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离:唯一要做的是忍痛摘下假面具,露出真面目【创巴仁波切】

来源于网络 般若路 2021-04-16

本文转载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若有不当或侵权,请告知删除。



创巴仁波切开示精粹




1、藏语称智为「耶喜」,意思是「本初智」。你本身就在一切开端的起点或原点之处,你几乎可以称此智为「对自己的无始信任」。你根本无须去寻找开端;它是本初的状态,所以没有寻找开端的理由。它是如是,无有开始。


 

2、我们会欺骗自己,自以为是在发展道心,其实是在用修道法来加强我慢。这种根本的曲解,可称之为修道上的唯物。



3、我们不是要建立心之觉境,而是要把障碍心之觉境的迷惑烧光。在此烧光的过程当中,我们便会发现觉境。过程若非如此,心之觉境便是因果所生,也就难免异灭——有生者早晚会死。


4、觉境不是我们所造,故为永恒;我们只不过是发现它。佛教传统上用云破日出说明觉境的发现。禅修时,我们清除我惑,以便能瞥见觉境。若无无明、不被围困、没有偏执,我们的人生观便会大大扩展,令我们得以发现一种不同的生存之道。


5、我们一有相对的二元观,如“我这么做是为了要成就某种意识形态,或成就某种生存境界”,我们与我们的本来面目就自动地一分为二了。


6、如果你真的欣赏一件美丽的东西,你就会完全认同它而忘了自己;这就像在看一部非常有趣、迷人的电影时,你忘了自己是观众一样。那时,世界没了,你整个的人就是电影的那一幕。


7、弘法是巧合,他没有弘不弘法之欲。一连七周,他独自坐在树荫下,走在河岸边。碰巧有人来了,他才开始讲话。你别无选择,你人在那儿,完全敞开。情况自动出现,弘法应运而生。——此即所谓“佛行”。——邱阳创巴仁波切谈释迦牟尼佛


8、我们一旦把自己视同最低者,就不再怕失去什么。如是,我们把自己准备成一个空的容器,可以接受法教了。


9、放下一事,不是自认低贱和愚蠢,也不是想要崇高和深奥。它与层次和评估无关。我们放下是因为愿意“如实与世间沟通”。


10、玛尔巴万万没想到,那诺巴拿起装金子的口袋,就把袋中的砂金全扔到空中去了。这时,那诺巴对他说:“我要金子干什么?整个世界都是我的金子!”对玛尔巴来说,这才是敞开求法的伟大时刻。他敞开了,他可以接受法教了。


11、我们在谈师徒间的关系之前,先要讨论放下、敞开和放弃希望。放下自己、敞开自己,把你的真实面目呈现在上师面前,而不是要摆出一副堪受法教的弟子模样。


12、法教中说:“最好不开始;一旦开始,最好完成。”所以除非必要,你最好不入修行之道;一旦踏上去,你就是已经真的做了,不能再退出,已是无路可逃了。


13、宗教狂们老是想要合乎某一理想的典范,他们企图赢得人心,而所采取的方法是表现得非常热烈和激昂,好像他们是纯净、纯善。但我认为,企图证明自己善良,就表示内心有所恐惧。


14、我们必须学习在有病时放松身心。


15、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是上师的示现。情况可能是痛苦的或令人鼓舞的,但在这种视情况为上师的开放境界里,苦乐如一,全无分别。


16、心心相印的发生十分自然。师徒在开放的情况下相会,双方都明白开放是世间最微不足道的事。当我们能如是看自己和世间时,传法就开始了。


17、出离之道不含魔术或花招,唯一要做的是忍痛摘下假面具,露出真面目。



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因为您的爱心点亮了更多人的希望!!

近期相关推文:

自身修行放在第一位,建道场等等顺其自然无烦恼【普巴扎西仁波切】

七夕 | 唯有真爱不孤独——索达吉堪布教你在恋爱中修行

如果你能如是修行,你前生前世业障就消失了【梦参长老】

为了修行,我们是否必须放弃生活中所有的享受?【宗萨仁波切】

修行总是进进退退该怎么办?修行不能有七情六欲?【学诚法师】

贪吃的人心很散乱,修行不会成功——最好的食物是什么?【索达吉堪布】

哪些人还需要修四外加行?【达真堪布】

”座下修行“就是在你的日常生活当中也要觉知自己自己的念头和情绪...【宗萨钦哲仁波切】

修行要了解意义,不然只是一种造作【大宝法王】

麦彭仁波切开示的简单到不可思议的观心和观行修法【慈城罗珠堪布】

以这种错误的方式衡量修行境界,小心下堕恶趣【索达吉堪布】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拥有正知正念,请关注“般若路”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