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类网络舆情”如何应对?这三种“关系”要处理好

陶秋胜 网络传播杂志 2020-08-21


近年来,一些同类网络舆情接连在多地爆发,呈现出“扎堆儿”蔓延态势。同类舆情在异地轮番“上演”,实质是同类典型个案背后深层次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同类网络舆情该如何应对?传播君为你解析。


1.把握全局和一域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治理”相结合


全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和舆论影响力,任何一个小事件都可能演变为全国性、全局性大舆情,网络舆情治理必须理清“一域”的个体和“全局”的整体关系。



同类案例


山东徐玉玉电信诈骗案。


电信诈骗犯冒充公检法骗走清华大学老师1760万。


深圳独居老人被骗1156万。

 

 

媒体的密集报道促使“电信网络诈骗”成为2016年广大舆论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背后实际上是全社会对个人信息泄露、网络传销组织等现实问题亟待治理的普遍关注。


后续进展

2016年12月20日,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从顶层制度建设高度,进一步统一法律标准及执法尺度,为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明确了准绳。


启示


舆情“搭车”现象愈发普遍,同类共性舆情事件时常且易于引发社会关注。舆情应对治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中找方法、找路径。具体讲,各地应跳出“一域”谋“全局”,充分探究“一域”的个体蕴含的典型性,做到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为同类舆情“全局”治理树立典型样本,同步推动“顶层设计”的制定出台。


2.把握线上和线下的关系:“舆情管理”和“社会治理”


舆情是社会的皮肤,是社会时势的晴雨表。媒体对同类舆情的集中曝光指向的是这些典型个案背后的现实社会问题。每一起舆情事件的背后,都有一个现实社会问题的归因,特别是被媒体纵向深度报道和横向对比挖掘的同类舆情,必然凸显了某一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同类案例


2016年“返乡体”文章的盛行,实际上揭示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乐清顺风车司机杀人案”实际上是近年来多起类似事件的延续。


启示


网络舆情治理不仅要积极回应线上舆论关切,更要同步开展线下实体工作,不仅要引导舆情实现良性传播,探究引发舆情背后的根源,更要发现和解决从舆情表达中透视的深层次社会问题。


治理“返乡体”不当文章,除了要加强网上思想引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正确看待历史发展进程与社会发展成果外,大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开展精准脱贫等战略,以此消弭城乡和区域发展差距则是关键。


根除网约车安全隐患,不能仅寄希望于网约车平台的道歉、承诺和赔偿等“面上功夫”,政府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平台加强网约车驾驶员背景核查、健全完善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才是“真枪实弹”。

加强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综合分析社会治理和舆情管理的内在规律,明确线上舆论危机化解和线下社会问题解决的相互作用机制,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模式,才能真正做到“釜底抽薪”,从而推动同类舆情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进而推动党和政府执政能力及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准确把握源头和末端的关系:“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


同类网络舆情应对治理不仅要治已病的“末端治理”,也要治未病的“源头防治”,必须将“源头防治”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由重治理向重防治转变、标本兼治,才能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同类案例


2018年,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北京一女乘客因坐过站要求停车被拒,用整箱牛奶砸公交车司机。


浙江温州一乘客指责司机开车慢与司机起冲突。



后续进展


事发后,各地及时出台措施要求公交车全面安装驾驶区隔离设施,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确保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公共安全风险。


启示


要从源头和根本上用力着力。在具体工作中,要更深一层、更前一步,提前介入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改革等舆情导控,提前预判预警敏感节点、敏感群体、敏感领域风险,提前防治同类舆情暴露出的问题隐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从源头和苗头上消除和化解风险。

对于已然发生的网络舆情要做好末端治理,按照实体处置进展,根据舆情态势和关注焦点,把握舆论节奏和频度,坚持通过一个口子,注意有节奏、有节点、有技巧,准确有序、及时主动地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回应舆论关切,牢牢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主导权。



传媒论道 | 网络舆情

新时代,新技术,新变革。探寻网络舆情发展现状,问诊网络舆情行业痛点,突破网络舆情发展瓶颈。《网络传播》杂志微信公众号 “传媒论道”专栏,近期将围绕网络舆情话题,邀请网络舆情相关从业者和专家学者分享经验、探讨做法、剖析原理。持续连载中,敬请期待!


 

相关链接

网络舆情应对,三大痛点怎么破?

网络舆情业务发展,这3方面成为关键要素!

“大数据舆情工作”如何开展?这里有一个操作方案

网络舆情应对,小心陷入这5个误区!

突发舆情如何应对?这家媒体给出“典型案例剖析”

网络舆情处置的4大"能力困境",到底如何化解?

舆情监测就是“秘密警察”?正解看这里!

网络舆情行业10年蜕变!再迎怎样的关键转折点?


本文  信息来自传播君约访,作者陶秋胜,作者单位:重庆网信办。

✿投稿  wangluocb@vip.sina.com

征订 《网络传播》杂志邮发代号:80-1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