笔“镜湖”石碑立于湖畔,“镜里秋霄望,湖平月彩深”,虽然没能看到镜湖月,但“落日游南湖,果掷颜如玉”,落日余晖洒落湖面,满眼都是诗情画意。
85岁的贺知章辞官回乡,就住在镜湖畔。回乡之后,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回乡偶书》,其一是我们小时候都背过的“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而其二读来更有一些大气之感: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二》
贺知章对李白有着金龟换酒的知遇之恩,而李白曾在第二次漫游浙东时去拜访,彼时贺监已辞世,李白沉痛不已,写下了三首感怀之诗。“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襟”,此后,众多诗人追随诗仙脚步,纷纷探访浙东,而这,也成了浙东唐诗之路形成的原因之一。
离景区不远处的瓜渚湖反而湖面更广阔,于是我们去走了走穿湖而过的栈桥。凉风习习,惬意极了,折返过来的时候突然灯光点亮,长长一道倒影水面,竟也挺好看。时不时散发出的雾气,让落落兴奋极了,伸手抓雾气的游戏,玩了好半天。
浙东唐诗之路,渊源于魏晋,尤与文化重心南移有莫大关联。贵族南迁,各种人才汇聚于此,组成了会稽文人集团,留下了很多名垂千古的篇章。其中兰亭修禊,更是影响了唐代众多诗人。
兰亭修禊,就是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那场盛会。王羲之、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晋代一流贵族和文人,在兰亭曲水流觞,赋诗37首,要成集,王羲之即席挥洒,写下了名传千古的《兰亭序》,无论书法还是行文,都堪称完美。而这次盛会,也影响了300多年后的唐代诗人们,不仅使兰亭成为诗人们的向往怀古之地,也促使他们多次效仿。
唐代诗人曾无数次在诗里提到兰亭,
李白写过: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
孟浩然感慨过: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郎士元追问过:梅市门何在?兰亭水尚流?
而白居易的这句,我尤为喜欢:厌看冯翊风沙久,喜见兰亭烟景初。
这是白乐天和老友元稹之间互相戏谑之作,两人一来一往写诗斗嘴,着实有趣。
现如今的兰亭景区,虽已非当年的兰亭,但是整个景区修建得不错,呈现出了那份雅致。鹅池碑,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的合作,虽然是外行,但仔细看也确实看出了两人风格的不同,而旁边的池子里真有大白鹅游来游去,颇为生动。
往前走,是康熙帝手书的“兰亭”碑,在古朴的单檐顶亭子里颇为典雅,可惜的是特殊时期被砸断,成了残字。
再往前走,就到了曲水流觞,青翠的竹林环绕,蜿蜒曲折的溪水潺潺,旁边石块上放置了蒲团。正是应了崔峒的那句“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若是赶上上午11点或下午1:30,是有曲水流觞的活动的,小朋友参加一下会多一点了解。我们刚好在中间时段,没能参加,只能给她讲讲这个故事,让她坐下来感受几分。
曲水流觞的旁边是王右军祠,里面有王羲之家族的介绍,各个版本的兰亭序,以及王羲之书法在后世的传承过程等等。可以细细看一看。不过这些内容部分与之后的兰亭书法博物馆重复。
走出王右军祠,是御碑亭,碑的正面,是康熙帝临的兰亭序,背面是乾隆帝在兰亭即兴写就的一首律诗。乾隆帝对王羲之很是推崇,这首律诗,也能看出王羲之的风格。而亭旁的临池十八缸,让落落沉迷写字不肯离去。
景区里还有一个兰亭书法博物馆。里面有特别详细的关于王羲之的家族介绍,兰亭修禊的资料,兰亭序的几个版本,兰亭序的后世传承,相关的书法绘画作品等等,是小朋友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好地方。
禹穴,是在浙东唐诗之路上的诗歌中出现比较多的典故。传说大禹治水时,在宛委山的一个孔穴中发现了皇帝的金简玉字之书,从中领悟了百川之理。这个藏书处就被称作了禹穴。
传说出自《吴越春秋》,司马迁也曾探访过并写进了《史记》。于是唐代的文人们纷纷来探访,李白、孙逖、宋之问、杜甫等都曾探访并留下了诗篇。“禹穴寻溪入,云门隔岭深”李白曾推荐游越的朋友探禹穴,宋之问曾游览禹穴,写下了“禹穴今朝到,耶溪此路通”。
现如今绍兴郊外的大禹陵景区,就是我们此行的第四站。这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大禹陵,在《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多本史料中均有记载。从秦始皇起,就在此“祭大禹”,历代帝王也都遣使祭祀。历代旅游者每到绍兴,也要前往瞻拜,唐代诗人尤其如此。
唐代诗人李翱曾前往祭祀,写下了这一首爽朗的《拜禹歌》: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生人之常勤。
往者吾弗及兮,来者吾弗闻。
已而已而!
