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师讲妈妈的故事!
来源:莲花故事( ID: lianhuagushi)
听上师讲妈妈的故事
我的大恩母亲仁措,今早8时离开了这个世界。请有缘者为她念百遍以上观音心咒"嗡嘛呢贝美吽"或放点生
——大恩上师微博2016/6/5 14:44
miss my mama
离开喇荣已有160天了,这是母亲今天在电话里提醒我的。可见她日日都在挂念着远方的不孝之子。 如同世上所有的母亲一样,母亲对我的成长和修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含辛茹苦、忍辱负重,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和善良的品格。 我两岁的时候,一次突患疾病。母亲背着高烧不退、奄奄一息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走去。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苦,马不停蹄地走了整整两天两夜。看到昏迷不醒的我终于从死魔的嘴里逃脱出来,母亲淌满汗水的脸上才绽开了笑颜。 在我儿时的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人都会围着火塘,母亲就开始念诵她每日的必修课——《极乐愿文》,红红的炉火映着她年轻如花的脸庞,使我生起一种像面见度母一样的圣洁感。娓娓的颂经声仿佛来自于空行刹土,在帐篷间久久回荡……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建立了我最初对佛法的认识。直到如今,每当看到或听到《极乐愿文》的颂词,母亲念诵经文的声音就会在耳边回响。我至今尚能完整地背诵《极乐愿文》,母亲实在是功不可没。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还算年轻,脸色白里透红,眼睛象黑色的宝石,牙齿洁白如雪。一天,我与母亲在山上放牧,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牧草青翠欲滴,花朵五彩缤纷。我们一起捉起了迷藏,当我从花丛中找到母亲时,觉得她象仙女一般美丽。也许这印证了汉地的一句说法:“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如今,岁月的刀斧已将母亲的脸刻得沟壑纵横,两腮凹陷、牙齿脱落,脚也一瘸一拐,几近残废,整天只有拿着一根手杖挪动着沉重的身躯。如果我提起她年轻时代的卓卓风姿,谁也不会相信。岁月不饶人啊! 父母的恩德是难以估量的,佛陀在《父母恩德经》中宣说了父母的种种恩德。阿底峡尊者也说:孝敬父母与修大悲空性无别。记得曾有一位居士将此话告诉父母,令父母对佛法生起信心,因而皈依了佛门。
但藏族有一句话:“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母亲的心如水一般柔软,儿子的心却如石头一般坚硬。当很多人意识到父母的艰难,想孝敬时,父母已撒手人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所以,趁着父母还健在,应该好好地孝敬老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行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其实,对母亲最大的报答莫过于令其学佛,诚信三宝。令我安慰的是,母亲虔信佛法,并已出家,这也算是我略尽的孝道吧。 母亲,不要牵挂您这个不孝之子。您好好念佛,祈祷三宝,我病好了会尽快回来的。
壬午年二月初四
2002年3月18日
memory
我母亲是文盲,一个字都不识,但她从小在很多上师前听过一些佛教故事,所以我小时候经常缠着她讲,她比较开心时,就给我们讲一些。这个故事,在《极乐愿文大疏》、嘎单派(即格鲁派)格西阐述的教义里面也有。后来我对照一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别,文盲传下来的故事,跟大格西写出来的教言,只不过文字上略有不同,情节都是一样的。
母亲特别耽著我们这几个不孝之子。弟弟还算好一点,每次他出去时,都会打电话回来:“我现在到马尔康了。”“我已经到成都了。”我特别纳闷他们互相只说一句,这又有什么用呢?但是母亲天天都牵挂着,一直守在电话旁边,一打电话就问:“你现在到哪里了?”除此以外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这对修行是很有影响的,我去年很想把她的电话拆掉,但她就是不同意,说自己也没有其他事情,但几个孩子如果出去,就会一直惦记着。后来为了安慰她,我也只有随顺。
——选自《入行论广解》
在我家乡炉霍,就有嘎尔东赞过夜之处,他牵山羊饮过的泉水,如今成了神泉——喝了即可不生病,生病了也可马上恢复,有时还能治愈癌症。(母亲说,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有次病得很厉害,又没钱看病,为了救我的命,母亲连夜赶路,好几天才到那里,让我喝那个水,病果然好了。所以,每当我路过炉霍看到那口泉,都会感激地想:“我的生命,是靠它得以延续至今。”)
——选自《前行广释》
webo
母亲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有四个多月没见面了。 ——索达吉上师微博2016/4/2
记得上师讲过,虽然母亲在学院出家,但与母亲见面的时间依然不多,只是会在上课前去看看,呆几分钟就走,可是刚刚在整理上师文字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
在小圆根印象中,上师很少提到母亲,仓促之下也就找到这么多。但小圆根会记得上师说小时候生病母亲背着他走几天到神泉,母亲会温柔的给小时候的上师讲故事,母亲见不到孩子会挂念。
小圆根刚刚翻看了上师微博,提到母亲的只有两条,一条是说四个月没有见面,另一条就是今天。
其实不止两条,上师在微博中还教过我们大乘菩萨爱众生就像母亲爱独子,教我们每一个众生都做过我们的母亲……
瞧,上师就是这样把自己全部献给了众生。
嗡嘛呢贝美吽
点击查看更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