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误读了“生活即修行”【希阿荣博堪布】

希阿荣博堪布 般若路 2021-04-16


不要误读了“生活即修行”


希阿荣博堪布


佛法原本就不是笼统僵化的说教,也不该是仅限于学者、专业人士在小范围内研究、实践的高深学问和专门技术。佛法中最幽深的理论,也是与我们当下的身心活动紧密联结的,也是为了解决现实人生中遇到的问题的。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安乐?我说:放下执着就安乐了。


什么是执着?怎样算放下?


当我向别人,尤其是那些有着与我迥然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人,讲述这些概念时,我是需要从头细说的,否则,他们可能只是得到了一个标准化答案,却无从解除现实的苦恼。


可是,止息烦恼不正是我们学修佛法的原因吗?


什么是烦恼呢,它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如果我们肯诚实地检视自己的生活,就不难知道什么是烦恼,它无处不在,生活简直就是完全由点点滴滴的烦恼构成。而烦恼的止息,也只能从现实人生中每一个当下入手。


有一位居士某段时间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变得焦虑,易怒,整个人状态很不好,烦恼重重。他跟我诉苦,我就问他:“你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解脱。”“什么是解脱?”他默然。我说:“解脱,就是没有烦恼。你带着满心的烦恼,又想在何时在何地获得解脱呢?烦恼不在别处,在你心里;解脱也在你心里。”

我们无法去外面找一颗现成的没有烦恼的心来移植到自己身上,也别想某天早上醒来突然就发现自己改头换面成了个“解脱的人”,没那么神奇,也没那么容易。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面对当下,回归内心,与烦恼开战。


佛陀宣讲的众多法要,都是在教我们如何贴近自身经验,以自身为中心去修行。我不是说大家应该自私。我的意思是,要从检视自己的身、语、意入手,把重点放在对治自己的贪、嗔、痴上面,而不是去挑别人的错,或者急于“度化”别人。


如果不贴近自身经验,诚实地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心里的一切,并将佛法运用其中,我们很容易会在修学的过程中偏离解脱烦恼的初衷。


比如,你会成为越来越娴熟的“佛教徒”,跟所有人都客气,“随喜”“赞叹”不离口,可是你心里没有多少善意。事不关己时,你能做到“八风吹不动”,而真正的问题出现时,你的反应跟不学佛的人是一样的,既没有对自身的觉察,也没有对正法的忆念,只是任由情绪肆虐、言行失当。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都荒于贴近自身而修行,无法随时提起对内心感受、欲望、情绪的觉察,更没有当下出离的心力。


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生活即修行。但我想很多人都误会了,以为过生活就是在修行。其实不然,这至少不是佛教所说的修行。


举例子说吧,你经历过悲欢离合,这不是修行,只是经历;如果你在那悲欢离合间体认无常、缘起、因果,这是修行。生病,本身不是修行,借由生病而认识到与生俱来的脆弱、忧苦,由此生起出离心,或推己及人,由此生起悲悯之心,这是修行。


所以说,生活本身不一定是修行,但如果你能把生命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你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这才是修行。大概只有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说:一切都是上师的加持。否则,对多数人而言,经历、遭遇不过循业流转,轮回如是,怎会都是上师的加持?


对治烦恼是一个艰难漫长、充满挫败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某些对治的技巧,并不意味着你就能做到。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面对的唯有失败,没有成效,不断的失败。


别忘了我们的对手是无始以来形成的惯性,所谓积重难返,不要期待能靠一时的努力就扭转它。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不断地努力,如果我们不想再一次在烦恼忧苦中终老,直到死亡悍厉地出现,而我们知道这一切混乱还没有结束。一开始就做好不断受挫的准备,会令我们更强韧,也走得更远。


愿我们将佛法运用到当下的经验中,并因此而解脱自己及其他众生的苦。


——节选自希阿荣博堪布《次第花开》(2017年新版)


诸功德中,法布施最!如您觉得本文有益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点亮希望!!


微信添加:sisi875030

延伸阅读:

法王如意宝写给心子希阿荣博堪布的话——你心中的一念,已让我充满幸福

佛法中被世人误解较多的一个问题【希阿荣博堪布】

初学者的窍门是什么?【希阿荣博堪布】

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这就是出离【希阿荣博堪布】

贪官污吏烧香磕头,佛菩萨也会保佑吗?【希阿荣博堪布】

新消息:大宝法王所著《希阿荣博上师住世祈祷文》已翻译!

这一生没有修到解脱,付出的努力也不会白费【希阿荣博堪布】

以前在藏地,只有真正利益无量众生的才被称为法王、活佛【希阿荣博堪布】

常常被人误解的“活在当下”的意义...【希阿荣博堪布】

上师瑜伽是无上究竟法门,随时随地都可以修持【希阿荣博堪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