从门口进入后,可以选择乘乌篷船走水路到达大禹陵山脚下。这一路虽有些晒,但轻舟徐行,穿荷而过,远处山峦连绵,实在是惬意。“仙穴寻遗迹,轻舟爱水乡”,唐代史学家、诗人孙逖的这一句真是深得我心啊。
大禹陵的上山道,共九百五十七级台阶,本想学学诗人们,悠哉地爬山访古,但被落落硬生生带成了跑山,她是轻松地跑着上跑着下,可累坏了在后面追赶的老父亲和老母亲
上到山顶,在山下就能看到的大禹雕像赫然耸立。实在是太高大了,完全能感受到大禹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地位。山顶清风习习,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四下风景,登高途中的疲累也得到了缓解。
禹祠和禹庙在刚才上山的地方,可能时间已晚,所以几乎没人,非常的寂静。沿途看到了一块有意思的石碑:岣嵝碑,字体古奥难辨,历代都有研究者,多认为碑文记载的是大禹治水之事。我们仔细看了一会儿,虽然确实是看不懂,但字迹如画,还挺好看。
若耶溪是越中三大名溪之一(另两条是剡溪和浣纱溪),以幽静著称,也是唐代诗人们非常喜爱的一条溪。唐代诗人丘为曾在这里结庐隐居,写下了《泛若耶溪》,“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描绘了诗人一家在景色宜人的若耶溪畔清贫但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而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的一首《入若耶溪》,更是将若耶溪的幽静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轻舟去何急,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这首诗实在是精妙,读完觉得也和诗人一样沉醉在这幽静的景色中,愉悦不已。此诗受到了南朝王籍的同名之作《入若耶溪》的影响,诗中的这两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传唱千古。
诗中说到的云林,就是云门山一带,而云门寺便在山脚下。云门寺太重要了,陆游曾描述过“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唐代,萧翼受唐太宗委派,专程来云门寺,从辩才手中赚取真本《兰亭序》。宋之问、孟浩然、刘长卿、王维、元稹、白居易等诗人,都来此欣赏美景,留下了不下五十篇诗篇。而这里还曾进行过几次规模较大的效仿兰亭修禊的茶宴唱联活动。
若耶溪,现名平水江,为了一探若耶和云门,我们沿着平水大道一路向南。想象着若是乘一叶轻舟,大概就能体会到诗人们的感受了。
云门寺现今在一个村里,把车停在村口,问了旁边的老人,确认是在这里之后,我们往里走。结果,游览了此行最快速的一个景点,1分钟完毕😂(因为正在关闭中)。旁边有一个王献之故居,立了一个王献之雕像,里面也没啥东西。一旁村民的房子应该是要拆掉,兴许之后会重修吧,希望下次再去,能见到当年宋之问见到的“明月自随山影去,清风长送白云归”的美景。
至此,稽山镜水一带游玩结束。
接下来的旅程,我们沿曹娥江进东山,溯剡溪南上剡县,访石城寺,游沃州,上天姥山看日出,进天台入临海……一路诗情画意,还有美食加持。
内容实在太多,另起一篇详述。
请持续关注哦!
如果觉得还不错,记得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哟!
扫描二维码,关注落落妈妈
更多亲子游内容、小众景点、线路等着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