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见,「关中大书房」;再见,回不来的小寨!

2016-01-06 聂海峰 西安城记


2016年1月3日,经营十二年的小寨「关中大书房」正式谢幕!这十二年,小寨的变化翻天覆地;这十二年,「关中大书房」成为小寨的标签。如今,小寨依旧车流马龙、川流不息,但斯人已去、书房空荡。这一篇文字,城记君写给「关中大书房」,更是写给曾经的小寨、回不来的小寨和未来的小寨。


前言:「国际化」背景下的西安

2016年1月3日,是「关中大书房」在小寨的最后一天。有些东西,一旦离开了可能永远也回不来。即使择地营业,我们很多人也可能再无缘相见。

此时小寨,是西安核心商圈;寸土寸金,大量购物中心、写字楼和精品店云集在此。财经资讯里,「关中大书房」的退出,是商业环境、经营模式正在变化。

从高新到浐灞、从经开到小寨,「国际化」是这座城希望努力追回的期冀。城市宣传画上,古老的建筑旁站着高楼大厦这个“好基友”,它向所有人暗示:这就是「国际化」。彼时,Starbucks(星巴克)、UNIQLO(优衣库)越来越多。

小寨在“嬗变”,更多新的地标出现。小寨,依旧是那个小寨; 越来越多像「关中大书房」的空间在消失。那么,小寨还是小寨吗?


小寨,是都变得和谁都一样?

十年前的青葱小寨




▲十年前的小寨和红屋顶建筑,聂海峰摄于2006年


“人说小寨多大学”——小寨,曾是西安大学最密集的区域。这里有西安音乐学院、长安大学、西安邮电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等学府。如果范围再放大一些,还有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安美术学院等等。这个范围,还有大兴善寺、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以及数不清的中小学和幼儿园。


因为这些,半个世纪以来,小寨成为现代西安最繁华和最人文的区域之一。这里,见证了几代新老西安的成长;这里,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在此云集。所以,没人能忘记这里红色坡屋顶的房子、冠盖亭亭的大树;没人能忘记东西八里村、二府庄发生的故事。



▲隐藏在闹市中密宗祖庭大兴善寺,给小寨增添不少传奇


彼时,西安城墙以外都是郊区。恰恰因为小寨是郊区,这个学府云集之地,新鲜血液不断注入,惊人的新生能量默默焕发。


因此,小寨有别于老西安的“旧”和高新区的“新”,它代表着西安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有着独特情调和一种灵动的文化沉淀。这里,有许多自发生长的乐队和艺术群体;这里,有西安密度最高的书店和报刊亭,有令人难忘的城市文化空间;这里,让小寨变成了城市的“金寨”,让一个郊区演变成了市中心……现在的小寨是“果”,来自之前的“因”。


现在,“小寨”越来越繁华,但也越来越陌生。对于商家而言,“得小寨者得天下”,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寨,成为城市经济的“温度计”,租金的涨跌是“晴阴表”。我们这里制造或者观看“话题事件”,求婚、巡游、快闪等不一而足。商业市场竞争的残酷,开了越来越多的商店,也见到越来越多的“转让”。我们流连于光鲜亮丽腻的商场,习惯那里的消费规则,清楚新开的餐饮店、品牌专卖和优惠活动。

▲号称西安单体体量最大商业体,西大街游民摄于2015年


就在此时,消费代替了书店、手机代替报纸杂志步行……曾经的“慢”,就这样慢慢遁形了。小寨,一次又一次被列入城市重点改造清单中:校园“变身”高楼大厦、道路“蚕食”步行空间、交通升级让人潮更“汹涌”。


现在的小寨,是否和谁都一样?步伐越来越快、购物袋越来越多。是否突然有种感觉,把那些旧得都拆了吧,“国际化”的小寨要更繁华、更通畅、更光鲜!


小寨,你究竟是谁?

