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想穿梭,还想穿越——生活中的六波罗蜜多(二谛的运用)【慈诚罗珠堪布】
我们为什么学佛、为什么学习、为什么打坐?肯定是要有一个目标,那我们的目标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目标。但是,大乘佛教的要求,对我们修大乘佛教佛教徒的要求就是一个目标,就是饶益众生,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那就是要成佛,成了佛才可以放下自己去利益众生,成了佛以后才可以做到。或者是彻底怔悟空性了以后才能做到。在这个之前,我们做的就不是那么完美,或者根据自己的能力能做多少做多少。不管怎么样,就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奋斗,往这个方向努力。那我们今天也就是为了成佛,为了成佛利益众生而来听今天的课。全部的烦恼断掉了以后,就是成佛了,然后成佛了才能更好的利益众生。
之前我们也讲过,我们不要忙着去修、去学大圆满等等,这些对于我们目前都不重要。首先,就是要有菩提心,有了菩提心这个基础之后呢,修这些都可以的。所以,首先要发菩提心,每次我们都会提醒大家发菩提心,那每次我们自己修行的时候,没有人提醒的时候,自己就要提醒自己发菩提心,这是很重要的。
今天讲的也是生活当中的波罗蜜多,我们已经讲到了第六个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就是智慧波罗密多。生活当中的智慧,就是我们学一些能够帮助众生的各种各样的技术、知识,我们学到了以后,通过这个知识、技术在生活当中,去利益众生,尽量饶益众生。虽然我们利益众生的力度不是很大,我们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也会有自己的一些丑陋的东西出来的,比如说利益众生的过程中考虑自己的名声啊,或者利益众生的过程中贪自己的名或者利,这个是有的,就是因为我们的境界还没有那么高,那这个需要时间。
我们不可能学佛一两年,就把所有的烦恼断掉了,我们有这个心就不错了。尤其我们现在这样的社会,大家都急功近利,一切都为了现实,大多数人都不考虑甚至认为不存在来世。在这样的时代当中,有一个这样的想法都已经非常不错了,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如果过高的话,那我们对自己也会失望。所以我们目前做的,虽然不是很好,但不仅是我们做的不好,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能坚持,我们就能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修行的进步是自己可以看得到的。
学佛有很多不同的学法,比如学佛就是烧香拜佛、做一些功德、当义工或者念念经,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是这个就么有很明显的进步,每一年自己的变化,每一年的收获、进步是看不见的,看不见不等于没有,这个烧香拜佛等都是有功德虽然我们看不见,有功德但是没有一个很明显的修心上的进步,或者说没有性格上的改变,这样的进步。除了烧香拜佛以外没有学习,也许永远都没有很明显的进步,这种学习的方式就不是很理。
另外一种学佛,就是也可以烧香拜佛,因为这个是佛教徒对佛表达尊敬的一种方式。烧香拜佛、诵经持咒都可以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上就有闻思、有学习、有修行。
有闻思的意思就是去接受佛的系统教育,就是学习了;修行,就是不仅仅接受了这个教育,知道了这个道理,而且去消化、去融入自己的内心当中,以后从内心深处就发挥佛法的智慧和慈悲的力量,然后我们可以用到生活、工作。这种学佛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正规的、真实的、正确的方法。
这种方法,每一年自己都能看到进步,我们身边的人也可以看到这个人的进步,那这个学佛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学佛里面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要学智慧,我们生活中的六波罗蜜多也就是在讲智慧。
佛教不认为烧香拜佛能解决我们的烦恼,佛教认为生命能解决我们根本的问题呢?就是智慧,唯一的就是智慧。智慧才能解决我们最根本的问题,最根本的问题当然是生死的问题。六道轮回中的生与死的问题,或者我们身体当中的生老病死的问题,或者意识、精神上的烦恼,这些都是最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烧香拜佛、磕头诵经都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打坐、禅修才能解决。当然禅修也有很多种的方法,有智慧的禅修,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
之前我们也讲过很多次,学佛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
我们学佛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比如说,我们只想这一生、下一世,生生世世拥有幸福、快乐、健康,拥有世俗的名和利,或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拥有佛的智慧这些暂时都不考虑,那这个就叫做人天佛教,那这个就暂时不需要那么多的东西,不需要了解那么多东西。就了解人的前世、后世的轮回,然后精通善恶因果,主要是这两个就可以了。智慧也就需要这两个智慧,不需要太多的智慧。如果我们学佛的目的只想这一点的话,那这两个就都可以了,其他都不太需要的,比较简单的。
