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时祈祷上师的目的是清净业障【普巴扎西仁波切】
弟子:上师,弟子在祈祷上师这件事情上总是做得不好,很难做到时时和处处祈祷上师。
弟子:宗萨仁波切说:“上师连灶台上的事都管”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比如当遇到顺境的时候,我老是忘记祈祷上师;当遇到一些小事或偏世俗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不好意思祈祷上师;当遇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但是认为自己有过失的事情的时候,我总是不敢祈祷上师。
弟子:请上师开示,这种局限背后的过失在哪里?
上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祈祷上师。为什么要祈祷上师呢?我们先站在佛法的角度想,作为一个修行者,首先必须要对因果有一定的信任,这是特定的。
那么对因果有了信任之后,为了实现断除恶业、从善这个愿望,我们便会祈祷上师赐予加持!我们平常是这样做的。
但很多人有时候把祈祷上师运用到一些不符合佛教(的行为)当中,比如为了从事自己的恶行而祈祷上师。(要知道,这样做是不如法的)。
(我们)祈祷上师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消尽一切恶业,这是祈祷上师的本意。祈祷上师时,我们必须要有信心,就是(相信)祈祷上师而获得的加持力可以断除一切恶业。
(我相信弟子们)祈祷上师一般是在佛法的基础上,当然可以时时处处祈祷上师。
在快乐的时候祈祷上师赐予加持,并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回向给三界六趣一切众生;当有痛苦的时候祈祷上师,凭借祈祷上师的这种功德、这种能量来消尽自己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恶业,并且凭借上师这样的加持,让自己造过的这些恶业和造成这些恶业的因得以消失。这是祈祷上师的真正目的。
至于站在世间的角度来看,很多人祈祷上师是为了名和利,这倒并不是佛教的用意。所以,从事一项善行的出发点应该是正直的,不偏邪的。
如果出发点是偏邪的,那么后面即便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情,结果也不过如此。
有一次我在汉地,有一个居士给我打电话,说他的朋友说今天来了两个道士教他怎么去做功德,并且也放了很多很多生,说这和佛教所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佛教提倡的也是善行。
这应该怎么去理解呢?因为他的发心、出发点不一样,所以哪怕同样是放生,二者之间也是有很大差距的。
作为一个修行者,做事情的出发点必须是正直的,永远不能偏邪。否则,后面即便按照佛法的方式去做,结果也不是太圆满的。
【后记】
上师开示(一):时时祈祷上师,时时调伏自心
应细致观待自心,每一个起心动念落于何处?是善、恶、还是无记?一言一行是否符合历代传承祖师之教言?行为取舍是否随顺自之习气而背离上师之教言?
若见过失,当下忏悔、改正,并祈祷上师净除自己的恶业;若为善念,亦祈祷上师,令善根不断增上。
如是时时祈祷上师、时时调伏自心。
上师开示(二):如何理解以信心祈祷上师
弟子问:顶礼上师!请问在祈祷上师时,是否一定要观出上师的皈依境?如何做到以信心祈祷上师?请上师慈悲开示?
上师答:在祈祷上师的时候能观出皈依境是最好的。
我们在讲解《上师瑜伽导修》时说过:上师分为所诠形象之上师和能诠胜义之上师两种。因此祈祷也分为,用言语祈祷导师而赐予加持和境情一如祈祷上师赐予加持两种。
前者用言语祈祷导师而赐予加持,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所缘的对境而做祈祷。否则如何去做祈祷,又向谁去做祈祷而希望获得加持呢?因此祈祷时首先必须先要有一个对境。
后者境情一如而作祈祷是指已经没有了对境,即达到境心一如的见解而做祈祷。就如同《上师瑜伽导修》的仪轨之中所言:“本来自显之上师,远离破立作皈依。”
这里所谓的在境心无二的见解当中祈祷,并不是在于口里念诵祈祷文,也不是需要身体做什么姿势去成办,而是在上师与自心无二时的见解当中祈祷,这是最殊胜的祈祷。
但能否成办这样的祈祷就需要根据自己的见解来树立。对于次第根机者而言,在初次修法时还是应以前者而作祈祷为妙,即面对一个所缘的对境而做祈祷,由此逐渐趋入后面境情一如的祈祷。
上师开示(三):祈祷上师与祈祷上帝的区别
弟子问:我修密法的窍诀是祈祷上师,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我都会祈祷上师。但有师兄说我这是在找上帝,不是在找上师。
上师答:上帝是什么意思?