正在改变的我们




▲正因为小寨,这座设计普通的天桥成为地标建筑


二〇一〇年,我第一次踏入香港——这个世界级的购物天堂、知名的贸易自由港。有声音,说香港经济发达,却是“文化沙漠”。这次,用脚丈量了香港我,被两个场景深深的震撼住了:


一是延续传统的繁体中文。繁体汉字,在汉字发源地大陆应用已经断绝。在香港,所有文字均是繁体中文,无处不在的繁体报纸(还有很多竖排版)。七百多万人口的香港,绝大部分人都能晓繁简中文、英文。


二是繁多的老房子和书店。无论是中环、旺角,可以见到各年代的建筑,以及密布的大小书店。尤其旺角,因租金昂贵,书店只能开到二/三楼,故名【二楼书店】。旺角比小寨更繁华,书店数量却几十倍于小寨。

▲香港的二楼书店及黄金闹市区书店


原来,称香港为“文化沙漠”,是试图用“文化发源地”来显示自己的正统。其实,越先进的地区,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的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大资本、高科技,最终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和泥土上。


我们眼中的「国际化」,是林立的高楼、是明亮的商场、是品牌的专卖……我们自己选择了大兴土木的改造自己,推翻过去的陈旧。我们过着圣诞狂欢,却又没有任何的宗教反思;我们过着西洋的情人节,却不知道“Valentine”什么意思;我们拓宽道路砍掉了很多大树,却在炎热的夏日里异常急躁。


我们把任何一个节日都来消费,创造出一个个所谓的“纪录”。那么,我们存在或者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一栋值得留存的红屋顶,与一座购物中心同样重要


现在的小寨,能否有着共生、共融、共存的规划,让校园、商业和公共空间等融为一体?那些半个多世纪的房子和树木,它们是城市的记忆和身世,是否可以多留一些?不必要对所有的老街都以动辄拆迁改造,给它们一些生存的权利?那些城中村是否可以进行升级,而非一拆了之,给到那些草根更多的机会?


换一个角度分析,正因为小寨的独一无二,在西安它才不是解放路、胡家庙和土门。小寨,你要成为的,难道只是简单的一个“商圈”吗?


要繁华的商场,还要「关中大书房」

让烦躁的社会沉静下来




国际化和现代化城市是什么?是香港、纽约,还是巴黎、罗马?未来的世界无法预知,大资本时代的改造,更是有一种摧枯拉朽般的蛮力。


以上那些城市,为了一堵旧时的城墙、一座破败的教堂、一条古朴的老街,都可能花大成本,用高科技不计成本的修复,就是为了保留曾经的气质与氛围。当“国际化”这个未知的气球向无限高空飞展之时,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粗绳,紧连着土地。越是烦躁的社会,越是能沉静下来,就越能让社会看到一丝亮光。



小寨有些商场倒闭和歇业,商业定位和经营失误只是一个方面。因为,单一物种的生物界,结果可能是灾难性。何况,是一座城市。


如果可以选择,我们可以流连在光线明亮的购物中心,那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们更需要选择「关中大书房」它们的存在,更多的人在书籍面前一律平等,城市的弹性和空间就更多。不只是城墙、钟楼是传统;五十年的学府建筑,也是传统。西安,有三十多家商场,但却只有一个「关中大书房」。


现代化、国际化,不是让商场取代「关中大书房」。国际化,是把自己敞开,又知道如何使「关中大书房」这种空间的光泽更温润优美。商场越来越多,「关中大书房」越重要!


房子永远盖不完,内心的认同却是归宿!若有一天,我们提到小寨,除了商业区、购物中心等印象之外,还有一座座红色屋顶的校园、千年禅院大兴善寺和新的「关中大书房」……也许,彼时小寨才是真正无以伦比的小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西安!


城市 | 生活 | 文化 | 美食

✍作者笔记:快时代里相遇难得,感谢您的细细研读

投稿及联系:hcc2011(微信)


---关注城记·重新发现西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