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怕什么,来什么!【第三世蒋贡康楚仁波切】

2017-12-18 轻敲右边添我 般若路


禅修的智慧

第三世蒋贡康慈仁波切

无论我们是在轮回或涅槃中,均端赖自己心境而定。

见地、禅修与实践中;研读见地,能令我们生起闻慧;禅修的练习,能令我们开展智慧,而藉由行动实践,我们将禅修的智慧付诸实现。这三者之中,以行动最为重要。轮回并非是一个和我们所体验到,这个万事万物都痛苦与不适的世界有别之处,而涅槃也不是一处一切吉祥、适意的地方。我们是否是在轮回或在涅槃中,全凭我们心的境界而定。当我们无法认识正确的自心本性时,那就是轮回。当我们体验到心的纯净本性而离於(于)迷惑时,那就是涅槃。轮回与涅槃都是心的境界,而非两处不同的地方。

在佛陀的教法中,现象世界系依于心:物质与非物质全都是心,并因此而反映了我们的态度或心境。在现象世界中,痛苦的体验并非来自诸法或现象;他们不会抓住我们或令我们迷惑。它是藉由期盼、希冀与怀疑、执著、嫌恶,而由我们的心创造了轮回它不是概念或价值的,而是我们重复做它们的方式。

例如,我们说,我们所居住的环境使我们生活困难,好像这困境被世界强迫围绕我们一样。我们可能会说有高楼和众多汽车的纽约,是个难住的地方,然而这些并不会令它成为更轮回的地方。我们只是简单地找些东西来责备罢了。如果我们想想问题是在我们之外,并且我们必须除去他们,我们便被困在轮回之中。这种对内在或外在的相当执著,就是创造了轮回的东西

当密勒日巴在山洞里禅修,专注于一块石块的细缝上时,他心中生起了一种「魔鬼可能会从裂缝中出现」的焦虑,这焦虑经常地生起。他持续地去抓住这个想法,有一天当密勒日巴正在唱著他的证悟道歌时,一个石头魔出现了。在那一刹那,魔鬼答道:「你的心令我出现,使我没有自由不这样做,因为你的心唤我前来,现在我便在此。」这是一个心的境界或知觉力的特质创造轮回之例。

我们心的习气模式不自主地出现,并且是如此的强大,以致于我们无力超越它们。有了这些迷惑的投射,我们便给自己找了麻烦,我们迷惑的观念使我们周遭的世界,对我们造成迷乱与痛苦。为了要使我们自己从这些习惯模式中解脱,我们首先要驯服自心并开展安定的心灵。这正是禅定所以如此重要之所在。

禅修是「令成习惯」或「建立一种好的习气」。就象现在的我们,我们所体验的染污与恶习并非一次就全部生起。而是自无始以来我们就已建立、加强、增大这些习气于阿赖耶识中。但他们可以藉由习于禅定修习中的善业习气而粉碎之。这将允许我们去体验到我们心的本性、我们的佛性,那恒为清净者。

「止」的修习将开展出安祥、稳定且一心专注之心。「观」的禅定是止的稳健修习结果。「观」一词意指「洞见更多」——比我们平常更多。而取代出于迷惑所见之事物的是,我们洞见了事物的真实面。藉着一种更安祥之心的体验,我们就具有一个更安定、坚固的前景。

让我们以灯为喻。灯的目的在于给予光明,如果灯不断地闪烁不定,它将更难以清楚地看见东西;这种动摇将无法使火焰表达它给予明的能力。为了要给予光明,火烛必须要被保护,因此它才能够将光明全部的表露出。同样的,要想体验到真正的无分别智慧,与一切现象的真实本质,我们便需要一颗宁静且专一的心。而止的修习是一切禅修的根本。

同时,我们千万不要轻视舍弃身、语、意不健康模式,这些修法将有积聚福德的成果。至于四加行,那当然更是基本的。让我在此劝请每个人都要一起做四加行与止的禅定。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推文:

在路上念百字明需要观想吗【达真堪布】

《贤愚经》的一则公案,发人深省【慈诚罗珠堪布】

李连杰去拜见大成就者阿秋法王的神奇经历

丈夫外遇,还要坚持挽救婚姻吗?【学诚法师问答】

心转向法【太桥旦曾堪布】

佛化家庭的浪漫:一起学佛,慢慢变老

(新版)梦参老法师略传

为什么人们容易沉浸在负面情绪中?

莲花生大师对修行人的三十一条忠告

所有的危害都能靠《心经》摧毁——点赞索达吉堪布微博共同发愿

32岁,她不安分得很漂亮。开的小店只有一张桌子,怎么央视都来了?

她煲汤从不放肉,但却出奇的好喝!赶紧学学!

这句话连续念三年,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都会改变!【宗萨仁波切】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般若路”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