弟子问:基督徒有什么事都祈祷上帝,上帝是万能的。所以有师兄认为,我是在找另一个上帝而不是上师。
上师答:就是因为有了“万能”的信心,我们的内心才会有所改变。信心多大,就能得到多大的加持。往昔善星比丘和提婆达多依止释迦牟尼佛期间,觉得佛陀有些法讲得很深,有些法讲得一点都不好,最终得出结论:佛陀是个骗子,不是好人。这是他们内在太缺乏信心所致,最终堕落三恶趣。
“上帝”和“上师”的概念本身就不同。我们祈祷上师是为了寻求解脱,而能够赐予这样加持的才是上师,从这个角度而言,用“万能”来描述导师一点都没有错。
但(上师)这里所谓的“万能”,主要是指为了寻求解脱。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时,就是凭借个人坚定的信心,把帝洛巴尊者当做万能、圆满的导师而祈祷,最终经历二十四个苦行,圆满获得上师的密意而成办解脱。
历代如是成办解脱的高僧大德比比皆是。慧可大师拜见达摩祖师时也是带着这样的信心。他祈请达摩祖师:“我心未宁,乞师与安。”达摩祖师说:“将心来,与汝安。”慧可大师反观内心,进入一种言辞无法企及之境界而当下开悟。这些都是凭借信心而得!
若不具有这样的信心,即便你天天反观自己的内心,能回答出心是因缘和合而成,是空性等答案,但除了给它加一个“空性”的名称之外,并没有真正达到“应无所住”的境界。
平常修禅定时若有昏沉掉举,可以配同念诵一些祈祷颂。比如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上师瑜伽当中:“啊!三传总集上师尊”等四句偈,可以多念几遍做祈祷,而后继续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中修止。
当有起心动念时,根据自己当时的状态,配同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一系列方便法而观修,此外还可依靠祈祷来对治自己的内心。这些都是对治烦恼的方便。当然,具体操作中要根据自己当时的状态来树立。
上师开示(四):祈祷上师时要注意的问题
所谓祈祷,指一切事情对上师言说或禀告,于祈祷时,非如空谷犬吠,若能随词契义,发自内心、髓之深处数数祈祷,则必得加持。如是祈祷后,则真正入座。
我们通常所说的祈祷,是指对上师言说或禀告一切事情,如把自己内心当中的烦恼,以及自己内心当中不顺心的一切,在上师面前祷告,祈请上师赐予加持,消尽一切烦恼和不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祈祷过程中绝不能有隐藏,不能祈祷上师时说出一部分,隐藏一部分。若有隐藏,你所隐藏的一切,将得不到上师的加持。我们总说修行者虔不虔诚,决定了修行者得到加持的大小。
那么什么是虔诚呢?虔诚是指修行者可以把身心完全托付给导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遵照上师的教言去做。因此即便在祈祷、忏悔的时候,他都不会有所保留,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完全投入地祈祷或忏悔,这样才能得到加持,遣除一切业障。
此外,祈祷的时候不能像空谷犬吠般,口里好像在念诵祈祷文,而心并没有专注在祈祷文当中,导致心口不一。祈祷应该随词契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依文明观,依止文字而观想其含义。这是从共同角度讲解如何祈祷。
可能有些弟子会有这样的疑问,在我们平常修定的时候,没有念诵很多祈祷文,这时的祈祷该如何树立呢?