只为自己解脱的学佛思路
如果我们学佛的目标,是想解决自己生老病死的问题。轮回当中,我们都想拥有名和利,这个带来的烦恼说不定比我们贫穷、没有名声带给我们的烦恼都要多的多,因为很多烦恼都是在名利当中产生的。我们拥有的名利越多,内在的烦恼可能是越多。所以,有些人就先不追求这些,就想解脱。
如果有些人的目标就是这个呢,除了刚才我们说的以外,还要通达无我,就是小乘佛教讲的无我,有了这个智慧就可以推翻我执。我执断了以后,所有的烦恼瞬间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我们想达到这一的目标的话,就要去追求无我的智慧。
如果只想在轮回中的到幸福和快乐,不追求其他的,那就去追求前世来世对轮回的了解,这也是一种智慧,然后就是对善恶因果的了解,就这两个智慧,都是很浅显的,但是这两个智慧能够我们得到轮回中的名和利这些目标,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如果还有更高的目标,就象我们刚才菩提心当中讲的,就要去追求无我、怔悟空性,要拥有这样的智慧才可以的。所以,我们首先学佛的时候,我们要把学佛的目标确定,我们世俗的工作也是这样,我们把目标确定了以后,就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去工作、奋斗,所有的工作都是有目标的,学佛也一样,所以目标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清楚这一个。那刚刚开始的时候也让大家发了菩提心了,那发了菩提心也要有怔悟空性的智慧。
佛教讲这个空性,大家学佛、不学佛的,有信仰的、没有信仰的,佛教就是讲空性,这一点基本每一个人都知道。我想中国人至少每一个人都知道,比如《心经》中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里面真正的意义不一定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就是都知道是讲空性的。作为一个佛教徒,闻思这个阶段必须要有的,如果没有闻思的话,我们没有正知正见,缺乏了这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没有的话,无论禅修还是烧香拜佛我们都很努力、心很虔诚,但是说出来的、做出来的、想出来的很多事情,很多时候都不符合佛教的见解。这个就是因为缺乏闻思的原因,这个方面我们很多时候都能感觉的到。当然虔诚、用功都是很来之不易的,但是因为没有闻思就缺乏了智慧,那想出来的很多东西可能都不是佛教、都是违背了佛家的思想,所以首先就是要闻思。
佛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是来不及学这么多的,但是和我们自己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必须要去学。有的人说,我不要理论要实修,但是实修的方法都不知道怎么去实修呢?所以一定要闻思。
那我们现在学习空性,那什么时候讲空性,什么时候不讲空性,这个是很重要的。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二谛,二谛是非常有智慧的说法。那从小乘佛教到大圆满,都在讲二谛。那每一个佛法中,小乘佛教的二谛和大乘佛教的二谛又不一样。那小乘佛教经部与有部不一样、大乘佛教的唯识宗和中观又不一样,那显宗和密宗又不一样,这些复杂的东西,我们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去学习。那首先我们就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去了解二谛。
上一堂课我们也讲过了,我们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张桌子是长方形的?这张桌子在我们生活中是用来做什么的、是什么颜色?什么情况下我们讲这些?那什么情况下,我们就超越了这张桌子的颜色和用来做什么,什么时候我们又去看这张桌子的结构。
不讲空性的时候
现实生活下,我们就讲这张桌子的颜色,和这间屋子喜不喜欢、适不适合。现实生活中,就讲桌子的这一个,其他方法都不讲。现实生活中,不讲桌子的结构中原子是什么、电子是什么、电子核是什么,现实生活中会讲吗?我们不会讲,因为和我们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就只讲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关系的。
同样的,佛教叫世俗,眼耳鼻舌身范围内的东西都叫做世俗。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我们感官能接触到的世界,都叫做世俗。这个世俗当中,我们需要的是什么呢?就是需要这张桌子的颜色、形状,和这张桌子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关于他的分子、原子等等,我们是不需要的,所以我们不讲的。
同样的,现实生活中,感官当中,我们不会讲空性。我们感官范围中,没有必要讲空性的。如果我们讲我们感官的范畴,去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会去从空性去描述。比如我们看到一束花,那我们会根据感官去描述是红色的、绿色的等等,这样去描述,我们不会讲这束花如幻如梦、是空性,这个时候我们不会讲更深的东西,这个时候会讲颜色等等。生活中对于声音,我们也就直接讲听到的,不会讲声波、空性等等。
同样,佛教在讲六道轮回和因果中,不会讲空性的,讲了会引起混乱,所以不讲。我们就讲我们感官看得到的,已经感官看不见的实际但没有超过我们感官范畴,在我们感官范围中讲一点比较深的东西。这个就就叫做世俗谛,世俗中我们就讲一些现实的东西,不会超越这些,不会讲空性。
