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修行,还是利益众生?
投稿邮箱:sisi875030@163.com
特别提示:本文转载自HDZGGW 慧灯之光—慈诚罗珠堪布官网HD。
说到修行,你会想到什么?
深山老林里的寺院
离群索居的出家人
不问世事的在家居士
……
佛菩萨不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吗?
为什么这些佛弟子
反倒是关起门来修自己呢?
别着急
以下几个比喻,也许能为您找到答案——
第一个比喻:火灾中的灭火员
东边发生了火灾,有个人在中间,水源则在西边。
现在中间的这个人,他发现东边着火了,很着急。但是自己的手里并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灭火,这时他应该往东边跑还是往西边跑呢?
如果往东边跑的话,他可以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但是他手里没有任何的消防装备,到了也只能看却不能去扑火,所以这个选择是不对的。这个时候理性的选择是什么呢?就是往西边跑,去找水源救火。
从表面上看,东边着火了,他不往东边而往西边跑,看起来似乎不对,但是实际上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西边有水源,他可以去打水,然后再到东边的火灾现场,这样才有能力去扑灭大火。
第二个比喻:想得冠军的运动员
一个体育运动员,如果他想去参加比赛拿世界冠军的话,那么,他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先把自己封闭起来训练。只有这样,最后投入到比赛中的时候,才有机会拿到世界冠军。
也因为经过长时间的、严格的封闭式训练,所以许多体育运动员各方面的成熟比普通人要晚十年左右。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封闭式的训练使得他跟社会接触的机会不多,所以他的成熟会晚十年左右。但是如果在这个之前没有严格的封闭式训练的话,他是不可能拿到世界冠军的。
同样的,佛教徒比较重视个人的修行,其他各种各样的慈善的活动、公益活动相对而言做得不是很多,这是为什么呢?目的也是为了将来能够度众生,所以要先去训练自己。
第三个比喻:治病救人的医生
某个地区有一种严重的流行病,任何人都不会治这个病。有一个人他希望自己能治这个病,帮助大家解决病痛带来的痛苦。那么他第一个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去学医。但是,如果去学医的话,就必须暂时离开这些人,到某一个地方去认真地学习医学知识,等学好了以后,再回来给他们治病。
从表面上看,这个人放弃了那么多病人,自己到一个离病人很远的地方去了,这样似乎不是很合理。但实际上他的选择是对的,因为不这样做的话,目前他是没有能力去帮助这些人的。如果他觉得舍不得,一直都待在这些病人的身边,最后帮不了的还是帮不了,只是心理上的一个同情、关心而已,并不能真正地解决他们的问题。
所以,想要彻底地帮助病人,就一定要下决心暂时离开病人,自己先去学医,等到学好以后再回来救治他们,这是非常合理的一个选择。
大乘佛教的最终目的是度化众生、利益众生。但是利益众生也需要能力,没有能力我们无法利益众生。因此,大乘佛教之所以非常重视个人的修行,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帮助众生。
那么什么时候是利益众生的时候呢?严格来说,就是证得了菩萨第一地的时候。在这个之前,我们利益众生的能力是很小很小的。当然,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平时也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利益众生的工作。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解决的,很多事情都不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虽然自己的发心很不错,但是在实际行动中等于是零,做不了。有时候不但不能利益众生,而且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还会发生很多自私自利的行为。所以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呢?就是暂时放下利益众生,自己先去训练,等有一定的能力之后,再投入到利益众生的行业中去。
所以,我们首先要自己好好修行,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利益众生。
注:本文根据慈诚罗珠堪布相关开示编辑整理
素材来源:
慈诚罗珠堪布《大乘佛教如何利益众生》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推文:
32岁,她不安分得很漂亮。开的小店只有一张桌子,怎么央视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