要知道,上师与自心分不开的状态就是祈祷,两者融为一体,就是祈祷的结果——加持。
所以我们平常无论是安住修还是观察修,都没有离开过祈祷,也没有离开过上师的加持。这些道理都要懂得一些,否则对祈祷和加持的理解不免狭隘,而无法得到上师普遍的加持。
如果自己的念诵仪轨不是太多的话,每天念诵一遍前行念诵仪轨也是挺重要的。从五明佛学院过来的有些弟子,如果天天在念诵《开显解脱道》,当然就不必再念诵其他的前行念诵仪轨。
若自己平常的功课中没有前行念诵仪轨,我想将前行念诵仪轨作为每天的功课也非常好。虽然我们修过五加行,但并不代表我们的业障已经清净,福报已经圆满,所以还需要积资净障。
尤其作为密宗的弟子,由于已经接受成熟灌顶和解脱窍诀法的缘故,支分誓言时时都会触犯。为了清净这些罪业,每天要念诵13~21遍百字明以及108遍金刚萨埵心咒。这些在前行念诵仪轨中都具有,所以把它作为自己一天的功课,意义非常广大。
亚青寺的传承主要是宁提派和龙萨派。宁提派前行念诵仪轨由智悲光尊者著述,念诵仪轨比较长,对于平常不爱念诵的弟子而言,恐怕觉得很累。
龙萨派前行念诵仪轨由龙萨娘波尊者著述,文字不是很多,每天念诵一遍,对我们见解增上具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每天念诵前行仪轨,也是历代传承祖师的传统修法,我想这样行持的意义是非常广大的。
上师开示(五):当视上师为法身佛而祈祷
佛在游舞三身之中会呈现报身和化身不同的形象,但是要记住,法报化三身一体之相才称之为佛,仅仅在显现之上是无法安立为佛的。因为真正的佛是本具有断证一切功德的法身佛,这才是佛的境界。
我们平常见到的观音菩萨、文殊菩萨等报身形象或者释迦牟尼佛乃至莲花生大师等化身形象,都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象而已,他同时也本具有了内在的密意,我们才称之为佛。
也就是说,无论是在他相续还是自相续之中,(对佛的理解)都应该从获得断证一切功德乃佛的境界之中去树立,而不是仅仅从外在形象上去安立。
但是此处我们也绝不能诽谤缘起。如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圣地、普陀山乃观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是地藏王菩萨的圣地、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圣地等等,现前我们还是会去朝礼各处神山圣地,因为缘起法我们绝不能诽谤。
但是想要去寻求真正的佛,想要去成办真正的佛之境界,则应该往内心去寻找。例如我们去某处开法会,去朝拜神山,可能会看见一些佛之形象,当然这是让我们见解逐渐增长的一种缘起,但这些现象并非真正的佛,因为真正的佛不在外相而在于内在。而我们想要成办这样的佛果,信心是不可缺少的。
信心可以分为敬信、欲信和诚信三种,欲信和诚信需要敬信来成办,但前面的敬信和欲信并不可靠,我们需要成办的是诚信。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祈请上师之时,不能将上师视为报身或者化身,而应视为法身佛而作祈请,因为上师已经获得断证一切功德。
我们在讲解上师的时候将上师分为所诠形象之上师和能诠胜义之上师两种。能诠胜义之上师就是心之自性,在这本性当中执受见解,就已经从两种无明当中超越,具有两种清净之见解,这就是真正的佛,就是与诸佛菩萨无二最高之境界,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到达彼岸。这种智慧已经不在思维的范畴之中,他就叫做能诠胜义之上师。
因此我们要“视上师为法身佛”而做祈请,在具备如是坚定之信念当中祈祷上师,就能迅速成办“成就之缘起”。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点击查看本平台近期推文:
【来点赞】和索达吉堪布一起共修《普获悉地祈祷文》遣除一切违缘障碍
证悟空性的分级: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