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农村人注意啦!你们身价要涨了,城里人都羡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美丽经济”建设,率先探索实践具有富阳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积极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特制定实施乡村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现就行动计划提出如下意见。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百家新型主体、千幢房屋盘活、万亩产业基地,百个村落景区、千里精品线路、万个庭院美化,百座文化礼堂、千名干部入村、万户家庭清风,百村善治示范、千个网格治理、万名党员争先,百村消薄致富、千名创业人才、万元收入新增五个“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加快提升乡村民生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系,努力实现“土地有人耕种、房子有人居住、产业有人兴旺、‘三园’有人美丽、文化有人传承、和谐有人构筑”的目标,全力争创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先行区,为建设富裕阳光的大都市新型城区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目标
坚持以“拆违建、清溪流、堆整齐、扫干净、种满园、点漂亮、增收入、人和谐”为目标。
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增长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左右,率先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成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的示范区。
到2035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层管理、农村文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全面振兴,基本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形成一套具有富阳特色乡村振兴战略体系,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区。
到2050年乡村振兴高水平目标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城乡美好生活全面实现。
主要任务
1
围绕三产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高质效
1.加快美丽农业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严格耕地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33.8万亩,稳定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粮食产量稳定在11.7万吨以上。加快“田园环境整洁化、产业布局区域化、生态设施现代化、农业生态循环化、农业面貌景区化”为重点的美丽农业建设。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传承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设施智慧农业。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总任务数为28.2万亩,美丽农业乡镇(街道)7个、美丽田园体验区12个、美丽农牧渔场60个。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中低产田。加快完善农村水、电、路、通信、停车场、观景台、游客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充分运用科技力量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到2020年完成林道提升改造100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9%以上,森林蓄积量 588万立方米;修建山塘水库60 座、堰坝 10 座,溪堤整治60公里,改善5万山区农民饮用水条件;完成通乡镇、景区公路提升改造5公里,通自然村、断头路建设15公里,低等级公路提升改造302公里,路面维修248公里,建成普通公路服务站16个。建设乡村旅游服务中心(站点)22个。
3.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地位。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大力培养“规划建设员、社会保障员、综治协调员、文化员、电商员”五大员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能人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让“新农人”和“农创客”成为振兴乡村主力军。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示范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融合发展。推动供销合作社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健全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到2020年,新增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6家、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新增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
4.培育三产融合新型业态。进一步突出农村二产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加快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农业技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现代民宿、农村电商、运动休闲、乡村旅游、养生养老、乡村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大农业”和“大旅游”有机结合。
5.培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以农业产业为主体,以村庄生态环境为依托,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建设农旅融合的特色农业小镇,将其打造成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大平台,努力到2020年建成1-2个特色农业小镇。着力打造融科技示范、技术集成、科技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东洲“农创客”小镇。
2
围绕环境治理,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6.还富春山水以本色。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巩固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成果,全面深化“河长制”,加强农村小微水体治理。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建立健全村庄长效保洁机制,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村庄生态修复工程,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7.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按照拥江发展思路,打造以富春江为轴线的“百里富春山居图、五十里春江花月夜”盛景。以一江二线五岛十路为总布局,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点面统筹,提升完善精品线路,全面推进交通线、生态线、旅游线、产业线、致富线“五线合一”的精品示范线建设。开展村落景区建设,推动村落古建筑、传统习俗的保护开发,挖掘特色文化潜质,实现乡村旅游景区化,带动多种旅游业态。
8.打造乡村建设新样本。以杭派民居为引领,整体推进村庄优化布局和农房改造,形成有富阳自然风貌的农村住房风格。以“加强规划设计引领,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为主要内容,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把小城镇作为大村落进行打造,优化规划设计,坚持一镇一规划,一镇一特色,以整治“道乱占、车乱停、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低小散”和加强沿街立面整治、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园林绿化、提高管理水平等为重点,努力打造一批形象更有魅力、功能更加齐全、形态更趋完善的美丽小城镇。重点培育一镇一业,积极开发乡村休闲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小城镇特色产业。到2019年完成20个乡镇(街道)23个整治点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3
围绕文化传承,培育淳朴文明好乡风
9.加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以省级重点村、一般村、市级重点村保护利用项目等为载体,进一步加大村落古迹遗存保护与修缮力度,进一步挖掘传承村落传统艺术、民俗技艺、人文典故和地域风情等,将历史文化村、特色风貌村打造成为展现江南地域特色村。坚持“以文促旅”、“以旅促业”,要求保护与开发并重。到2020年完成省、市级历史文化村重点村和一般村保护建设6个。
10.弘扬提升优良乡风文明。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弘扬优良家风家训,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推荐工作,推动形成家庭文明新风尚。加强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实践活动,深化“乡风评议”活动,积极培育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积极选树“最美婆媳”、“最美邻里”、“身边好人”、“美德少年”典型,进一步弘扬“最美”精神,培育“最美”风尚。大力推进农村志愿服务工作,组织党、团员志愿服务进农村,建立健全农村志愿服务体系。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和小城镇文明行动,开展乡镇文明指数测评,到2020年,区级文明村和文明镇覆盖率达到80%以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乡镇文明行动达标率100%,一村一故事创作行政村率80%以上。
11.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加强农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实施“农村文化礼堂”惠民工程,开展文化强镇创建、文化下乡、文化帮扶活动,每年开展文化下乡活动300场次以上。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到2019年实现全区行政村文化礼堂全覆盖。