什么时候讲空性
什么时候讲微观和超微观世界,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会讲这张桌子的微观和超微观的这些东西,我们只会讲宏观的这些东西。
虽然这张桌子除了微观和超微观世界的东西没有桌子了,但是用我们的感官看我们不能看到微观和超微观世界,所以现实生活中,我们就讲桌子在生活中存在的宏观形式。
想明白桌子的真相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现实生活了,超越了生活的范围,现实生活中我们就讲颜色喜欢不喜欢、形状适合不适合,不讲微观世界存在的形式。那什么时候讲呢?就是了解他的真相的时候,这个时候已经超越了生活的层面,这个时候我们不讲他的颜色我喜欢不喜欢,形状符合不符合我的要求,这个时候就讲微观和超微观的运动、运动形式等等,这个时候就想了解它的真相,这个时候得到的结论你已经不是这张桌子的颜色和形状了。
那同样的,我们讲空性的时候,已经超越了世俗的层面,这个时候我们不是为了生活和世俗,是为了明白她的真相,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很如了解到的就是他的空性。所以我们什么时候讲空性什么时候不讲空性,这个就非常重要。这两个不能混乱,混乱了以后,就说佛教四大皆空,那不了解这样说就可能会有问题。
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长方形的桌子,那这个不能代表显微镜下也有这张长方形的桌子,那深入了解我们会发现很多真实的情况。那这个回首,我们就需要做一个选择,什么选择呢?一个就是我们感官的结论,另外一个就是超越感官的结论。那生活当中也是真实的,但是显微镜下面看就推翻了得到颠覆性的结论。那这两个不能都是最真实的,肯定其中一个对、另外一个是不对的,那我们都知道显微镜下面是真实的,那肉眼看到的就是假的。
做出选择的时候
同样的,我们通过佛教的逻辑去观察的时候,就得到另外一个结论,两个在同一张桌子上不同的结论,不可能同时成立,只能有一个。
到底是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呢?还是佛教讲的如梦如幻的是真实的呢?那只能选一个,就说真是的情况是空性。但是我们感官自己还没有看到真实的东西,是另外一个东西,但是我们就当做了真是的。这个就是佛教讲的二谛的区分,如果没有的话,就根本没有办法了解空性。没有的话,就会觉得明明为什么这么真实的东西,还说是空性呢?那最后就会导致这样的混乱。那不懂的人就会嘲笑佛教的空性,就是因为自己不了解,就是这个原因。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讲空性,现实生活中,这就是一本书,不会说是空性。这本书有没有颜色,有颜色所有人都会成人,但是我们稍微观察一下,我们就发现这本书没有颜色,这个我们讲过很多次了,现代科学对佛教的支持度是非常大的。这个我们佛教徒也要分清楚,佛教并不是需要科学去做印证,科学只有300年的历史,二佛教有3000年的历史,那难道3000年的时候,认为佛教的都是傻瓜吗?那用什么印证呢?当然不是了,就是用自己的怔悟去印证。那我们现在就为了大家了解,就用这个现代科技。
虽然现代科技没有办法全部描述佛教讲的空性,但是有一部分他就真的告诉我们了,比如这本书的颜色就是实际上并没有的,眼见为实这本书的颜色我们就都承认,不仅这本书,我们的世界五颜六色,这个大家都亲眼看到了,没有人怀疑,这个是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非常真实的东西,大家都这么认为。科学家就告诉我们颜色就是根本不存在的,客观世界里面没有颜色这个东西,根本不存在,那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那它就告诉我们,你们看到的东西是你们大脑中的一种画面。那人家是有道理呢,我们不能不接受。一旦接受以后,我们从此以后就完全有资格怀疑,这个世界、宇宙到底存在不存在?因为我们看到这么真实颜色,就是我们的感官一直都看到、意识一直都认识到存在,但是这个时候就告诉我都不存在。那会不会万事万物都是存在我的大脑里面,可能不可能呢?当然可能了。这个就给我们打开一扇很重要的门,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空性的合理性。原来我们很多人就认为不可能,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怎么可能不存在呢?但是先科学家告诉我们实际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根本不算什么了。那现在我们从这个角度就知道,这个是完全有可能,有可能是空性,但是我们也不能一下认为都是空性,就要去了解一下。
这个空性,也不是所有人都要了解。人天佛教的佛教徒就不需要了,就知道善恶因果、前世今生轮回存在就可以了。那小乘佛教,就是道自我不存在就可以,宇宙其他存在不存在跟我都没共修了,个人的烦恼跟个人有关系,就解决个人的自我的问题,烦恼就可以得到解决了。这些时候我们都有这样的需求,有这样的需求就需要这样的只是,没有这样的需求的时候,这个知识也可以不学。
诸功德中,法布施最!如您觉得本文有益请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人点亮希望!!
延伸阅读:
当我们事事不顺利——生病、公司倒闭、婚姻感情家庭出问题的时候【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回应 宗萨仁波切 赞扬的片段(附问答文字、精彩图画)
若有好的佛学文章,欢迎大家推荐哦,末学微信号:sisi87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