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朋友们:又到年底了,你们法院立案还难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今日论法 Author 渢清九劍

来源:今日论法;作者:渢清九劍

立案难,难于办案!

前言:金秋10月,我到省城杭州的某区法院立了个案。到杭州办案,我算稀客,遗憾的是,一波三折,案件至今没转正。据法院工作人员“介绍”,11月底转正的才排到七八月的“诉前调”,他们没办法,只劝我不要急,也没说是明年立还是后年立。

圈里又接连有律师在吐槽:“十个案子九个退,成功的还要诉前调解挂n久”、“网上立案超过3个月了,到现在没案号,一直说案子在排队中”……

立案难,年年都说,年年强调,年年督导,可结果呢?不看广告看疗效!而今年,有些法院的“年底”,似乎还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些。比如我曾体验的余杭法院,别的法院立案堵,顶多算晚高峰的十字路口的堵。而余杭的堵,就像国庆高速公路的堵。

怪谁呢?法官说,我也想快,但回天乏术,案多人少。公认的就只能怪结案率考核了。要是不考核,能立肯定给你立。

常言道,数据不好看,一年都白干。结案率要好看,那就得控收案数。

以前,路子淳朴实在,控制收案主要靠“实质审”和“管辖推”。比如,按民诉法规定,立案审查是“形式审查”,但有些立案庭俨然开启了“实质审查”模式——证据是否完整充分,有无法律依据等。我看立案庭已不是在审查能否立案,而是在帮原告考虑能否胜诉。

如今,路数层出不穷:什么网上立案系统运行不稳定、什么需要补充材料或按本院要求上传材料、什么要线下递交立案材料、什么立案审核人员被封控暂时退回等等,这些咱都不怕,因为还有办法对付。

但老衲经此杭州一役,突然悟出人家的路数绝学,会心一笑:杭州的诉前调解“真有学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不管你同意不同意调解,也不管案子适不适合调解,更不问指派调解后究竟有没有人调解,都给你先安排上再说。有时你不得不“自愿”,不信你网上立案时选个“不同意”试试!

有人说,那咱就线下现场立案吧。对不起,那更惨,不信往下看!

其次,线下现场立案,律师去,他引导你网上立,因为网上立案使用率也要考核。即便收下材料,说好的诉前调解期限30天,但案管系统里不给登记,谁又能知道调解了多少天呢?所以相对来说,网上立案比线下好一些,因为受平台节点控制,收案后7天内必须审查。即便弄个诉前调挂着,多少还有点盼头,还好交代。

但最后,若调解不成,大限一到,殊途同归。诉前调结案了,可怕的事终究会来:案件的起诉材料脱离了平台,立案庭掌握了转正时间的主导权,让你等你就等,天王老子来了也得等。最好别问,问就是不知道,再问就是“也许”、“大概”、“可能”。

瞧见没,这波操作俨然已将“诉前调解”异化成了一个蓄水池、节流阀,是一个存量案件的蓄水池,是一个控制立案的节流阀。不管收了多少案件,都一律先给你放到池子里泡着,从黄花闺女都能给你熬成老太婆。

仅凭一招,立案庭做到收放自如,而律师却浑身难受。案件石沉大海,去如黄鹤,基于相互理解的精神,你又怪不到任何人头上,立案庭说我也想快,可实力不允许。就算这头给你立,审判那头也来不及,还是等等吧,不然我们法定期限内审结率也得凉。

结语:按《民诉法》算算,从起诉到审结,简易程序最慢也就四五个月。但现实已陷入“前方来不及进,后方来不及出”的怪圈,有些法院光立案就能拖上四五个月,甚至更久,不是不给你立,而是现在不能给你立……

你还能说啥呢?我想,考核,不能仅仅局限于看似“科学”,一旦滑向对数字的崇拜和追求,则众生皆叫苦!


往期回顾

法律人那些事法律控的自媒体关注 “阅读原文”进入法律人书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