12.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稳步提高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基本养老金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深化区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区乡村三级整合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智慧医疗服务水平,县域就近就诊率达90%以上。探索建立政府救助、社会帮扶、弱有所扶的“8+N”救助体系,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推进以农村老年食堂为重点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实施体育小康村升级工程,推动农村全民健身。深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向两头延伸。到2020年,建设“名师乡村工作室”19个以上,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98%以上。
4
围绕三治融合,实现乡村治理善治化
13.强化领头雁工程建设。落实市委“双增”要求,建强乡村振兴的堡垒,培养领头雁和带头人,不断增强村干部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注重从本村致富能人、外出创业人员、退伍军人、退职机关干部(教师)、返乡大学生及其他乡贤中推荐优秀人员选配村干部,进一步发挥“领头雁”在村级治理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选派优秀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担任软弱落后村“第一书记”,助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每年组织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和重点轮训。深化“底线管理”,完善村干部问责机制,提高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公信度。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开展村干部“擂台比武”活动,推动村与村之间的比学赶超。
14.推进三治融合管理。建立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调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自治形式,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制度、村务监督制度,强化“五议两公开”等村级运转规范化制度执行力度,以达到自治固本。强化全民学法守法,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深入开展“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村”、“民主法治村”等创建活动,在流动人口超过8000人、治安情况较为复杂的村建立警务室。开展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活动,始终保持对农村各类黑恶势力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切实加强乡镇(街道)综治办及平安(综治)工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完善“最多跑一地”矛盾信访化解机制,全区行政村人民调解室、普法教育点全覆盖。人民群众安全感不低于96%,党员干部平安创建知晓、参与率达100%。加强乡村德治建设,深入挖掘道德典型、法治典故等特色资源,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主阵地作用,丰富文化礼堂法治、德治元素,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尚,开展“三治融合”宣传活动。
15.提高农村社区服务能力。按照“最多跑一次”和“最多跑第一地”要求,整合公共资源,推进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大平台”向乡村延伸,实现乡村治理集成化。完善村便民服务中心功能,建立服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按照“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乡镇”的要求,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加强农村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到2020年,新打造农村示范田园社区150个,确保我区农村社区建设走在杭州前列。推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发展,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和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到2020年每个农村社区不少于8个社区社会组织。
5
围绕美丽经济,坚决打赢全面消薄战
16.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落实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底,全面消除年收入5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社)数达总村(社)数的80%以上;2019年底,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在全面消灭经济薄弱村基础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一村一策”要求,以提高经营性收入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发展模式、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大集体资产和闲置农房盘活力度,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服务型经济,切实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确保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增长6%以上。
17.实施新一轮联乡结村活动。全面实施新一轮“联乡结村”帮扶活动,鼓励引导更多领域、行业、部门参加帮扶活动。创新结对帮扶机制,经济薄弱村“村企结对”结对率达到100%,每年落实结对资金1000万元以上。坚持“造血”为主,创新帮扶协作方式,既重民生改善,更重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帮扶集团成员单位的行业和职能优势,做好要素优势和资源优势结合文章,助推村级发展特色经济,增强综合实力,带动经济相对薄弱村加快发展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
18.开展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开展新一轮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精准认定低收入农户,实行动态管理。继续推进“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1+X”社会结对帮扶和“春风行动”向农村延伸活动。坚持因户施策,实施精准帮扶,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政策兜底、产业开发、就业帮扶、转移支付等工作力度。提高支出型贫困家庭基本生活救助标准。加大对因病因残致贫户的医疗救助力度。2020年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以上。
19.大力培育发展美丽经济。按照全域景区化、乡村美丽化、美丽产业化、产业经济化的要求,培育和打造富春山居综合体、富春田园沙洲综合体、富春乡村村落景区、富春乡村文化品牌等“四个一批”美丽经济新业态,形成形态各异、功能多样、业态丰富、效益明显、产业融合的富春山居美丽经济。以“一路、二镇、五村”培育为样板,全面发展民宿、产业园、乡村游、农村电商、特色美食等新业态。以全域景区化要求,紧密结合精品线路、特色村庄、风情小镇、农夫乐园、民宿经济等元素,强化乡村旅游资源串珠成链,打造10条以国道、省道、县道为轴线的美丽经济示范带,南北2条农旅结合线路。
6
围绕产权改革,推进城乡融合新机制
20.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要素制约瓶颈。推进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探索放活农民房屋所有权,积极探索农民宅基地有偿退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巩固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成果,发挥股改红利,杜绝集体举债分红。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承包地经营权、林权、农村闲置房屋等进行流转。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促进土地规模流转,到2020年,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65%以上,流转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85%以上。
21、推进农村土地全域整治。以生态化、规模化、项目化要求,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整村整治,按区域合理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复垦、村庄建设等工程,并与特色农业培育、美丽村庄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格局。2018年全区至少有1个乡镇开展全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22.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稳妥推进农村“三地一房”抵押贷款等金融创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村的信贷投放规模。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探索政府、银行、社会多方合作模式,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股份制以及购买服务和公共产品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乡村建设基金,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发展。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落实监管主体和责任。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大涉农担保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提高保费补助。
23.拓宽农民创新创业渠道。依法保护农民财产权益,引导农民采取农村产权和土地入股、租赁、托管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经营,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鼓励支持农民工就业创业,引导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各环节,让农民分享产业链延伸增值收益。
完整文件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来源:区委农办
摄影:吴 昱、朱啸尘、陈恒、包健、黄赛琼
编辑:吴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